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精神卫生日|《柳叶刀》:亲历者是结束污名化和歧视的关键力量

澎湃新闻记者 陈竹沁
2022-10-10 11:04
来源:澎湃新闻
生命科学 >
字号

·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于1992年发起,旨在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

·精神健康状况的亲历者是关键变革因素。报告呼吁,支持他们参与共同设计和制定去污名和反歧视项目和政策。

《柳叶刀》指出,污名化和歧视比精神疾病本身更可怕。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结束精神健康问题污名化和歧视重大报告”(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Ending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in Mental Health),指出污名化和歧视比疾病本身更可怕。报告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校、雇主、卫生服务提供者、民间社会和媒体应立即采取行动,结束对存在精神健康状况的个体及其家人的污名化和歧视,并针对各个群体提出了八项关键行动建议,可用于制定问责框架和跟踪进展。

报告的核心原则和结论建议,都将精神健康状况的亲历者(PWLE)作为关键变革力量,这一点得到了循证研究的支持,他们的声音也以诗歌、语录等形式出现在报告中。

社会接触能最有效去污名

最新估计表明,全球有近10亿人口存在精神健康问题,即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此类问题,而这一比例在10-19岁人群中更高,为七分之一。仅在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估计上升了25%。然而,全球对精神健康领域的投入平均只占卫生总支出的2%,个体面临疾病和污名与歧视的双重威胁。

柳叶刀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216项系统性综述发现,基于社会接触(无论是面对面的、虚拟的还是间接的)并适当适应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干预措施,是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精神健康问题污名化最有效的方式。而对全球十个大规模反污名化项目的评估发现,当精神健康状况的亲历者共同参与项目发展的各个方面,在项目内容和提供方式上进行磋商,以及项目长期持续时,这些项目的效果最好。

报告还委托进行了一项面向精神健康状况亲历者的全球调查。在45个国家(主要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近400名受访者中,超过70%的人同意,精神健康状况的亲历者应该和有身体健康状况的人得到同等对待;污名和歧视会对大多数有精神健康状况的人产生负面影响,媒体可以在减少污名和歧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所做的文献综述表明,当媒体强化与精神健康状况相关的刻板印象(如不可预测性或危险性)时,媒体在增加污名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而当媒体与负责任的报道准则(如自杀)保持一致时,媒体在减少污名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柳叶刀》结束精神健康问题污名化和歧视的报告建议。

精神障碍者的权利应成为必修课

在制订建议时,报告遵循五项关键原则:

第一,所有相关的人权文书都平等地适用于有和没有精神健康状况经历的人。第二,支持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规定应当平等适用,无论这些规定是出于身体还是精神健康状况。第三,保健和护理的提供应该是公平的,不管人们是否有身体或精神健康状况。第四,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有基于精神健康状况或自杀倾向而不公平地歧视人们的具体法律。第五,旨在减少或消除精神健康污名和歧视的倡议和行动应与精神健康状况亲历者共同设计和制定。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减少污名化的六个目标和八项建议:

国际组织应发布国际指南,指出对精神健康状况亲历者的一切形式的污名化和歧视都是不可接受的;所有政府都应实施政策,支持结束这种污名化和歧视,包括自杀的除罪化和减少自杀事件发生。

雇主应根除工作场所对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的污名化和歧视,促使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可充分获得教育机会、工作参与和重返工作岗位计划;

针对所有保健和社会护理专业人员的国家课程和职业培训,应由精神健康状况亲历者联合授课,包括有关他们的需求和权利的必修内容。学校课程也应包括为学生开设有关循证干预措施的课程,以加深学生对精神健康问题的了解。

所有媒体机构都应系统地删除污名化内容,并根据本报告的调查结果发布政策声明和行动计划,说明将如何积极促进精神健康,并持续地为减少精神健康问题方面的污名化和歧视贡献力量。

对于本地社区和民间社会来说,应大力支持精神健康状况的亲历者,以减少污名和歧视,比如资助同伴支持类项目,使他们成为健康和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从“帮助”到接纳和融入

报告由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格雷厄姆·索恩尼克罗夫特(Graham Thornicroft)领衔的全球50多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撰写。在他的邀请下,曾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全球精神健康同伴网络(Global Mental Health Peer Networ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琳·桑克尔(Charlene Sunkel)担任联合主席,指导报告撰写。参与委员会的中国专家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李洁、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马宁、香港中文大学麦颖思,他们都曾领导或研究精神健康去污名项目。

索恩尼克罗夫特认为,结束精神健康污名化是一个合理的目标,“不能减少污名化的想法是错误的,但你需要一种坚定的方法来获得真正而持久的收益。”他希望《柳叶刀》报告可以引发“一场关于精神疾病患者被排斥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的积极的全球讨论”。

他将两项建议作为关键:对减少污名化的活动进行更多投资,以及强调亲历者的参与。“我们建议由对精神疾病有亲身经历的人来共同领导干预项目,不仅仅是在方案的交付使用方面,更是在方案的制定和评估方面。”他坚持认为,最受影响的人需要成为项目的核心。

“COVID-19大流行导致更多的人出现精神健康问题,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确保这些人不会遭受污名化和歧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必须为具有精神健康问题经历的个体赋权并提供支持,从而在减少污名化的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桑克尔说道。

“具有相关疾病经历的个体在全球倡导工作中的作用是前进的方向。他们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同样来自全球精神健康同伴网络的埃德温·穆图拉(Edwin Mutura)和克劳迪娅·萨托(Claudia Sartor)也在评论文章中写道,“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将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视为此类项目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加入是毋庸置疑的。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应该从一种‘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的态度转变为一种接纳和融入的态度,拒绝只是做表面文章。”

“立即行动,结束污名,开始包容。”

报告下载(专题页面):

https://www.thelancet.com/commission/stigma-and-discrimination-in-mental-health

观看报告发布会:(10月10日晚18:00-19:30)

https://unitedgmh.org/knowledge-hub/lancet-commission-launch-ending-stigma-and-discrimination-in-mental-health/?utm_campaign=tlpr&utm_medium=email&_hsmi=228496674&utm_content=228496674

    责任编辑:卢雁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