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行走在世界屋脊︱探寻古格王朝的遗迹
【编者按】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县,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古格王朝的腹地,时至今日,当地仍旧有大量兴建于公元11世纪的佛寺和宫殿遗存。2018年初,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古格王朝的多处遗址,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这个延续长达七百年的王朝的昔日盛景。
说起西藏的历史,一般人都会想起吐蕃王朝和噶厦政权。然而,在9世纪吐蕃王朝覆灭到18世纪噶厦政权建立,清廷设立驻藏大臣,对西藏行使主权这之间八百余年的历史,却少为人知。
实际上,在公元10世纪到17世纪,在西藏的阿里高原,曾经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古格王朝。而古格王朝的历史,又得从吐蕃王朝说起。
在吐蕃的历史上,统治集团在宗教信仰的选择上,一直在苯教和佛教之间摇摆不定。根据曾任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的川大历史系教授霍巍《古格王朝》一书的相关记载,到了9世纪,吐蕃开始走向衰落,统治集团内部更是严重分裂。公元841年,支持苯教的末代赞普朗达玛发动政变上台。朗达玛一上台就下令禁止佛教,杀害僧人首领,强迫僧人还俗,关闭寺院,捣毁佛像,史称朗达玛灭佛,藏传佛教的前弘期也由此终结。
这自然激起了藏地僧侣的反抗,公元843年,朗达玛被僧人刺杀,王朝崩溃。起义的民众和僧侣对王族成员大开杀戒,朗达玛的孙子吉德尼玛衮眼见大事不妙,便率领部下逃亡到了西藏海拔最高的阿里地区,娶了当地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建立了政权。吉德尼玛衮临终前,将王国一分为三,札达即为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这也是古格王国的开端。
古格王朝前后世袭16任国王,在其鼎盛时疆域遍及阿里全境,人口有数十万之众。从政治意义上来说,它是吐蕃王族的延续;从宗教意义上来讲,它以佛教为立国之本,在其境内广建寺庙,并多次派遣僧人前往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取经及译经,终于使得佛教在藏地再次复兴,开启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在艺术上,古格王朝的壁画、雕刻及佛教造像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古格银眼”,它是古格人特有的一种制作佛像的工艺,用白银镶嵌金铜佛像的眼睛,使佛像看起来就仿佛有了生命。一直到上世纪末,第一件非传世的“古格银眼”才在古格王朝的皮央东嘎遗址中被考古队员们发现。
拍卖市场里的古格银眼,图片来自网络然而,这个曾经强盛的王朝,却在十七世纪上半叶突然消失:政权倾覆、人口骤减,只剩下一座座建立在土林(雅丹地貌的一种,放眼望去,漫天黄土,土状堆积物层累如林,顾曰土林)之上的城堡与佛寺废墟。在阿里高原冬日凛冽的寒风中,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古格王朝曾经的都城所在地札达县,寻访这个失落的文明。
蓝色圈出部分为扎达县,曾经的古格王朝都城所在托林寺
提到札达,提到古格,乃至整个藏传佛教,都不能不提托林寺。
托林寺始建于公元996年,是整个阿里地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是古格王朝的信仰核心,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弘法的策源地。托林寺及其所在的托林镇,也是古格王朝最早的政治中心。而佛教能够在藏地复兴,还离不开一位高僧——大译师仁钦桑布。
记者查阅了意大利藏学家图奇所著的《仁钦桑布及公元1000年左右藏传佛教的复兴》,川大藏学研究所张长虹女士的论文《西藏西部仁钦桑布时期佛教遗址考察》、《大译师仁钦桑波传记译注》以及藏学研究者彭措朗杰所著的《托林寺》等文献资料,大致梳理出了被誉为“古格的玄奘”的仁钦桑布的一生。据考,仁钦桑布13岁出家为僧,17岁(公元975年)起先后3次赴克什米尔、印度等地求学,在外17年,返回古格时带回众多佛教经典 。他一生翻译、校订的显教经典 17部、论33部、密教经典108部,为藏传佛教后弘期诸译师之首。此外,仁钦桑布走遍了西藏西部,创建了上百座寺庙、殿堂(据传是108座)以及300余座佛塔,迄今人们仍将许多寺院和佛塔的创建归功于仁钦桑布。而托林寺,就是仁钦桑布当年的译经之处。如果说仁钦桑布被称为“古格的玄奘”,那托林寺就是古格的大慈恩寺。
