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于在京西见到两只獾之后叫来志愿者挖了个坑这件事

2022-11-23 17: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神秘的安师傅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一台红外相机的自白

我是一台红外相机,编号SSBJ05。4月的一个下午,我被放置在京西保护地的某片小树林里,执行记录饮水工程成果的光荣任务。饮水工程是几个人类挖的小水坑,听说是要为山上的野生动物们“送温暖”。

次日凌晨2点40分,伴随着几缕雾霭,小水坑迎来了第一位访客——猪獾。獾子走后没多久,天空飘起了雪花,一只路过的雄性狍子停下了脚步,好奇地观望了一阵,大概是诧异于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居然会多出两个如此有格调的清吧。

水坑的第一个访客猪獾和好奇打量新设施的狍子

后来的几个月,我逐渐与这里的原住动物朋友熟络起来。狍子先生是水吧常客,总共光顾17次,早上来,晚上来,下雪了也来。水吧的二号捧场王是环颈雉“山鸡哥”一家,时不时就会带上老婆孩子来这里喝上几口。山鸡哥长得很标致,有时候喝到位了,还会扯着脖子仰天长啸吼上两嗓子。

之后的日子里,狍子先生慢慢成为了这片水吧的常客。

喝到位的山鸡哥(环颈雉,雄性)和顺带遛娃的山鸡嫂

除了狍子先生和“山鸡哥”一家,最有派头的要数乌鸦大哥了,它们常常身着笔挺的黑色礼服,三五成群出现在水吧四周。有时还会直接包场,把水坑当成私人澡堂。而作为本次饮水工程起因的猪獾先生,总共光顾了6次。大概是忙于在“工地”上挖坑,往往只在夜深人静之时,它们才前来小酌几口。

表1:水坑红外相机监拍到的来访野生动物

 

来到水吧的乌鸦大哥一伙

 

前往水坑喝水的猪獾

围在红外相机周围的奇怪人类

*以上内容为红外相机SSBJ05的自白,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01 挖坑前传之行动缘起

为什么说猪獾是我们饮水工程的起源呢?故事要从去年四月的一天说起。

那是我们例行去京西林场开展鸟类样线调查的一天,虽说“看鸟要赶早”,但一车人还未从凌晨3:30集合的“噩梦”中苏醒。团队智库张师傅开着车,兴高采烈地描述着前方的黄鹡鸰在如何贴地飞行。紧接着,随着一脚急促的刹车,大家的睡意顿时被一扫而空。

“这是什么?“大家下车检查,发现路中央横着一团黑白相间的毛茸茸的东西,原来是一只死掉的猪獾,看样子尸体还很新鲜。“是不是被车撞死的?”这是大家最初的推断。张师傅在反复确认后,否定了大家的怀疑。毕竟这里还是相对封闭的人工林场,平时并没有很多车辆路过,而且猪獾尸体比较完整,没有被碾压的痕迹。我们把尸体安置在了路边的山坡下之后,继续赶路,一边还继续讨论着它的死因。可就在转个了几个山弯的功夫,很快便又发现了一只死去多时的狗獾,身体也已被啃食了大半。

在京西林场山间发现死去的猪獾和狗獾

经过讨论分析,最终大家猜测獾子的死因是干渴缺水。春季的北京干旱少雨,虽然在山下还有一些融雪形成的溪流,但是在京西林场内老龙窝这样海拔稍高的地方,确实难觅水源。这些善于在地下挖洞的隧道工程师们刚在冬眠中消耗完去年秋季积累起来的能量,一复出便要面对这缺水少粮的季节。因此,对于一些不够强健的个体,它们只能遗憾地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每一年的春天。那一天的巡护,就在这样一种略带哀伤的氛围下结束了,也是从那天开始,我们心中也在暗暗想着,是不是能为这些动物做点什么。

02 挖坑前传之意外收获

京西林场的前身是京煤林场,煤矿开采通常会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地下断层结构,含水层的地下水便会从断层中泄露出来,导致采矿区出现透水事件。因此,为了采矿过程的安全和稳定,企业会采取将地下水排出的方法。但这对自然环境来说,地下水的排出会导致地下含水层被削弱,造成地下水层结构破坏,影响地下水水位水量1。

