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凡十年·韶山灌区篇丨韶山灌区步履铿锵迈入现代化灌区新征程

2022-10-14 13: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韶山灌区篇

半百灌区风华正茂

——韶山灌区步履铿锵迈入现代化灌区新征程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陈中华

今年7月以来,湘中地区干旱少雨,而此时正是农田用水的高峰期。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的韶山灌区,自春灌以来至10月10日,已精准调度45172.34万立方米水量用于娄底、湘潭、长沙三市七县近百万亩农田灌溉。

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韶山灌区是我省已建成的受益面积最大的灌区,当年10万名建设者参战,不到一年时间便实现开工、通水、发挥效益,在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半个多世纪以来,韶山灌区灌溉着娄底、湘潭和长沙100万亩农田,让贫瘠的湘中大地变成了“大粮仓”。

历经56个春秋的韶山灌区如今风华正茂,正步履铿锵迈入现代化灌区新征程!

飞涟灌万顷渡槽。

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奇迹

金秋十月,秋水共蓝天一色。位于湘乡市虞唐镇的洋潭水库水面宽阔,重峦叠嶂,宛若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这里是韶山灌区的引水枢纽工程,也就是韶灌的“龙头”。

回望半个多世纪前,湘乡、湘潭、宁乡三县市交界的丘陵地带,大片农田无水利灌溉设施,常受旱灾威胁。

1958年,涟水上修建了水府庙水库,但无力配套渠系,老百姓只能望水叹惜: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

为彻底改变湘中面貌,1965年6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修建韶山灌区工程的决定》,并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设湘乡、湘潭、宁乡3个分指挥部,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华国锋担任省指挥部总指挥长。

1965年7月1日,韶山灌区正式开工建设。从四面八方汇集的10万建设大军,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勇”的豪情,经过10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斗,完成了引水坝、总干渠、北干渠主体工程,于1966年6月2日正式通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受益,创造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这批不穿军装的10万勇士,凭肩挑手挖,夜以继日,在湘中18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劈开了110多座山头、架设了26座渡槽、打穿了10个隧洞。韶山灌区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规划优,建成通水56年来,灌区工程无一重大事故,大小渡槽无一漏水,重大工程无一垮塌现象。

韶山灌区左干渠上的“英雄关”隧洞,就有着一群英雄的故事。

英雄关隧洞。

“英雄关”隧洞位于长沙宁乡市大屯营镇三仙坳村,全长992米。与架设在空中的渡槽不同,“英雄关”隧洞就位于田间地表,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它。

三仙坳村村民成夕魁,是当时“英雄关”隧洞的修建者之一。修建韶灌那年,成夕魁是生产队队长,因此大家都要在他这里报名。修建韶灌的消息发出后,队上很快就有100多人报名参加,而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建“英雄关”隧洞。当时参与修建“英雄关”隧洞的总共有1300多人,其中800多人为宁乡民工团的民工,还有500多人为原省水电厅工程总队职工。

“这个地段开挖时容易发生塌陷,最大一次塌陷28米深,相当于八层楼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送命。”成夕魁介绍,修建“英雄关”隧洞时,共发生了61次塌陷,但是施工的民工与职工们并没有畏缩,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最终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艰巨任务。

正是因为1300多名施工者英勇无畏的斗志,才成就了“英雄关”,所以这条隧洞被命名为“英雄关”。中共湖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张平化也被工人们的精神所打动,因此亲笔题写“英雄关”三字,并且还写了一副对联:“奇迹人间创,天河地下行。”

韶山灌区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一个时代的壮举。

灌溉两位主席家乡的“天河”

一渠水通,换了人间。1966年,韶灌建成通水,彻底改变了湘中大地长期受困水、旱灾害的状况。

56年来,韶山灌区以民心所向为宗旨,以水为媒,积极服务民生,渠道所到之处开辟茶园、果园,开拓水面养殖,帮助灌区农民人均年收入由建灌区前的不足100元增加到现在的两万多元。

