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才的分裂与乌托邦的幻灭

2022-10-13 19: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没有一本书是无缘无故写成的。

《天才的私密》英文版出版的时候,作者戴维·洛奇75岁。这是他写的最后一本小说,为145年前出生的科幻巨匠H.G.威尔斯立传。五年后,作者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而再等到小说中文版出版时,作者已经86岁了。

等死的时光无聊而漫长。

才华、表达欲与生活经验随着身体的衰败与过去的时代一同沉默。老迈的作者和主人公隔着70年的光阴互相慰藉。窗外传来的是纳粹德国的空袭也好,是盟军胜利的号角也罢,身患肝癌的老人早已不甚关心。时光另一端的作家感同深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统合稳定的理性世界动荡渐起,自己则无能为力。一个老迈的灵魂迫不及待地引用另一个:“迄今为止,重复似乎是生活的第一法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逃不脱,绕不了,穿不过。一代又一代。

戴维·洛奇

作为20世纪下半叶理论狂潮中的翘楚人物,戴维·洛奇早已对文学手法熟稔于胸。在这本半虚半实的传记小说中,作者用种种纷繁复杂的写作手法剖析和拷问H.G.威尔斯这位天才人物的杰出代表。600页的陈述、调查与拷问,对作者和读者的窥私欲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华丽手法的背后,目的却出人意料的简单。

H.G.威尔斯,英国著名小说家,与儒勒·凡尔纳被并称为“世界科幻小说之父”,科幻作家布里安·阿尔迪斯将威尔斯称作“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

《天才的私密》,英文原文“A man of parts”。这本是个英文俗语,意指人天资过人。而“parts”也可以用来指代私密部位。可用来形容H.G.时,字面意思意外地多了一丝反讽意味。小说用五个部分叙述了H.G.与几位女人的风流艳史,H.G.人生的种种部分也在其中互相角力。他的政治主张,成长经历,文学追求,现实遭遇,理念与抉择不断相互背叛。到最后,一个伟大的天才形象不复存在。我们不愿流俗地将他比作是一个精神分裂者,只愿称他太过人类,又或者太过男性。

女人实在是H.G.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可H.G.并不像一个受异性欢迎的人:矮小、肥胖、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凭着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与声望,总有女性不断来投怀送抱,其中不乏年幼无知或才华横溢者。但H.G.不是一个好的恋爱对象。他卑微的出身和鄙陋的外形导致了根深蒂固的自卑,短促而尖厉的嗓音让他永远无法彻底抹去自身的粗鄙。永不满足,永远期待证明。

为了掩盖自己卑下的原始欲望,他为自己找了所谓“逃亡冲动”的遮羞布,并标榜自己追求“自由恋爱”。他自诩为女性主义者,但他早期的作品里却缺乏反省地设想一种男性中心的所谓“理想婚姻制度”,并且毫不克制地将征服欲宣泄在他生命中的所有女人身上。

正因如此,他与丽贝卡·韦斯特的恋爱格外有趣。起初,他俩只是在杂志上的批评文章里争锋相对。随着交流的深入,丽贝卡寄来的信件里,暧昧、热切、躁动的话语仿佛显示她真的被H.G.征服了,然而其后发展的种种微妙而复杂的事件却将他们的关系完全扭转了过来,让H.G.变成了个滑稽赤裸的求欢者:

“黑豹,我从未像爱你这般爱过任何人。我如初恋般爱着你,我把我自己交给你……我不确定明年四月之前可以找到你。如果不能,那么我希望我可以找到死亡。”

丽贝卡·韦斯特

一如他与女人们的关系,他所谓的政治理想也纠结而充满背叛。卑微的出身让他自然地与乌托邦社会主义产生了亲近感,他自己也在萧伯纳的邀请下加入了资产阶级为主的费边社会主义团体。然而不论是在理念上,又或者是在行动上,他都与费边社背道而驰。

在理念上,他嫌弃费边社不够激进,缺乏热情。费边社主张的“渗透”对他而言太过忸怩,他对科学和理性有着浪漫主义式的迷信。

“大多数男人和女人过着被禁锢的、行尸走肉的劳役生活。并不需要通过暴力革命改变它——需要的只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通过将科学智慧和尝试应用于工业社会的结构,我们可以和平地实现利润更为公平的分配”。

可他设想的乌托邦里却有着可怕的制度设计:统治者们号称“武士”,个个都是自诩高度理性的哲学王,管理着公平和谐的“阳间”。而他们的举措包括:将积贫者、失业者、病人、低能儿、罪犯、酗酒者和赌徒们归类为“阴间人”,对其进行筛选、培训、绝育、输出或毒杀。在优生学理论指导下灭绝黄种人、黑人等有色人种以控制全球人口。这些骇人听闻的主张在被纳粹德国一一践行后也使H.G.的名望一落千丈。

不过比起他的理论,H.G.的实际生活显然保守得多,甚至比费边社员们更有资产阶级情调。仆人们支撑着他的日常起居,资本主义制度则允许他在大建筑家设计的风情别墅里款待宾客。对此,他狡猾地解释说“我很乐意放弃这一切特权,但这一切于事无补。我最大的奢侈就是长时间无偿地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工作”。讽刺的是,他巨大的名望和财富正源于这所谓无偿的工作。

然而狡猾也好,虚伪也罢,在1946年H.G.将死之时都再无所谓。渴望完美的伴侣,一生蹉跎于泡影,彼此折磨,临终时也是孤单一人。热情构画的社会图景已经成了笑话,面前的世界满目疮痍。女人和政治,这两样对他而言最为重要的东西不论在理想上还是在现实中都被尽数摧毁。

恰如作者停笔时。

“他可以想象,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有一种完整的理解,一种完美的回应在等着他,能使他全身的感受与感觉达到最诗意又最具体的状态。这种美是如此的有感染力,不仅使她——不用说,这种完整必定是女性——在这光芒里变得无比美丽,更神奇的是,也使他完美而自在。在她面前,没有自责、过错、限制,只有幸福和快乐……对于这样的信念,世界上有一半有想象力的人就像小鸡啄米一样轻易屈服。他们毫不怀疑它的真实,就像骆驼总觉得自己会走到泉水边一样。

这种信念就像一只骆驼希望有一天能喝到这样的泉水,从而不再口渴一样愚蠢。”

——H.G.威尔斯《坚持到底的布里特林先生》

简介:2011年,戴维·洛奇推出其小说创作的封笔之作《天才的私密》(A Man of Parts: A Novel),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国名作家H.G.威尔斯(H.G. Wells)为主人公,用威尔斯与五位女性之间复杂暧昧的关系串联起其不凡的一生,由其私人生活(personal life)辐射至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文坛与世界政坛。此书包罗万象,令人目眩神迷,几百页的篇幅中囊括了诸多文坛名流,如亨利·詹姆斯、萧·伯纳,政治巨头,如高尔基、罗斯福,揭示了他们隐秘幽微的暗面,展现了爱德华时代(Edwardian era)的时代特征与精神风貌。

原标题:《天才的分裂与乌托邦的幻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