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原本水资源丰沛的门头沟山间的泉眼减少,而地表水资源的紧缺又增加了春季旱期野生动物们生存的难度。如野兔、狍子一类的食草动物尚且可以靠啃食植物嫩叶来补充水分,但像猪獾、狗獾这一类偏肉食的杂食性动物要想捱到雨水较为丰沛的夏季绝非易事。

猪獾、狗獾的惨死一直提醒着我们要做些什么,以一种近自然的方式,来缓解京西高海拔山地的野生动物们要面临的季节性缺水问题。正当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场意外打开了大家思路。

去年七月,在经历了几场暴雨之后,我们又进山了。即便我们野外人常有”曲一嗨,头一歪,金杯也当路虎开”的乐观,但难测的路况,也经常打个措手不及——我们在一个因车辙过深而积满水的水坑中抛锚了。可没想到这一陷,反而也给我们带来了灵感:既然一个车辙印里的积水都能蓄积这么多天,那是不是可以在干旱的季节挖一些水坑来给野生动物提供水源呢?充满行动力的张师傅立马乐不颠儿地在水坑旁绑了一台红外相机,想看看这样的水坑是否能吸引到一些野生动物。

令人欣喜的是,一个月后,当我们再次来到这个陷车点回收相机时,还真发现了不少小动物前来饮水的身影。

车辙水坑处拍摄到的獾子、野兔与勺鸡

03 “挖坑,挖坑”

转眼来到今年四月,乍暖还寒,留守的残冬依旧时不时掀起阵阵狂风来展示它最后的倔强。八级大风刮起路面的尘埃,在车窗外形成一股小小的龙卷风,颠簸的车身很快就镀上了一层黄色的薄沙。遍布油松、落叶松的京西林场本不该是这般黄沙遍野的景象。从前年开始修建的防火道工程一直在持续施工,挖掘机挖开一部分山体来拓宽路面,同时为了铺设排水管道,部分路面也被横断着挖开,沙土横亘在道路两旁,便造成了现在的场面。

行驶在未竣工防火道路面的挖坑小队

随着车辆的行进,几把铁锹从包裹的袋子里颠了出来,在后备箱发出叮叮咣咣的声响,仿佛时刻提醒着大家此行的目的——挖坑,于是我们选取了离此前陷车处不远的一处干燥且隐蔽的林子,作为我们水坑实验的地点。“是这里吗?是这里吗?”志愿者小胡和小王早已摩拳擦掌,随着“开工”的一声令下,我们的饮水工程动土了!

欢快挖坑的山水志愿者小胡与小王

这次我们共挖了两个约1米见方的土坑,其中一个在坑底铺上了防渗膜,一来确保积水不会流失,二来与另一个没有铺防渗膜的土坑进行效果对比。随着把石块垫进坑底,并倒入自来水,一个为京西林场野生动物“送温暖”的饮水工程就算正式完工了。为了祈祷坑中有水,被生态保护事业耽误的民间艺术家,我的同事谭老师甚至摸出了她那随身携带的唢呐,吹奏了一段充满超现实主义的求雨神曲。

完工后,我们在正对着水坑的一棵树上绑上了红外相机。希望等我们再次来到这里,便可以通过红外影像数据,看看都有哪些小生灵光顾饮水点,成为此次试点工程的第一批受益群众。当然,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但不管成功或失败,结果同样让人期待。

志愿者挖好的小水坑

04 后记

在四月的风沙天气下,我们在京郊的山林里创造了两个小水坑,本以为很快就能检验成果并及时维护,但五月北京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巡护的脚步暂时停了下来。

八月初,我们终于再次来到了这片小水坑,本来没报什么期望的我们,却收获了巨大的惊喜。通过红外相机SSBJ05的视角和独白,我们看到了野生动物们在这里饮水、洗澡、交友、遛娃,这片水坑是它们的乐园,是干旱难熬季节中的一个小小依靠。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这是在干涉自然,人类不应该扮演神的角色。但或许,在自然选择的铁律之下,也能留存一些人性的温情。

原标题:《关于在京西见到两只獾之后叫来志愿者挖了个坑这件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