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峥嵘十年·记者手记|清流县招商之道:不“喜新厌旧”,方能做大做强
清流县城 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图
行走在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境内,我为眼前青山叠翠、林海苍茫的风景所惊叹,沿途山势险峻,一栋栋闽西民居和古厝掩隐于群山之中,令人沉醉。
谁曾想到这个地处偏远的闽西山区小县,却拥有千年历史呢?
我曾看过一张清流县城航拍照片,从空中俯瞰,青山绵延,S形河道在县城两个半岛之间蜿蜒而行,恰似“太极”,极富中国的文化意涵。后来查询历史资料,才知道这是一座为数不多因山水形态而命名的县城。据史料记载,因县城九龙溪“清溪环绕、碧水洄流”,故名“清流”。
清流县城的生活,流淌着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低调和平静。
但清流县的历史也有波澜壮阔的一面。作为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它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清流县共有2.7万人参加革命斗争,有4000多人在斗争中牺牲或失踪。而最终在册的烈士仅有259名。
毛泽东曾在此留下革命足迹。他在《如梦令·元旦》中写下了“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的诗句。足见,红色是清流县一张最闪亮的名片。
斗转星移,峥嵘岁月已远,曾经的红色土地走出了一条独特发展之路。
清流县林畲镇上毛泽东旧居“诒燕第”,如今已是红色旅游和党性教育基地,当地政府通过动建初心小镇,活化红军夜校、仙女峰、茶园等革命旧址,让游客既能学习红色历史,同时还能拉动当地的经济。
由于地处偏远,清流县曾一度经济落后,大量人口外出务工谋生,但当地党政干部和老百姓从未“躺平”,一直在想方设法,谋求突围。
峥嵘十年,清流县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都驶入快车道,老区变新区。
清流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清流县地区生产总值156.9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008元、20617元,分别是2012年的2.0倍、1.8倍、2.2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5亿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亿元。
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体来说,上述数据或许并没有什么,但对于曾经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一组数据来之不易。
2012年清流县被列为福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当地党政干部和群众似乎就憋着一股劲儿,只有一个目标——脱贫致富。
十年脱贫致富过程中,清流县精耕细作,步步为营,经山海协作、定点帮扶、搬迁扶贫,电商扶贫和乡村振兴,培育出多个富农产业,豆腐皮、鲜切花、清流溪鱼、黄羊、柑橘、毛竹、休闲餐饮……通过因地制宜,抱团发展,几乎每个乡村都有着脱贫致富的独门秘诀,最终实现“村美、水美、产业美”目标。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县985户在库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1元,比2012年增长了6倍,完成了摆脱贫困的历史使命。
在数据之上,当地人民的真实生活场景更具说服力。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清流县的乡村,眼前一条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的村庄,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笔直挺立的路灯,家家户户,有庭有院,种花种草,呈现出了令人向往的乡村景象。
青山绿水固然美好,但工业和产业才是地方发展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流县以自身资源出发,着力于氟工业精耕细作,坚持走资源深加工之路,以此实现资源就地转化, 结合高新技术,推动氟化工向高端无机氟化物、新型含氟环保制冷剂、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方向延伸,打造首个百亿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据统计显示,目前清流县已拥有东莹化工、雅鑫电子、中欣高宝等氟产业规模企业15家,氟新材料产业园成功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2021年全县氟化工产值22亿元,税收超2亿元,占工业税收比重63%。
如何让产业规划更加扎实的落地呢?营商环境才是关键。
“我们需要什么,当地政府就针对性地给我们解决什么困难,这已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政府服务了,像对待亲人一样。”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黄礼忠称。
接受采访时,在清流县深耕多年的福建中欣氟材高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满达也表达了相似观点。
“当地丰富的资源,良好的营商环境,促使我们总部把80%的投资放在清流县。”包满达称。
我曾经采访过已在清流县扎根多年的台商许良远,他把此地视为“第二故乡”。
上世纪90年代,他投资700多万元在清流县创办了当时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桦信茶菓,这也是三明市首家农业综合开发企业,还在位于清流县东北部的林畲镇一举租下300亩地,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建设茶园,并引入台湾制茶设备和工艺生产乌龙茶,销往中国各大城市。
许良远说,他在清流县多年来,无论和当地人相处,还是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都很顺畅,最关键也见识到大陆基层人员的工作状态。
“他们为地方发展费尽千方百计,每天都很努力在工作,这很不容易。”许良远说,因此他也尽量不向政府提什么要求。
“说实在话,搞农业不用政府支持也有点困难,但我不愿意去拿政府补贴,人情难还,我到大陆投资也希望能对当地发展有所帮助。”许良远说。
这些年来,清流县委、县政府也积极吸引更多台商入驻,极大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和生态的发展。
这说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似乎已成为清流党政系统的历史传统,也正因如此,才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扎根清流的决心。
“我认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能喜新厌旧,把现有老企业做大做强、增资扩产,就是最好的招商。”
在采访时,清流县委书记吴钟民的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或许也是清流这座偏远县城,经过多年总结沉淀下来的招商引资哲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