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规范执法裁量权,让罚款“不任性”

2022-10-12 17:15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市场监管执法有了新的裁量标准,以防止出现处罚畸轻畸重等现象。

2022年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印发了新修订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次的修订,及时跟进了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中提出的“首违不罚”等内容,而且今年7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这次的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指导意见》,也是在落实国务院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的部署。

市场监管部门是和市场主体打交道最多的职能部门之一,小到个体户,大到跨国企业都会在具体的市场监管执法中感受到中国法治的温度。个案处罚的轻与重,关涉到法律的严肃性、市场的稳定性,是营商环境的直观的寒暑表。之前某地个体户因为卖5斤芹菜被抽检不合格,结果被罚了6.6万元的巨款,就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虽然罚款在法定的处罚裁量范围之内,但是被严重质疑是“过罚不相当”。

显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行政处罚决定仅仅只做到没违反法律的刚性规定,是不够的,不仅要合法,还要合理,还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这就需要实现执法的精准化。

著名行政法学家韦德曾经说过,“裁量权是行政法的核心问题。”行政裁量基准制度,被称为沟通抽象法律和具体事实之间的一座桥梁,有点类似于“二次立法”。细化立法,增强处罚的可操作性,缩小行政裁量的空间,抑制裁量的随意性,让行政处罚在法定幅度内“不任性”,做到过罚相当、宽严相济,这正是规范处罚裁量权的目标所在。

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规定了“首违不罚”的原则:“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这意味着,很多之前引发争议的轻微违法,比如,像商家广告里误用了“最好吃”等极端用语,火锅店里卖了拍黄瓜,都可以做出免罚的依法处理,这既不是法外施恩,也不是和稀泥。

也要看到,之前市场监管部门适用“首违不罚”时有一定顾虑,担心被指责不作为。这一次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意见》,全面贯彻了《行政处罚法》中的这一新理念,其中第20条明确:“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并进行动态调整。”这为基层市场监管部门适用“首违不罚”做出了精确的指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以明确的规则压缩行政处罚的“弹性空间”,杜绝灰色地带,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执法应有的力度和温度。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