鼎盛时期的托林寺规模宏大,有僧侣上千,由迦撒殿、白殿、护法神殿、阿底峡殿等数十座佛殿以及数百座佛塔和僧舍组成。历经千年的天灾与人祸,托林寺早已不复当年的盛景,只保留下来了三座大殿、一座佛塔以及一排塔林,寺里的喇嘛也只有十名。
托林寺内部,本文图片如无特别说明,均由澎湃新闻记者熊丰拍摄
托林寺的正殿扎不让
扎不让曾是古格的王都所在,也是古格王朝最知名的景点,其作为王都的确切时间学界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阿里地区文物志》的记载,扎不让遗址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堂房屋445座,洞窟879孔,佛塔28座,隧道或暗道4条。从建筑功能上来划分,大体可分为民居、宫殿、佛殿、城堡与防卫墙四类,彼此混杂在一起,同时具有统治中心、聚居区、宗教中心以及定居点的四重属性。居住者的身份与地位越高,对应的住所也越高。想必看过电影《魔戒》,对影片中那座刚铎王城米那斯提力斯还有印象的读者们,对于扎不让遗址昔日的盛景,都能有一个形象的理解。如今的扎不让遗址在经历了数百年的自然洗礼和上世纪的人为破坏之后,只有5座佛殿保存至今,从山脚向上依次是白殿、红殿、大威德殿、度母殿以及山顶的坛城殿。这些殿堂的内部都还存有造像极其精美的佛像,四周墙壁上则都绘满了壁画。
皮央东嘎
皮央和东嘎是两个村庄,皮央东嘎遗址群坐落在两个村庄之间的一座山的半山腰上。当地老百姓称皮央东嘎为古格王朝的“夏宫”,而皮央东嘎洞窟群也是学者们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壁画面积最多的高原洞窟群。在古格王朝的中期,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古格王国被分为一南一北两个政权,北边政权定都在皮央东嘎。
据传,在其鼎盛时期,皮央东嘎的洞窟数量是“前山一千,后山一千”,根据上世纪的考古调查,实际数字在1000孔左右。这其中绝大部分为僧人居住的僧房窟、修习用的禅窟以及用来储藏物品的仓库窟,还有供信徒礼拜的礼佛窟以及埋葬高僧佛骨的灵塔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皮央东嘎洞窟中的壁画,集中绘制于古格王朝早期,从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不等,保留了浓郁的印度和克什米尔风格。
玛朗
玛朗寺位于扎不让东南约17公里处。作为仁钦桑布亲建的寺庙之一,玛朗寺曾经也是规模宏大,如今除强巴殿较为完整外,其余仅存断壁残垣,原有的33座佛塔中仅存6座尚能辨识。前文说到,古格王朝中期,王国分裂为一南一北两个政权,南部政权的统治中心,就在今天的玛朗遗址。
多香
多香遗址位于扎不让遗址西南约二十公里,既有佛寺,又是一个很明显的军事堡垒,从多香再往南翻越波林山口就是中印边界。我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驱车前往,不想却在半路被拦下。当地居民的边防安保意识极强,即使我们出示了边防证,依旧不准我们向前一步。无奈之下我们只得远远的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离去。
如玛雅一般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留下了太多未解的谜团。相传仁钦桑布当年共建立了108座佛寺,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我们曾以为是传说的大佛像及佛寺遗址都陆续被找到。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遗址安静地伫立在阿里的各个角落,等待考古学家们的发掘。而要想探寻那不见于史籍的谜底,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去走近、去探索那残存的遗址和废墟。由于时间的限制和交通的困难,记者没有能够探访更多的遗址。但在几天的走访中,不难发现,上述遗址基本以扎不让和托林寺为中心,散落在它们的西、南、北三个方向,距离则在几十公里之间,既相互呼应,又相对独立,和周王室及各路诸侯国的地缘形势颇有几分类似,这对于我们理解古格王朝的历史变迁、权力结构以及社会形态,可谓是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