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述︱钱亚博:我在东京做“猪八戒”
钱亚博1988年赴日留学,迄今已有三十年。他在东京开了两家上海料理店,店名很有意思,叫“猪八戒”。一家在东京都涉谷区的总武线上千駄谷站东京体育馆附近,另一家在市谷站附近。据说“猪八戒”在东京都华人圈里知名度很高,同行业里和客人的口碑也相当不错。
钱亚博除了当老板,还有一个身份,就是NPO上海梧桐美术馆东京艺术研究院院长,捣鼓一些艺术创作,并策划各种大型画展。他最初去日本,语言学校毕业后在东京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现代美术,然后又去和光大学人文艺术研究科学习。后来一边开餐馆,一边搞艺术。钱亚博风趣地说,从前孙中山搞“三民主义”,而他到日本后体会了一把“三生主义”,即“生存、生活、生命”。用他的话讲:活下来是“讲道理”,那叫“生存”;活得好是“硬道理”,那叫“生活”;活得有质量是“懂道理”,那才叫“生命”。在他看来,做人要活在当下,活好现在,活到未来。
下面是钱亚博讲述他在日本东京做“猪八戒”的经过。
钱亚博及其艺术作品(本文图片均由钱亚博先生提供)为什么想去日本
为什么想去日本?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无非就是想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不甘心这么混一辈子。我一直喜欢画画,年轻时在上海接受过各种美术班专业训练,包括在交通大学短期美术培训班学习。没出国之前,在上海仪表局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边上班边上业余大学学习。
1988年去的日本,停薪留职。记得当时的政策可以二年停薪留职。后来二年很快就过去了,人事部问:还回来不?那时候就决定不回去了。为什么会去日本呢?巧的是,我有亲戚早我一年前去了日本,问我是否去。就是抱着一个好奇心说去试试,不行就回,就这样很快的签证给办了下来。
记得很清楚,88年的12月18日到的日本。人说这个日子好吉祥,“发,发,要你要发”,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刚到日本的时候,真的很艰苦啊,但很快适应下来了。没几天在日本过第一个新年——元旦,半夜在餐厅打工刷碗,新年钟声一响,感到很失落,国内单位好好的,现在却在这里洗碗。那时想家,经常给国内打电话,国际电话1000块(日元)才打10分钟,真的好贵。不过,渐渐就习惯了,我那时候快三十岁了,想要在日本留下来,唯一的出路只有进学校读书。二年的语言学校毕业以后,在东京艺术专科学校读了三年,然后去了大学学习。东京艺术专科学校有很多留学生,学校教学气氛自由轻松。也给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好机会。这学校出了不少艺术大腕,包括很多现在国内活跃的画家,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那时候在日本生活,我们很勤俭节约。好多生活用品都是捡来的,你只要早晨早一点起床,可以在住房地区周围捡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家具等等,几乎什么都有。当然现在有规定,不能随便乱扔大街了,得自己花钱请人回收。
刚去的时候,和表兄两个人住一间只有9平方米大小的榻榻米房间,没有洗澡间。当时我们在国内上班,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是80元左右,而在这里打一天工可以挣500元,相当于国内半年的工资。时间过得很快,就这样边打工边上学,很快毕业了。我后来通过保人介绍就了职,凭这层关系进了一家日本的电器公司搞产品造型设计工作。
或许说人生有好多机遇和机会是命运里等着安排的。学生时代打工时认识了一位日本朋友,喜欢中国文化历史。于是让我教他中文,每周六一次,在咖啡馆里进行。说实在的,我的普通话也够呛的了,也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与其说是教学,倒不如说是杂谈。就这样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然而这无意之中埋下了我命运转变的一个伏笔。
