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果没有书 | 生活的乱麻,被书理成了一首诗
你现在正在收听的,是由樊登读书与故事FM 联合打造的播客节目《如果没有书》:是什么样的书,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每双周周二更新,欢迎在各大音频平台以及樊登读书 APP 订阅收听。
我相信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无助和绝望,那种感觉就像是整个人躺在黑暗的森林里。在那样的日子里,朋友的一句话,偶像的一首歌,或者是亲人的陪伴,都可能成为刺破黑暗的一束阳光。
而对于今天的讲述者Ella来说,刺破黑暗的其中一束阳光,是一本书。
Ella的故事要从2015年7月28日说起,对于她来说,那是极为灰暗的一天。那天下午,Ella没有等到下班回家的丈夫,而是等来了一通来自急救中心的电话。
他就跟我说了,说说我爱人在抢救,当时就是心脏骤停,
大概又过了一个小时,抢救没有抢救过来
但是到医院之后,我觉得那个点才应该是最难过的,从早上是和你一起还在吃早餐的人,然后到下午的时候可能他已经浑身僵硬,完全没有生命的时候,那一瞬间才是我真正觉得我相信了这件事情,就是你要知道,事情发生了,不可能逆转了,然后那种其实是很绝望的,就是你无法做任何努力,
解说:
那一年,Ella只有25岁,丈夫的突然离世,让年轻的Ella非常痛苦和无力,但是更残酷的是,Ella不仅要面对朝夕相处的人突然消失在生命中的悲伤,回到家之后,她还要面对那些,带有他们共同记忆的物品。
这件事情之后,我觉得大部分要面临的事情都挺残酷的,就是比如说最简单的,你可能要收拾所有的照片,所有的衣服,鞋子,然后所有的日常用品,比如说照片,所有有关它的所有东西。
我记得我当时有大概一个月都在整理照片,因为照片太多了,还有大的装饰的,还有婚纱照,还有好多相册。很多照片我放在了一个集装箱,然后放在了那个阳台的窗户的外面。
有一张婚纱照,我放在了沙发的后面,放了有大概一年多。我就很纠结这些东西我要不要保存, 是要扔还是要不扔,我不敢去面对那个断掉的那一瞬间。
解说:
老公的遗物一直堆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Ella几乎是挣扎着,整理或是清理着它们。在经历过漫长的纠结与不舍之后,Ella终于感觉,自己可以慢慢地接受——把它们处理掉——这件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Ella读到了《断舍离》这本书。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引用了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的思维方式,创造出了一个词「断舍离」,她提倡,让我们学会放手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可以让人生更加轻盈。
最初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刚刚经历过处理遗物的Ella觉得自己像是遇到了知音,山下英子的很多观点,都能让Ella产生共鸣,这让她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隔空对话的人。
然后我看到这本书应该是我大概断舍离我自己都能够接受了,然后里面好多说的内容,跟我当时的想法心境就是很很像。然后我就觉得读着能静下来,我还把它给放在了卫生间, 就几乎随时我都能看到它。
因为老版里面有一句话,“生命的缺口,是光进来的地方,不必苛求完美顺遂”。本身你就是最脆弱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时候就能自我安慰。
就这本书的魅力,和它里面的内容就是关系不大,而是在这三个字。断,它无非就是你阻断你不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关系进入你的生活。舍就是把你生活里不需要的丢弃,请出你的生活。然后离是我们能够顺其自然的不那么执念,我们能够证实这件物品的离开。
解说:
虽然「断舍离」三个字很好理解,但是要真的做到,其实很难。
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对于大多数生活中的物品,都带有一种叫『执念』的黏浊剂。」而让我们产生执念的原因是,家里的一切东西都不仅仅是一个物件而已,每一件物品都与主人发生过故事。
而心爱之人的遗物,无疑寄托着我们最浓烈的感情。
