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甘肃非遗|开在心里的张家川花儿
有一支山歌,在祖国西部的山川河谷中婉转流淌,它高亢,悠长,深情,奔放,它的名字,既有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淳朴,又有天生天养的烂漫,它叫“花儿”,也叫“少年”,“花儿”与“少年”,是回族人民心底唱不尽的歌,道不尽的情。
甘肃张家川花儿,听着,听着,它就开在心里了......
甘肃张家川花儿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张家川花儿
张家川花儿是整个西北花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张家川社会历史变迁分不开,张家川地处关陇特殊地理位置,伴随着各个民族的互动,文化的碰撞、交流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西北花儿主要分为两大流派: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
洮岷花儿:是“莲花山花儿”和“岷县花儿”的总称。广泛流行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和政;定西市的临洮县、岷县(岷州)、渭源;陇南市的武都、宕昌、文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洮州)、卓尼、舟曲县等地。
河湟花儿:也称为少年。主要流传于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湟水一带。它是花儿两大派系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音像出版物最多的一派。
张家川的花儿属于哪一个流派?经非遗专家近年来的多次考察和论证,认为张家川“花儿”从行腔、唱调和风格上有别于“河湟”“洮岷”两大流派,独树一帜。张家川与陕西陇县仅仅有着关山之隔,与解缙所吟咏的“真个河州天尽头”的临夏相比,在地理上离关中更近。因此,张家川的花儿受到秦腔、眉户诸多秦声音乐元素的影响很大,初次听到张家川花儿的人会感觉到它曲调中的秦腔韵味——居然也有着直着嗓子往外喊的高亢。
“西秦腔,起初主要流转在陕西凤翔府所辖各县和天水一带”,而张家川,正处在这一文化圈的中心地带。“由于陕甘两省往来密切,渐渐流传到甘肃各处”。乾隆六十年编纂的《清水县志•风俗》中也明确地记载了张家川“民俗质朴,不耻寇盗。吴札观乐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忧声……”
听过俗语说:“到了陕西要唱乱弹(秦腔),到了河州要漫少年(花儿)。”自然张家川花儿的发展不可能不受到秦声的影响。
“脚户哥”送来了花儿
花儿在旧时被称为“野曲”,在长辈和同村互相熟悉的人面前是不能唱的,因为那绝大多数是火辣辣的情歌。有的村庄,规程更严,在家里唱大人们要骂,更不敢在庄子里唱,唱了可能挨打。可一到黄昏,花儿又不知从哪里飘起来,“脚户哥”的夜路就不显得寂静和漫长了。
“脚户哥”这个群体是指当时因家庭贫困、土地少、人口多等原因而选择出外谋生的人们,他们远到四川成都,近至甘肃兰州等地,驮运一些当地土产,贩卖回日常生活所用货物。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张家川形成了西北皮毛集散地,皮毛市场和皮毛作坊林立,而且交易非常活跃。这些皮货大多是从歌唱花儿的河州、河西、宁夏、青海等地靠马匹或骆驼贩运而来。可以想见,这些马帮驼队中有生活在张家川这方贫瘠土地上的脚户,也有来自那些花儿流行中心区的脚户,而这些脚户的的确确算作当时一支支商旅中的歌唱明星。
“马马吆到柳林哩,柳林里有啥草哩?口口声声地出门哩,出门有啥好哩?”
“雨把石头泡软了,你的心硬走远了,一去两年没有回,我不想你我想谁?”
在这样的柔声呼唤、刻骨相思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张家川的“脚户哥”赶着马帮或驼队,唱着花儿,同样思念着家中的妻儿老小,行走在寂寞长途中……
“脚户哥”在不间断的往返过程中,不仅仅带来了生活上的必需品,而且也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信息反馈到当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当地民众极为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长途贩运的过程艰苦卓绝,脚户们用故乡的“花儿”排遣寂寞,抒发情感,哪里有他们的足迹,哪里就有“花儿”。正是这种商贸活动把花儿带到了张家川。
关山草原
花随人走,花随人落
“花随人走,花随人落”。“花儿”一落在张家川,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张家川境内山大沟深,全县高寒、干燥、缺水,生存条件艰苦,农业种植和畜牧放养是主要的生产活动,便有了这样带着清新田园气息的“花儿词”:“大豌豆地里种菜籽,想看个金黄的花哩”“豌豆角儿角对角,招了个女婿瞌睡多”“大豌豆开花麦出穗,小豌豆带下的露水”“牛吃麸子马吃豆,豆秧子把马腿绊了”“割了麦子拔胡麻,手疼着咋办哩”“洋芋开花结蛋蛋,白豌豆扯得是藤蔓”……“大豌豆”“洋芋”“胡麻花”“豆秧子”这些和张家川人日常劳作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怎么一编进花儿的唱词中,就这样清新可喜,成了最诗意的意象,让人迷恋?
要问张家川有什么美食,花儿唱词告诉你:“油泼辣子油泼蒜”“萝卜菜汆腥汤”“碗簸子馍馍比肉香”“冰汤圆圆细毛尖”,这就是花儿唱家们心目中最好的吃食了。
还有一些花儿唱词反映了过去张家川人蓄养马、牛、骡等大牲畜作为交通工具,贩运山货于周边县市,或作为辅助劳力投入到田间耕作的情景,比如“铁青的马儿银笼头”“一对对骡子一对对马”“十字大街牛拉车”“十八条骡子过关山”,花儿唱家们流露的是自信、豪迈,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冀。
张家川花儿最动人心魄的语义,莫过“清眼泪”。在张家川,涉及“眼泪”“清眼泪”“哭”等词儿的花儿非常多。这些眼泪中有埋怨的,“等你着你没来,眼泪淌了两窗台”;有愁苦的,“越想越艰辛哩,由不得清眼泪淌哩”;有相思之苦的,“一天晚夕不见面,清眼泪淌在路边”;有依依惜别的,“维你生意丢你难,哭麻眼睛也枉然”;也有在家苦盼心上人回来的,“哥哥出门两年了,眼泪把我的心淹了”这样的至情至真之语。
也许把这些眼泪收集起来,聚集在一起,然后一层一层地剥开来,我们就会发现花儿的内核竟然只藏着一个字——情。
那些优美的唱词在纸上便是一首首直指人心的诗歌,比兴言情、借物象征,闪耀着诗经传承下来的一一光芒,在花儿歌手的口齿间,便打上了歌者独特的人生印记和审美体验,歌手根据不同的情绪、情节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曲令,成为理所当然的原因。它既能忧伤又能豪迈;既能明亮诙谐,又能缠绵婉转,明澈嘹亮的花儿极富穿透力和感染力。
离开了花儿之乡,那些优美的歌声仍然会在耳畔奔涌、撞击、激溅,让人沉浸在它美好的意境中不能自拔……(刘小雷)
原标题:《甘肃非遗|开在心里的张家川花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