钱亚博绘画作品开饭店的缘由
刚从艺术学校毕业,我就知道搞艺术是吃不饱饭的。那怎么才能在日本生存下去,然后求发展呢?还是像往常一样,某个周六,照样在咖啡馆里和“学生”聊天。突然“学生”问我,你将来想在日本做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想搞一个贸易公司做家具代理店。因为前一段时间偶然在一个国际展示厅上看到中国家具做得不错,求合作找代理店。或许这个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可是“学生”一上来就问:“你有仓库吗?你能善后服务吗?你有客户吗?你有物流吗?”一连串的问号,问得我顿时傻了,当然很快就明白了,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信用度,太不可能了。“学生”转口说,不如开个料理店吧。心想我在料理店当过店长,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事后回想,命运就这样不经意间发生了转折。
说干就干,把工作辞掉,1997年7月开始准备,9月成立公司,四处寻找开店的地方,后来选中了现在的千駄谷本店。然后通过朋友找到了料理专门人当参谋顾问。很快,准备工作一切就绪,1997年11月上海饮茶小吃“猪八戒”一号店,在渋谷区千駄谷站附近顺利开张。
我从来没想过开饭店,做梦都没想过会开饭店。不过学美术的我,善于模仿別人,善于学习观察别人好的地方,这样活学活用、虚心请教,饭店一开张就生意很兴隆!很多年后有人问我开店的经验,我说用“美”去经营,用“真”去行动,用“实”去管理,用换位思考去做一切。
说起选址开店,还真是有不少学问。日本“学生”为我资助了全部资金,然而店铺的选择却是关键的关键。一般人们都喜欢选择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开店,自然人流量大的地方看上去比较容易做生意。其实并不然,商店街道人多不?不行,不愿去饭店消费。还是要瞄准工薪阶层、职员客户。最好不凑热闹,避开竞争就是最好的竞争,这是我喜欢说的一句话,去店铺少的地方开店。现在“猪八戒”的店铺,就是出于这样一种想法而选的地点。选店铺一般都会踩点观察,而我根本就没有这么做。不是迷信,当时我到了千駄谷这家店面,只觉得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觉得就应该选这里,不会错,身上有一种热流往上涌。要是踩了点看什么人流量,晚上去看,街上冷冷清清的,几乎没什么人。——按照人流量这个要求,十有八九是不可能在这里开店的。我决定开店的时候,这周围基本上没有店。那个街区饮食店很少,因为当地有规定,那是档次比较高的地方,不能搞“灯红酒绿”的“风俗”行业,也不能“打弹子”,几乎不能有任何娱乐,说难听一点,附近只有一个东京体育馆,最晚九点就关门了。
“猪八戒”餐厅都说“万事开头难”,什么事情有一个好的开端很重要。我之前没当过老板,不懂开店,不懂经营。但是我很欣赏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学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后来通过朋友的关系,介绍认识了一个香港的大腕厨师,付了顾问咨询费。他带我去银座的一家餐厅吃饭,看看那里的菜怎么样,去吃了以后感觉味道很好。朋友说,香港厨师烧的,问休息的时候有没有时间喝个咖啡,我就跟他说我们要开店,是不是有兴趣过来。就这样,花了比较高的代价,请到了一个手艺很好的香港厨师。然后和他一起商量怎么做菜谱,怎么设计店铺。另外在店铺附近的几家饮食店都去做了一下客人,目的是调查当地的菜的价格。然后请专家指导自己设计店铺。学过美术,无论是对店铺装璜的要求,还是其它方面,我所想追求的一个概念就是实而不华,雅而不俗。做到价格合理,菜的味道一定要好。
这个概念始终贯穿着我的开店思想,一开张,生意很火爆。不成想,半年后,主厨和二厨干起架来了。为什么呢?二厨是个上海人,他偷偷尝试了大厨的味道;大厨呢,是个香港人,很敬业,但很保守,绝对不让人家学走他的手艺。这样,两人就干起架来了,连刀具都上了。
