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数字原野下午茶|洞察数实融合的发展路径与影响机制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娜 实习生 刘奕晨
2022-10-11 10:0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2022年,澎湃数字原野研究计划正式推出。计划致力于以学术视角,观察、记录并回应数字技术及其衍生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下的社会变迁,并通过数字原野奖评选、田野调查、学术研讨等形式持续关注数字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数字原野下午茶”系列活动是数字原野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澎湃数字原野工作室持续发起和举办小型闭门研讨会,邀请产学研各界专家就数字社会研究领域的重大议题进行深度讨论,以交换洞见、思辨观点、增进共识、促成跨界合作。

近日,“数字原野下午茶”首场活动在上海顺利举行。十位来自高校、智库、产业,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领域深具影响力的学者和专家汇聚一堂,围绕“数实融合的发展路径与影响机制”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得以普及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产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2022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推动国家经济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厘清数字技术影响实体经济的具体机制,探索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数实融合路径,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公众都高度关注的重大议题。

9月29日,由澎湃研究所主办的“数字原野下午茶”上海专场活动在上海报业集团举行。

“数字原野下午茶”上海专场研讨会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摄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江天骄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李玲芳教授发表了题为“产业数字化背景下的数字平台行为机制研究”的主旨演讲。以此为开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宏民教授、腾讯云资深产业专家邴金友等十位学者和专家共同围绕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等问题开展了圆桌讨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李玲芳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江天骄副教授

李玲芳教授在其主旨演讲中结合她和研究团队对传统制造企业、生鲜电商等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调研情况,深入剖析了影响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因素。他们发现,企业的开办年限、总规模,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业务的认可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和效率,而数字业务的业绩和规模与数字化转型的时长成正比。

与此同时,李教授又从如何建立市场的厚度、如何建立买卖双方对数字平台的信任、如何通过博弈论理论模型来理解市场效率提升途径三个维度,结合网约车平台等案例,阐释了数字平台运行机制对其自身行为的影响。李教授还分析了数字平台是怎样通过专门的规则和机制设计来影响人们求职、健身等具体行为。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如何克服薄弱环节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和专家围绕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与薄弱环节,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城市实践比较,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在数实融合中发挥更大作为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当前中国推动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还存在着不够深入、有欠均衡、难以普惠等问题。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现已成为中国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生产全要素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要克服。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许鑫教授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许鑫教授提出,当务之急是要设法充分利用数据,使数据价值最大化,以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转变,并改善企业的数字创新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国推进数实融合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实施更广义的数字基建。这也是数字技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前提和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涵盖5G、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层内容,还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新材料等外延和辐射领域;二是人文关怀,即有效弥合数字鸿沟。衡量数字技术的价值标准除了先进性,更要有可用性、适用性等标准。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应当更加包容、普惠,让数字红利惠及全体人民,缓解数字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军梅副院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军梅副院长着重阐述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互促发展机制。她提出,通过数实融合实现降本增效所需周期较长,因此数字技术首先需要产业化并找到盈利模式,然后才能赋能实体经济。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对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都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对中国来说,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头部大型企业较少,而腰部中小企业较多。因此,中国的产业数字化过程更需要探索一个普适大多数腰部企业的转型模式。例如,数字工厂的建设中不能照搬德国、日本等以自动化为基础的模式,而是要选择更适合实际需要的“工业互联网+精细管理”模式,管理与咨询相结合,在明晰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数字化和自动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汤蕴懿副所长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汤蕴懿副所长以关联、创新、融合为切入点,剖析了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可能路径与潜在挑战。汤蕴懿指出:第一,数字技术作为一种通用型技术,具有高渗透性和低成本性特点。从产业内部环节看,数字技术通过加强纵向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的关联,不仅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而且在连接、平衡和融通一二三产业部门间,带来了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爆发性创新,这种创新又通过消费和生产的正负反馈机制,形成供需呼应,带动产业体系的整体升级。当前,“数实融合”正处于系统化、多方位融合的关键时期,对于“高复杂度、长产业链”的产业关联难度加大,对于流程、技术、精准的要求更高;第二,在未来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持续创新过程中,还需要研究和解决如何界定产业创新边界和私域边界,如何克服企业创新的外部性成本问题;第三,融合意味着应用场景的极大丰富,但随之而来的规模效应却涉及到公共治理的变革,以解决数字经济带来的整个社会新旧运行秩序的融合问题。

