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救援故事③ | 报道员林剑武:用镜头记录平凡英雄

2022-10-09 19: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7月9日晚,江西省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堤漫决,林剑武所在的中国安能二局厦门分公司第一时间接到上级指令,千里机动,驰援鄱阳县。年轻的林剑武也带着他的“宝贝们”一起前往鄱阳县,开启了他的抗洪抢险宣传战斗。

洪水肆虐 百米决口

火速集结

7月10日,林剑武跟随大部队携带摄像机、相机等装备来到现场后。眼前看到的是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横亘在宽广的昌江江面上,一边是万亩良田,一边是碧波万顷,如今,却因180米被洪水豁开的口子,变得分不清彼此。决口处水深最高达9米,15个村庄被淹,万余名群众紧急转移。

准备出发的林剑武

“溃堤决口一天不堵,万余名受灾民众就无法重返家园,只要大家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持续奋战,最终会把决口恢复成原先圩堤的样子,让它具备防洪和交通功能。”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鄱阳堵口前线指挥长谌少英一边指挥一边对林剑武说道。

急急急!与时间赛跑

封堵工作有序展开

7月13日,在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正式打响决口封堵战。为解决道路窄、路基差、大型工程车辆无法入场等问题,抢险队结合担负任务及现场实际情况,将所属人员编配为上游施工组和下游施工组,利用机械设备对道路进行拓宽加固, 结合现场交通需要,在上游修筑会车平台21处,下游方向修筑会车平台15处,确保道路运输畅通。

双向进占

为抵挡水流对堤防正面冲刷,抢险人员迅速采取从堤头迎水面至背水面处抛填土石方的方法对堤头进行“裹头”保护,增强堤头的稳固性,防止险情进一步恶化。尔后,抢险队运用“水下抛填推进,水上分层碾压,双向对进封堵”的方法进行机械化进占立堵,效果显著。

一直在现场跟进度的林剑武浅浅地松了一口气,决口封堵的开始让林剑武看到了希望,也让抢险队员们看到了希望,也让受灾群众有了盼头。

党员骨干做表率

7月14日,满载砂石的拖斗车,在堤线上接起了长龙。决口处,指挥人员正灵活地翻动着手中的红绿小旗,指引车辆有序前行。停住,转身,再甩起拖斗,将翻滚的大小石块倾泻在决口迎水面,一气呵成,砸起串串浪花。

面对苦与累的考验,林剑武看到的是广大党员骨干的身先士卒,勇于担当,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召着抢险队员顽强作战,“党员突击队”成为抗洪抢险最耀眼的旗帜。

凌晨罗铭章坚守在岗位

大堤上推土机轰隆隆作响,驾驶室内温度高达40℃。厦门分公司救援大队的专业操作手罗铭章汗水在脸颊直往下淌。“参加这么多次决口封堵,这是最难的一次。”尽管这样,他和战友们的抢险步伐却一刻未停歇。“我有信心打赢决口封堵这场硬仗!”罗铭章坚定地说。

张镜兴在指挥车辆

堤坝路面狭窄不平,车辆在卸载的时候,要快速倒车进入指定区域只能靠安全员手中的旗帜来指挥。一个班下来,安全员要挥动双手上万次,张镜兴是此次负责现场车辆的安全员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每天来来回回指挥车辆数百台,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决口封堵任务的顺利进行。

天气炎热但汪熙平依然在坚持

决口不远处搭起的红色遮阳棚,是现场抢险人员短暂歇息的场所。条件比较简陋,堆满了矿泉水,地上的石块热得发烫,抢险救援大队书记汪熙平只能把救生衣铺上将就坐着,“咕咚咕咚”地往嘴里灌水。在汪熙平的思想意识里,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工作中直面危险担当大责的人,就是要在危险任务中勇于冲锋在前率领队伍前进的人,事实上,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在决口封堵现场,汪熙平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将近40岁的他,带领抢险人员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决口封堵一线,“逆险而行、逆行而上”。直到抢险结束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脸庞被灼热的太阳晒的通红,头发胡须也长了不少。

现场指挥马超

拼命三郎刘亮

冲锋舟操作手雷权艺

通过镜头来看,在决口封堵现场,有被灼热太阳晒脱皮轻伤不下火线的急先锋马超,有连续几天几夜全程坚守在现场的拼命三郎刘亮,有技术高超的冲锋舟操作手雷权艺,在厦门抢险救援大队,像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他们都坚守在前线,出现在林剑武的镜头里......

坚守一线 深入报道

决口封堵的日子里,林剑武也每天寸步不移的坚守在现场,以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了许多抢险队员的点点滴滴。

现场车辆调度员张瑜

在抢险的过程中,每天无法躲避的就是滚烫的烈日、翻飞的尘土和持续性的工作。抢险的那些天,天气持续高温,无风,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5点左右开始落山,阳光持续性的直射在身体上,体感温度40℃以上,每个抢险队员的脸上都挂满了汗珠,衣服被汗水浸透。持续不断的石料车让整个作业场地笼罩在尘土之中,即使被尘土迷了眼,抢险队员们也依旧斗志满满,石料一车接一车的运至堤头,各个点位的调度员需要不停的吹动着口哨,不停地挥着指挥旗,不停的调控车辆,每个人都在为最快合龙的目标努力着。

“黑白分明”

让林剑武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名抢险队员脸都被晒得黝黑蜕皮,嘴唇干裂,嗓子喊的红肿疼痛,除了能听到他们在工作时的声音,其他的时候都基本闭口不言;每天都要服用好几次的防暑药品,护嗓药像吃糖豆一样的服用,可是从来都没有一个人说需要休息,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持续坚持。

成功合龙

7月18日8时22分,在经过了5天5夜的鏖战后,被洪水撕裂188米决口的中洲圩终于完成合龙。

在现场,林剑武见证了决口封堵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他每天同抢险队员们一样,奔波在大堤上,他是鄱阳抢险的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他在镜头的背后记录着每名抢险队员最真实的一面,却将自己隐匿在镜头之外。对他而言,新闻报道员不只是一份工作、一份热爱,更是一份职责,他会继续保持这份热爱、这份职责,初心不改,奋笔前行。

推 · 荐 · 阅 · 读

原标题:《我的救援故事③ | 报道员林剑武:用镜头记录平凡英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