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乡土中国》中学生读不懂,老师不知怎么教
一
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有人说,阅读海子的诗歌,能够感受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
可以说,中国人对土地,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爱好。中国人的生活,几乎绕不开乡土,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研究更是一个复杂、广阔、论证纷纭的议题。
20世纪40年代动荡飘摇的岁月里,有一本署名费孝通的小册子《乡土中国》首次发行,不足一年的时间内竟然获得一万三千册的惊人销量。七十余年后,《乡土中国》仍高居畅销榜单。
费孝通先生(1910—2005)
2019年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六省市开始启用新版统编教材。高一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因此,对于今天的同学们来说,他们不仅要阅读这本以农耕文明为底色的中国的社会学论著,还要透彻理解并应对可能的考察。一句话,难度很大!
二
中华书局自从2020年4月首次出版《乡土中国》(注解本)后,持续受到市场的热捧。不到一年的时间,销售达8万册。有段时间缺货,微信公众号后台经常收到热心读者来信,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再印。二手书网站上,这书也被炒至百元以上。
也许,豆瓣上的一条评价可以解释本书何以热销:
从开本到封面,从注解到文本本身,都给予高评,认为这是目前所有《乡土中国》中的经典版本。
三
我们为什么要出《乡土中国》的注解本呢?两万余字的超长注解,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尤其是高中生朋友,更好地读懂《乡土中国》?撰写注解的岳永逸,何许人也?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一语文课程对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要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
读过《乡土中国》的人都知道,虽然只有十四篇文章,不到六万字,但并不好懂。原因就在于,这里的“乡土中国”,并非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费先生是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一些概念,再用这些概念,不断地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
那么,《乡土中国》的这些概念,从哪里来呢?《导读》作者岳永逸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费先生的知识谱系,一是外国的社会学理论,比如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形式社会学、都市社会学、比较社会学、亲属社会学;二是杨开道等中国学者关于乡村的学说,以及当时轰轰烈烈的乡建运动;三是费先生此前脚踏实地的经验研究和思考、著述等,总之,是对费先生的知识谱系和学术实践之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另外,《导读》还把《乡土中国》放在同时代的学界对中国探求认知的总体语境下。比如,阅读《乡土中国》时,我们会隐约感到书中的部分章节是在回应当时的某些意见,但因文字精炼,无法找到明晰的线索。如今参照导读,我们了解到,费孝通先生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建运动、平民/民众教育运动是持谨慎态度的。知道了这些背景,就能够更全面地体会他笔下的深意。
本书部分目录
《导读》共分六个章节:“费孝通其人”“知识系谱”“成书与主旨”“熟人社会:《乡土中国》的概念”“《论语》‘心得’与费氏‘金句’”“乡土中国与现代世界”。
可以说,《导读》六大章节的设计紧扣课程的学习任务,为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供了“通关指南”。
此外,《导读》还指出,《乡土中国》的每个单篇都有各自的核心问题与答案,并总结了“土、愚、私、家、情、礼、法、权、变”这些关键词,帮助读者一一进行解读。
那么岳永逸老师的这本《导读》为什么能够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服务于学生整本书阅读任务呢?这与其学术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岳永逸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从事民俗学史、文化人类学研究多年,自2007年起,他开始研究费孝通母校燕京大学的社会学与民俗学论文。在《导读》中,他从自身的研究出发,采用分析学者个人成长与学术研究轨迹相结合的方法对费孝通其人和概念进行注释,关注到了师友帮助、家庭成长、留学经历和田野调查对费孝通的影响。
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新课标·新教材”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名家精讲班第一期中,岳永逸为来自全国的骨干教师进行“《乡土中国》精读”一课的培训教学,好评如潮。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与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和融合,使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但是,身为一个中国人,不管是出生于城市还是乡村,骨子里都依然保留着被镌刻在基因里的乡土气息。重读《乡土中国》,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土地,以及我们的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陈亚文评)
原标题:《《乡土中国》中学生读不懂,老师不知怎么教,家长不知如何买?中华书局注解本破解难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