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红“灯笼”高高挂 产业发展富农家

2022-10-10 14: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视频:王鸽(00:43)
去往青龙满族自治县官场乡鲇鱼洞沟村,必经一条在山岭间蜿蜒而上的盘山路。进入10月,它便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迎宾路”——道路两边山场里,密植的山楂树枝桠随风轻摆,绿叶间的果实已抱满枝头,一颗颗山楂红得油亮,像是为迎接来客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更是小山村丰收在望的盎然景象。进入10月,人们开始采摘丰收的山楂。

10月初的清晨,52岁的村民张艳荣来到山场,准备采摘第一批山楂。站在树下,看着果实都长到了乒乓球大小,个个红艳艳、圆溜溜,密密地压弯了树枝,她的脸上有掩不住的喜悦。

跟村里的大多数果农一样,张艳荣种植的品种是改良后的铁山楂,个头大、颜色亮、肉质厚,是质优的山楂品种。

盘山路两边的山楂树,挂上了小红“灯笼”。

“看看,今年的结果量挺不错!咱家的2000多棵树,按去年2.2元左右一斤的价格,应该能卖上个8万多元。”她算了算,很有信心地说,“这几年,咱的山楂成宝贝疙瘩了,从前这片山场的收入可跟如今没法比!”

改良后的铁山楂品种,个大、色亮,口感好。

其实,鲇鱼洞沟村已有很长的山楂种植历史,但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上村域90%以上面积为坡地,坡度大、耕地少,农副产品曾普遍存在低质、低效情况,人们长年分散种植的山楂,也是很难卖出去,只能带来微薄收入。

山楂树能给村民提供一条稳定的增收途径。

而近几年,走上脱贫振兴道路的小山村,在乡里支持下,修好了宽敞的进山作业、旅游路,确定了依靠日照时间长、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优势土地、环境资源,以林果种植作为龙头产业发展的路子。

村民开始采摘第一批成熟山楂。

“咱们这儿山场阔着哩,还有山泉水,种点啥树都爱生长。可从前路远坑深的,不少好地都荒着呢,大伙儿没法子,全出门打工去了。”说起变化,张艳荣很感慨,“就在这几年,愁事眼瞅着一件件都解决了,进村上山的路修好了,合作社办起来了,咱种的果儿好卖了,能挣钱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

鲇鱼洞沟村在山腰建起了果林种植合作社,是官场乡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的一部分,红彤彤的招牌在盘山路上就能远远望见。人们给它起的名字,满含对家乡的感情和寄望——“宝山”果品专业合作社。

全村的山楂年产量已经超过100万斤。

专业的合作社带着像张艳荣一样的果农,整合山林资源,规划、改良果品,提供种植技术和统一销售渠道,小小的山楂迅速汇集成了产业优势。

为了稳定这一条增收途径,前些日子,乡政府和驻村工作组多方联系,找到了合作的电商企业,统一收购村里的山楂、苹果等多种农产品,上架到电商平台销售。在此售出的利润,还会按照总社的“合作社+电商”的模式,按一定比例返还村集体,将收入转化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文化生活空间的打造。

山楂树带给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记者 马卫庆 刘双喜 摄

如今,鲇鱼洞沟村以及周围几个村庄的优质山楂年产量都已超过百万斤,以品质上乘闻名,远销全国各地的市场。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小山村激活了土地活力,一天比一天更加生机盎然。

临近中午,鲇鱼洞沟村附近的山林里,还是一派家家户户在采摘山楂的忙碌景象。张艳荣的一双儿女刚刚从大学放假回来,也跟在母亲身边帮忙。山楂树下,传出一家人的欢声笑语,飘向家乡的宝山深处,也飘向让人们更加憧憬的未来。

记者:马卫庆 王鸽 刘双喜

编辑:李志财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