区域经济视角下的数实融合,如何发力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夏骥院长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依据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大框架(即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新基建与数字化治理),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的现状。他指出,长三角90%以上的数字产业集中在应用端或场景端,但在上游基础层和中游技术层却非常薄弱。尽管整个长三角的数字产业相对集聚,但是城市之间的分工尚不明显。一些地方政府未能对数字产业发展做出整体性考量,部分企业也难以承担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与此同时,数字新基建虽然未来可期,但任重道远、道阻且长。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数字新基建成本较高、预期回报周期较长等因素都会影响各地开展新基建的积极性。因此,他建议,当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要推进数实融合,一方面要提高精准度,并且提供更多创新性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消除数字贫困,加强数字友好型城市建设,全方位促进共同富裕。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虞阳博士

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虞阳博士提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之所以能互相促进,在于建立了四个“新联系”,即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新的增长动力、新的生产要素以及新的基础设施。虞阳博士认为,中国当前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存在着一定不足,有可能影响转型效率。在需求端,大企业的数字技术自给能力较强,中小企业则面临“转型焦虑”。在供给侧,数字技术的成熟度、设备的多样性、领域的差异性等问题均未得到充分解决。有鉴于此,他提出,长三角地区加快推进数实融合亟需在四个方面发力:第一,布局前瞻,快速迭代;第二,以虚促实,以虚强实;第三,生态为要,示范先行;第四,标准衔接,规则引领。

数实融合势不可挡,平台企业应如何作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宏民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宏民教授从业态分析的角度对比了近年来兴起的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陈教授认为,当前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一方面要积极吸取消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实现从网络效应的发挥到用户体验的迭代。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意识到两者之间的显著差异。比如供求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不是空间距离,不需要快递配送,而是指供给端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需求端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距离。电商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这个距离短,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加上配送及时,退货便利,供求距离问题就解决了。而工业互联网的需求端个性化强,差异度大,还涉及商业安全等敏感因素,缩短距离的难度就大。

有鉴于此,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被广泛强调“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可能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加快催生各类中间机构,提供第三方增值服务,并通过中心化平台有效整合这些服务机构。因此,陈教授建议头部互联网企业要大力发挥示范效应和平台效应,积极应用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加快探索应用场景的深度开发,吸引更多第三方服务商加入生态,努力走通更多产业链,让各利益相关方均能获益。

腾讯云资深产业专家邴金友

腾讯云资深产业专家邴金友结合当前中国数实融合的特点,阐述了近年来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着力深耕的多个业务方向:实现企业协同,即用企业微信把涉及人、物、应用等诸多方面的碎片化场景结合起来,助力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好“连接器”的作用,例如在家居场景中实现家电与手机的连接、利用手机与电动车的连接实现无感识别车主、无感开锁等;探索并发挥好前沿技术的关键作用,运用人工智能(AI)实现工业质检中的图像识别,发展AI质量检测,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利用5G等新兴技术在未来实现对矿车的远程控制等等。然而,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存在挑战与难点:人工智能有些应用场景是世界级难题,如半导体良率快速提升的问题,更加准确、普适的机器故障预测性维护的问题等。产业互联网的生态还远远没有成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仅靠平台企业是不够的,整个生态各参与主体需要政策、市场机制和智库等公共机构的引导协调。

邴金友还提出,数实融合在工业企业的顺利落地,有赖于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而这需要平台厂商、咨询公司、实施企业、专精尖的落地公司以及客户、客户的上下游企业等主体从商务、业务、技术等方面形成协同机制、共同配合,让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对产业互联网的诉求得以高效实现。如何从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以及平台企业市场政策制定、企业招投标策略制定方面对市场运行机制产生正向引导,是市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给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世纪互联集团副总裁张修枫博士

世纪互联集团副总裁张修枫博士则提出,未来数字社会将朝着大规模人机协同的智能化方向发展,需要的是超越信息互联网的新型数字基建。他认为,互联网平台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对各行各业均产生了极大影响,而后者又反过来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迭代。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始终是相互促进的。现阶段,中国需要重视把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真正铺设到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的“最后一米”。在此基础上,各种企业、生态、应用场景将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成就数字经济的繁荣。

最后,李玲芳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三个观察:第一,数字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其中最明显的是生产与服务的融合,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第二,企业会通过数字技术改造产业链的上下游;第三,企业会通过数字技术解构生产、销售、流通、客服等各个环节。

总体看来,当前数字经济从消费端向生产端延伸已是大势所趋,数字经济必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形态。产业拥抱数字化,不仅要实现技术应用上的彻底变革,更要注重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刻调整,方能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沈关哲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