但实际上,有些「遗物」,不仅会占据生活的空间,还会不停地勾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很难从阴影中走出来。做到跟它们「断舍离」之后,我们或许可以更快地开始新生活。
所以,在Ella处理掉一部分丈夫的遗物之后,她感受到的并不是痛苦,而是轻松,这个时候的她也许最能理解山下英子所说的,「物品上附着的情感越是沉重,我们处理掉它们之后,内心就越能感受到什么是轻盈。」
那如果说你深度的思考每一样东西,都是有感情的,都是和你共同走过一段时间的。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个人感受无限放大,你不正视你心理上那个分离、焦虑和痛苦,那你就断不掉任何东西。
那一箱我跟你说的放在阳台外面,我用集装箱装的,它是作为装饰用的这个婚纱照,或者说这些照片,这箱照片是我当时最后一次断掉的。我当然也有留底板,因为这些照片我觉得它就是装饰性的,你后期保存它的空间会非常大。所以我认为当时我没有必要留着我就断掉了。
那个时候虽然是纠结,是痛苦的,如果说你留着这个物品也一定是痛苦的,我就沉浸在这种悲伤里。我自己的一个方法就是闭着眼断,就是不要去想那么多。
断舍里也不是说我们都要清空,都要断掉。就是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并没有占用你很多精力,还能给你留下美好,还能滋养你,那你可以留着。
到现在家里也有很多就是老的影集,因为我觉得有些回忆还是很重要的。有一些比较大的装饰照片我就几乎都断掉了。
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让你很负累,这件物品也在束缚我,那我就去断掉。
解说:
Ella人生当中的第一次断舍离,可能比一般人都要艰难,但这也让她体验到了一种更加强烈的清爽感。从这之后,Ella观察到了自己家中的混乱,她发现其实有很多东西,自己都已经用不到了。
在《断舍离》这本书中,山下英子认为,家中的秩序是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假如家里塞得满满当当的,那这些杂物给人的压迫感、狭窄的空间带来阻塞感,都会逐渐让人思维迟钝,行动迟缓。长此以往,人们会逐渐不想外出,进而演变成近似抑郁的状态。
所以Ella开始不断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我该如何跟它们告别呢?」她也很好奇,如果给自己的家做一个全面的断舍离,自己的生活状态真的会如山下英子所说,变得更好吗?
在丈夫去世一年后,Ella为了让她和家人换个环境,进入新的生活,决定,搬离北京,开始旅居。
而这次搬家,也变成了让Ella开启全面断舍离的动力。
我一五年之前,我那个衣柜就是只要一打开肯定是全部都倒下来的。就那个衣服叠叠叠很高很高因为就完全放不下了,也有很多没有拆标签的,我也特别喜欢逛街。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我几乎那会单品几乎都在 1000 左右,我好像买的不眨眼,我都不知道就是我为什么欲望那么重那时候,我为什么那么习惯性消费,就是有的时候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真的是没有思考的。
物品数量超了,它就是注定是乱的。
然后我自己是在一六年,我涉及中间有一次搬家,那一段时间也辞去工作,有一段时间我是开始旅居,我就想让自己轻盈一些,
然后我扔掉了非常多的东西,就是扔掉了很多衣服,很多家具,然后很多像台灯还是什么的。
我那个时候就觉得挺可惜的,为什么要扔掉那么多?就是我扔任何东西,我记得就像我妈都会去垃圾站去看一看,看我有没有扔不该扔的。
就是我觉得我们要学会分析我们和这个人和物品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凭感觉,比如说拿一个包,那你可以分析这个包它的形状是不是适合我它的样子、材质功能跟我的场合跟我的身材跟我穿衣服的风格是不是合适。当你不断地建立这种判断的时候,你肯定有不合适的,那如果说你就空空的想你能想到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是它贵,那你就不舍得处理他。
我自己后来不是专业学摄影,然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买镜头,就是所谓器材党,因为我当时有大概五六个镜头,然后我记得我那个时候我也在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思考,就是我为什么要拥有那么多镜头。不做那么多的商业场景。然后最后我发现我喜欢的摄影是纪实摄影,我并不是为了拍一个人多么美,所以我当时留下了变焦,把两个定焦就断掉了,我最后能断掉四五个镜头。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讲,当时是纠结最多的。
