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147
她是“法官妈妈”,也是人大代表
【编者按】
两会进行时,建言献策,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大到国家规划、小到柴米油盐,各方建言纷至沓来。我们采访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两会声音!
我的名片

我是陈海仪,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主要从事少年审判相关的工作,这份工作,我一干就是21年。21年间,我经办的案子超过4000件,无一抗诉、无一投诉,帮教的失足少年无一重新犯罪,还有300多人升入高中、中职院校就读,30多人考入大学。

孩子们对我很感激,有的一直跟我保持着联系,亲切地称呼我为“法官妈妈”,把我当做知心朋友……其实在我看来,这都是我分内的事,教育感化和挽救,本就是少年审判的原则,我只是一直坚持着它。今年,作为一名法律界的人大代表,我带着孩子们的期待,来到首都北京。把国家对孩子们的关爱,送到他们的心里。
我的故事


审理了这么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孩子们今后的教育、就业问题,时常让我感到忧虑。刑满释放的孩子,通常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学校不收他,找不到好工作,招聘的过程中,企业递给他一个报名表,上面写着你有没有犯罪前科?孩子来问我,陈法官,我该诚信地填有,还是填没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我想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非常需要的。

我的建议
今年两会,我带来了两个建议。
一是希望在全国构建一个统一的青少年数据平台。平台可以包括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年龄的分布数据、流浪儿童的全国动向分布数据、留守儿童的分布以及变化数据等。同时,数据平台建设应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自选统计项目,以全面把握政策调整、法规修订的方向。数据平台应该在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单位中予以共享,并设立相关的预警制度。
二是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问题亟待重视。应对性侵问题,我总结了六点对策:一是提升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法律意识;二是赋予学校、村居委、医院等单位举报义务,重点排查未成年人赴医院流产事件;三是完善对教师队伍的监督管理;四是民政部门应构建有效的救助机制;五是应建立防止未成年人被性侵的社会联动机制;六是其他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形成综治围堵性侵的态势。
(原题为《她是“法官妈妈”,也是人大代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