香港厨师工作很认真,不像现在的厨师炒菜都是拿小锅炒。香港厨师不一样,那么点小菜,还是用39英寸带耳朵的大锅炒。而且是每炒完一个菜,马上把灶台刷干净。哪像现在的内地厨师,等烧完所有菜后才洗锅台。灶头始终干干净净,无意中体现了一种精神。我真的很欣赏香港厨师的这种从小吃萝卜干饭学徒长大的作风。从中我也看到和明白了很多东西。
虽然鲁菜、川菜、湘菜等等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还是得说,依我自己的经验——不能说百分之一百,学好粤菜,走遍天下都要你。所以,如果听到对方说他是香港厨师,或者在香港厨师手下干过的,我们一般都会感兴趣的,自然价位也不一样了。
“猪八戒”厨房经营是一门学问
第一年忙得发疯,生意非常红火,但一年结算下来,是赤字。没有盈利。真的有点弄不明白了。这时,怎样做好一个老板,这种意识才强烈起来。
这一来,自己压力也很大,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后来看到问题的所在,是成本比例完全失控。不讲成本,如何谈利润?于是在成本上下功夫,彻查盘货,改变进货渠道,堵住管理漏洞。高成本的香港厨师也辞了,重新结构调整后,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叫货,从不将各家进货单位的货价进行比较。其实,每家供应商都有自己独特的进货渠道,而且价格实惠。比如食油、酱油,同样的商品,却有不一样的价格。这样我就告诫厨师一定要分开叫货。无非多打几个电话,多发几个传真。每一样东西都节省一点,积少存多,一个月、一年下来,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当然,有的东西,一次进贷单价不高的情况下,也要考虑供应商送货上门的成本。这样才能搞好关系,长期交往下去。
当然在讲成本的前提下,不能损害客人利益,否则会是不道德的行为。同样,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够损坏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店铺屋里讲干净卫生,店门外周围也要力图清洁整齐。垃圾桶随便乱放,臭气熏天,那是绝对不行的。我们“猪八戒”开店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从没有这样的毛病,和周围邻居没发生过不愉快问题。
日本人做生意,有句老话叫:“向こう3軒,両隣仲良になってください”。意思是,你要做生意,一定要和你对面三家、左右两家的搞好关系。
怎样做到有回头客
我自己的体会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菜的味道要好,二、价格要合理,三、有满意的服务,四、整洁的店铺,五、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六、店主的人品魅力所在。这些要素能聚集在一起,这店不忙才怪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一回事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怎样让客人在没有多消费一分钱的情况下,获得满意。也就是说,这里头有一种精神和亲热感的附加价值。这才是真功夫,这样客人肯定还会再来。
对于开饭店,我有一个经验之谈:厨房是基本,大堂是根本,里面是主要的,外面是更重要的。
很多厨师有个错觉,他们都会说,某某店是我炒出来的。那些菜都是我炒的,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甚至觉得离开了自己,这家店就会关掉。其实,炒好菜是基础,做出味道好的菜,那是理所当然。你去调查一下,厨师出来独立能开好饭店的有几个?十个里头有一个就很错了。
我有一个毛病习惯,到别人家店去用餐时,喜欢去人家的卫生间转转,其实从那里多少能看出老板的品味和追求。还有,就是数人家店铺的席位,看菜谱价格,来揣摩这家店的经营情况。
我们猪八戒千駄谷本店所在的东京都,这个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是日本高端服装设计公司的聚集地,另外还有搞音乐方面的公司,比如录音房之类,还有一些是建筑设计的事务所。特点是,这些人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都是很自由、很时尚的。一般不会在中午到点吃饭时,就“哇”的一下涌出办公室去吃饭的那种。我们店喜欢的就是细水长流,不是一窝蜂的那种。“天时、地利、人和”,这才是做生意需要的八卦。