但是我那个时候就强迫自己我要去扔掉60%,就那一段时间用了大概有两个月,就不断地扔东西。所以大部分的东西都是不舍的。就是我要去过渡这个过程,我一定会产生新的思考,你想一个非常美好的理由,你可以捐献,你可以送人,你可以闲鱼。可以站在环保低碳,
我当时那个房子我就装出了一个房间,然后我把另一个房间还有大厅就全打通了,没有任何储物空间。一通到底。
我当时大部分时间都会觉得公共区域,我要拿来跟我儿子一起玩疯跑,然后看电影,所以扔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我觉得我们家就能空无一物就能疯跑起来,然后一眼就能望到那边窗户窗外,空间跟窗户跟窗外就跟大自然都能连到一起的感觉,感受就是轻松。
解说:
在这次全面断舍离之后,Ella重复练习着与生活中的无用物品告别。她在家里放了一个断舍离专用箱,随时把自己觉得不会再用的东西放进去,等攒到一定数量,就对它们进行统一处理。
慢慢地,Ella不会再因为处理掉一个昂贵的包,或者一个曾经心爱的电子设备而惋惜了,这让她换取了一个非常整洁清爽的生活空间,她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悠然自得。
但是「断舍离」绝不仅仅是,「扔东西」这么简单,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而已。
「断舍离」的奥义,其实是通过清理物品,让人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用理智的方式思考自己与物品,甚至是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能够清理掉让自己陷入不佳状态的感情、欲望或者人际关系。
它带有让人生焕然一新的力量。
在实践了很多次物品的断舍离之后,Ella慢慢发觉,自己能够主动面对爱人的离世了,也逐渐能够接受其他人,从生命中离开。
断舍离它没有什么邪乎的,就是你要培养一个思考方式,更多维度上物品和人的关系。当你改变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之后,你发现很多东西好像变顺了,你的心境也顺了, 你做事包括你对待感情,对待生活,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
扔掉一个东西其实相对是简单的。更残酷的就是我你要断掉一个人的存在,就是我孩子的爸爸,我爱人,这个人突然间就不在了他所有的关系交流, 包括记忆,因为有的时候一种关系已经充斥在你的生活里了。这些东西我记得当时这些东西是最难断掉的。
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下楼之后。外面还是阳光明媚,邻居也没有变,公交车也没有变,马路也没变。就是什么都没有变。但是这个人不在了。
就是书里说,仅仅赞助黑暗的人永远看不到阳光。就我们也习惯性老赞助一些我们得到的东西,就我们不断地努力得到,不断地努力挣钱,努力工作,努力拥有。我觉得大多数人可能就没有提前会想我怎么样锻炼,失去。但其实东西会失去,人也会离开,感情也会散掉,但是这些也是必修课。
我一般很少会通过读一本书或者说能放下一件事。但是这本书确实是就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和思维方式,你就先处理物品,先断舍物品,然后形成一个断舍离的逻辑。对失去对舍开始思考我觉得这个在我后面其实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也是我不断地能够越感越来越轻松的一个原因。
我可以放下已经发生的已经不属于我的人,感觉我更勇敢的想去面对会失去。
现在我也不太害怕失去,就是我真的通过断舍离审视了我所有的关系。
比如说我曾经就是她不在曾经断过很多所谓的闺蜜,然后我觉得大家都在内耗,不是说我就跟你绝交了,但是你可以把这个朋友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那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断。
原来就是我觉得也会恋爱脑,也会对感情的执念很重。
有一段时间我就遇到一个很喜欢的人。没有什么理由,爱上想象中幻想中的一个人,他的性格、三观,还没有,来得及了解。相处大概有七八个月的时候发现不合适就分手了。但是分手又极度痛苦,暴瘦十来斤,然后真的是吃不下饭,然后情绪整个就很低落。然后我记得我每一次分手都很痛苦。我也在思考, 我的心理创伤为什么会那么严重,