其中,韶山灌区左干渠同时灌溉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的家乡,保障了两位主席家乡的粮食丰收和农业兴旺。

一滴涟水到最后入农田灌溉,大致经历这样的路程:涟水在双峰县溪口镇被拦河筑堤,1958年建成的水府庙水库和发电站发电的尾水沿涟水往下游流18公里,到达湘乡洋潭,这里有一个长达387米的滚水坝,将涟水水位抬高近10米,即洋潭引水坝,此18公里称为韶山灌区引水枢纽。

涟水在这里从右岸通过进水闸进入总干渠。总干渠从洋潭到蒿子坪,约20公里,抵达南北分流渡槽后“分道扬镳”。南干渠经过湘乡东台山进入湘潭县,跨过涓水直至梅林桥。北干渠则至湘乡顺塘桥“三湘分流”处又一分为二,右边一条往湘潭县毛集井而去,其左边一条则通往韶山以及宁乡,“灌溉两位主席的家乡”。

韶山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韶山灌区每年为长沙市提升农业灌溉水量为年平均6000万立方米左右,2013年特大干旱年,韶山灌区为支援长沙市岳麓区,送水100万立方米,解了燃眉之急。

2022年大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烤”验,但在韶山灌区内,农田没有出现因旱致灾现象,位于灌区内的100万亩农田均得到有效灌溉。截至10月10日,韶山灌区已精准调度45172.34万立方米水量,持续供水到10月15日。

韶山灌区彻底改变了因水、旱自然灾害制约湘中地区经济发展的状态,一扫昔日的贫瘠状况,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湘中地区成为闻名遐迩的膏腴之地,农业年年丰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幸福渠”“惠民渠”。

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标杆

近年来,韶山灌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灌区”“水利部一级管理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就近就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场地”“湖南省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等系列品牌荣誉。

经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湘潭市韶山灌区工程管护条例》于2022年3月1日(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标志着韶山灌区全面开启了法治化建设新征程。《条例》为我省首部针对单个灌区、也是首部针对单个水利工程的专门性立法,对于有效保护韶山灌区,充分发挥韶山灌区的功能和作用,弘扬韶灌精神,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全国灌区地方立法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仅有不到10个灌区有专门性立法。从全省来说,为其他灌区和单个水利工程地方性立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根据《条例》规定,湘潭市人民政府将与长沙市人民政府、娄底市人民政府建立维修养护、水资源配置、划界扩权、联合执法、文化旅游等区域协同机制,共同促进灌区工程管理的统一性和科学性。

进入新时代,韶山灌区以启动现代化灌区规划编制为抓手,抢抓新一轮政策投资机遇,推动韶山灌区高质量向前发展。

2022年9月27日,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2022年9月27日,在风景如画的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枢纽(湘乡市虞唐镇),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标志着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提档加速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1年8月,韶山灌区成功进入了全国“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范围。该项目获批规划改造灌溉面积96.3万亩,规划总投资84280万元,为我省获批的8个灌区中投资最多的灌区,其中,中央投资占70%,省级配套12%,市县配套18%。亩均投资875元,高出全国平均数的46%,在全国获批规划改造的124个大型灌区中名列前茅,在10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中名列第一。

项目主要建设任务是改造和提升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加固和重建已破损的渠道和建筑物,保障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项目分5个年度实施,其中2021年已完成了项目投资10000万元。2022年项目计划投资2500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韶山灌区总干渠进水闸、楠竹长虹及涓上飞涟2座渡槽拆除重建,渡槽加固、干支渠护砌、除险加固、涵闸改造、人行桥改造、新建灌溉试验站等。根据水利部要求,2022年度项目年底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90%,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工。

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四清表示,韶山灌区成功进入全国 “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范围,标志着灌区将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力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韶山灌区打造成“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绿色生态型”的四型灌区,使灌区工程和管理等各方面在新形势下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新特色、呈现新风貌,并有效促进湘潭“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为南方地区灌区现代化建设示范灌区、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