那时我也还年轻嘛,穿个西装,领带一戴,像个玩家。很亲切的,跟顾客搭讪、交流。比如你来了以后,客人喜欢什么东西,我都能跟你聊上几句,虽然不深,但客人会感觉不错。你喜欢体育,我就跟你聊体育。你想下象棋,我就跟你下象棋。日本的野球(棒球)比赛,是我最不爱看的体育项目。但我告诉自己必须了解当天的输赢情况,以便和客人聊天有内容。
一般顾客用完餐结账开发票也是件很自然的事,但是你用心和不用心,结果会大不一样。比如,问客人要写什么发票名称吗?你说“澎湃新闻”。然后你过了几个月又来做客。用完餐后付账开发票,没等你开口,我己经把澎湃新闻的名称给你写好了。你会什么感觉?这就是“以心传言,以人传心”。
为什么叫“猪八戒”
这很有意思。当时也没有多考虑,只知道店名让人过目不忘就可以了。我跟你讲,猪八戒比我钱老板名字都响。我们店铺不多啊,也有种种原因经营不善转让掉的,现在有两家直营店。因为“猪八戒”起步早,在东京都同行业中知道的人多一些。起名字,我注重特别好记,要有幽默感、亲和力,“猪八戒”在上海是骂人的话,蠢猪似的。《西游记》如同《水浒传》《三国志》,尽管是从中国传来的,日本人简直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文化一样,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猪八戒”本身人物幽默有趣,所以大家都喜欢。但用在店名上,还是有点出人意外的,经常有人捂着嘴一笑而过。
为了写这个招牌,我想追求娃娃体。回上海时找来三个学龄前儿童,让他们写“猪八戒”三个字,写的都不太理想。后来,还是我自己写。
“猪八戒”外景第二家店的故事
第二家店开在新宿区市谷站附近。原先这家是一个乌冬面店。一开始周围朋友全反对。一个人说反对,你还会有自信。一伙朋友都反对,你一点自信都没有了。所以,这种东西是不能搞民意测验的。插一句话,日立公司、索尼公司对某些产品是完全不搞市场调查的。
有一天我开车,偶尔路过一个叫“成愿寺”的寺庙,看到这个名字,就停车去拜访了,抽个签,拿着一个500日元的硬币,投向空中。心想:如果硬币呈正面,就开,反面,则不开。结果如愿以偿,马上通知不动产公司签约租赁。
我花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来装修这家店铺。开张不久,日本有名的杂志《食堂月刊》就慕名前来采访,作为当月的优秀店铺装修风格介绍,登了整整三页。
开了不到一年,离我那家店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家日本人的馆子不开了。一个上海人把它盘了下来。世界真是很小,有人告诉我,那个开店的人,七年前到过我这里面试过,但我没采用他。据说是上海南京路上某个宾馆出来的,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开料理店的招数是,你家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你家门口卖500块(日元)的盒饭,他家就在门口卖399的盒饭,还带汤。所有菜都比你家的便宜。靠价格便宜拉客人,搞恶性竞争。这样一来,客人被拉过去了。
这时候,也是考验你的经营能力的时候。知其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方自己是厨师兼老板,他雇不起人,那我搞他模仿不了的东西,找他的弱点来扬我们的长处。
调查下来,我发现刀削面在东京没有普及,刀削面店不多。而日本客人很好奇,很受欢迎。这样我就专门从国内找师傅,请他们来做刀削面。我跟师傅说,不用玩花样,只要把面削成样即可,但味道一定要好。就这样,那一年营业额一下子大涨。我主要就做了三件事,一是请刀削面师傅,另外把员工换了一些,把菜单重新设计了一下。
一家店要靠守是守不住的,有人说饭店就是等客人的生意。其实不然,要主动出击,绝不能守株待兔,这就看你有没有下功夫吸引客人。只有菜的味道好,价格实惠,再把服务跟上,客人一定会光顾、再来。没多久,那家料理店就黄了。
总之,要想经营好一家饭店,我的理论是:“厨师是基本,服务是根本。里面是基础,外面是关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