你只想他对我很好,他又给我买豆浆,又跨一条街买油条。那你就不可能放下他。因为你记住的就只有一个维度,无法磨合,一定还有更多的维度。
分析性格,沟通相处价值观,家庭,选择的发展方向,包括生活习惯,你多找几个点,你就会产生理智的处理机制。
解说:
就这样,Ella在那些「看得见的东西」上做了减法之后,她的心里,也逐渐摆脱掉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但那个时候,Ella还没有想到,会和《断舍离》有更加深入的连接。
2019 年,Ella的一个在加拿大生活的朋友,在当地开办了一个断舍离与整理收纳培训课程,她了解了Ella的经历后,就聘请Ella做断舍离的培训讲师。参加课程的学员,大多数是一些想要通过断舍离调整家中布局,甚至是想要改变内心状态的人。
在尝试做断舍离培训员后,Ella发现,自己做起来非常得心应手,于是她产生了想要把断舍离融入自己职业规划的念头。
然后直到有一天就是我的一个邻居,我们是同样的户型,他来我家玩,带着他儿子,然后就他突然发现你家为什么那么大呢?它的原话就是我们感觉就不在一个小区,他后来就让我帮他去整顿,去看看有哪些可以改变的。
有一天早上大概 9 点钟去他家,然后我一进去我就惊呆了,就是迎面的全是各种罐子纸箱子,然后就几乎光进不来就夸张到那种地步,就是还有各种味道。然后它还有两个孩子,然后整个房子的东西都让人很压抑。然后我当时看她女儿就几乎那个状态,几乎不怎么讲话,这个朋友他也是每天就感觉很焦虑,然后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也非常清楚环境是非常影响人的。把它不用的空间物品,然后都调整一下。
他爸爸当时看着我的感觉就是眼睛都放着光的,然后他们会觉得还可以这样,不用装修,我两个孩子竟然可以住得很舒服了,然后她女儿也有做烘焙烤做咖啡的地方了。
我就觉得那一上午我其实是可以间接的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家庭生活的。我自己觉得我其实是可以帮助更多人的。
就是我后来我就去找这样的平台。我想让更多小家庭能够在不装修不换房,可以通过断舍离,可以解决家庭的环境,也可以间接地慢慢解决我们家庭的一些问题,比如教育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夫妻感情问题。
解说:
当然,用Ella自己的话说,断舍离对于精神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一定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之前,还是要先行动起来,从对无用的物品进行断舍离开始。
如今Ella的公司也会培训一些断舍离整理师,她也会推荐他们看《断舍离》这本书,但是她会让员工们先整理两遍自己的家,体验一下断舍离的真实过程, 她认为这样会有更多收获。
你看这本书之前你把你家整理两遍,看看你家有多少物品,?你现在还需要它吗你都会产生非常多的思考,然后这样之后你再去看一下这本书没准能帮上一点吗??但是如果说没有这些,这本书它可能就是心灵鸡汤,我觉得心灵鸡汤也不一定能解决,啥也解决不了。
因为断舍离本身就一种生活方式,我不觉得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状态,所以我更愿意听很多比较好的,就像樊登读书去解说它,就是它会让人对书先用最低的时间成本去了解一本书。我们听到的版本反而是更容易懂。
但是我认为就是我们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就能让一个人精神愉悦,这个是最难的。但是我一直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学会断学会舍,然后这个自然而然就一定水到渠成,我们慢慢能就是我自己也验证过,这需要个过程,但这个是一定可以的。
解说:
就像Ella说的一样,大部分书,可能都不会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影响。书中的大部分字句,你可能在看过之后就忘掉了,但是我敢肯定,随着岁月的沉淀,读书这件事,一定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到到你。
你现在收听的是由樊登读书和故事fm联合出品的播客节目《如果没有书》,我是主播爱哲,本期节目由臻怡制作,声音设计桑泉,策划牧原、也卜,项目统筹 Isla、项目执行大杨、项目监制太乐。
现在打开樊登读书 app,搜索“书友故事”,即可领取7天樊登讲书VIP听书卡畅听樊登精讲书籍!
感谢你的收听,咱们下期再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