- +1
带领团队制作近三百部无障碍电影,韩颖获评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视障人士怎么看电影?
作为盲人,韩颖也曾为这个问题而痛苦。接触到无障碍电影后,她从一个人做志愿者到带领团队共同发力,制作了近300部无障碍电影,用爱和声音为盲人描绘了一个耳边的光影世界。
今年9月,韩颖当选“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在耳边描绘电影世界
韩颖出生于1980年,22岁时视网膜脱落,热爱电影的她再也无法目睹大银幕的光影。
2014年,韩颖在电台偶然听到上海市残联正在招募无障碍电影制作的志愿者,这次招募改变了她的人生。
无障碍电影,服务于盲人,用精准的文字,对普通影片中没有对白的画面加以描述,进行解说配音,从而帮助视障观众无障碍地理解和欣赏影片。
“只有盲人才最明白盲人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同是盲人,韩颖理解视障人士对光和影的渴望。2015年起,她开始参与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从解说词撰稿做起,一步步成为无障碍电影公益人。
韩颖(左一)参与无障碍电影放映与调研。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残联 图
2016年2月,在上海市残联的扶持下,韩颖创立了公益机构“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在徐汇区钦江路的办公室里,她和同事们6年间制作了近300部无障碍电影,创作了超过400万字解说词,作品在上海全市230余个“阳光院线”社区放映,为数以万计的视障观众在耳边还原了电影世界。
将公益活动当成一项事业
“无障碍电影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韩颖说。
一部普通影片成为无障碍电影并非易事,要经历解说词撰稿、审稿、配音解说、后期合成、审片等多个环节,制作耗时百余小时,解说文稿上万字。
六年来,韩颖亲自参与无障碍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超过1800小时坐在电脑前,借助读屏软件审稿审片;超过600个小时,她和导盲犬在录音棚度过。
“量”的背后是精心打磨的“质”。对于无障碍电影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写好解说词——既要让盲人观众想象到电影画面,也要予以适当的艺术留白,更不能干扰电影原本的台词。
参与制作第一部无障碍电影《可可西里》解说词时,韩颖和合作志愿者于江花了三个多月时间,磨合了五六版稿件。电影在放映后收获大量的好评,韩颖坚定了将这项公益活动作为事业持续下去的决心。
为了提升电影的品质,韩颖总结创作经验、制定机构撰稿规范,并设计了细致的志愿者招募流程和要求。“残疾人不只是受助者,也可以成为助人者”,在她的影响下,一批残疾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现在,“光影之声”在上海志愿者网上注册项目5个,注册人数142人,服务总时长26410小时。2021年,“光影之声”还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
韩颖(左二)障碍电影放映见面会。
除了普及化无障碍电影,韩颖还积极推动无障碍电影与前沿技术相结合,优化视障人士的观影体验。
疫情期间,无障碍电影的线下放映停摆,她配合残联策划推出多项服务残疾人的无障碍电影线上活动,开发制作同时服务听障、视障观众的“视听一体”无障碍电影新模式,助力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生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