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贺泓:科学家们就是要了解雾霾成因,为国家减排策略提供依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2018-03-09 09:29
直击现场 >
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图

空气无边界,共饮一江水。对于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感触颇深。2001年,他回国后,带领团队在柴油车尾气催化净化、室内空气催化净化、非均相大气化学和灰霾成因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成绩斐然。

3月6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这位被称为“与雾霾抗争的科学战士”坦言,治霾没有捷径,只有源头减排,而科学家们的工作,就是了解雾霾成因,为国家制定有效的污染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治霾没有捷径

“未来要抓住钢铁以及柴油车排放控制这两个‘牛鼻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五年来,全国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贺泓:作为一个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的研究者,我感触很深。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大气污染防治在过去五年里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重点区域颗粒物明显下降,重点城市的空气优良天数增加,这说明相关的治理措施是有效果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有哪些有效手段呢?

贺泓:就拿过去五年采取的措施来看,在工业能源这方面,主抓的是燃煤电厂和散烧煤,基本上把大宗燃煤排放污染降下来了,效果非常好;在机动车方面,主要是采取燃油品质改善,提高新车排放标准以及淘汰高排放老旧车,可以说,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巩固“蓝天保卫战”的成绩呢?

贺泓:未来干什么,其实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抓得非常准。一个是在工业企业方面,以前主要抓的是煤电,现在就是非电企业,其中,钢铁企业是排放大户,也是下一步重点整治的目标。在机动车方面,则是重型柴油车的治理。你看,治理重点一个是工业企业,一个是交通领域,抓的都是“牛鼻子”。而基于我们的判断,未来要抓住钢铁以及柴油车排放控制这两个“牛鼻子”,带动整个行业,如果功夫下得深,空气质量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好空气是“等风来”?

“天气条件只是外因,内因还是污染物的排放累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不能否认,到目前为止,不少民众还是会觉得在大气治理上,仍是“等风来”为主,对此,你怎么看?

贺泓:其实就每一次污染过程来说,主要触因就是天气条件,在一个静稳天气下,地面排放的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形成污染天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气污染的消除,“等风来”也不错,污染物累积了,等到从干净地方吹来风,这个地方空气自然就变好了。但天气条件只是污染形成的外因,内因还是污染物的排放累积,因此,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好空气绝不能“等风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对于节能减排,业内一直认为,产业升级转型是根本手段。

贺泓:1990年,我曾在日本东京大学留学。众所周知,日本在五六十年代也是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现在成了绿水青山的国家。

日本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曾经参观过一个城市叫北九州,它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以钢铁、化工为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污染非常严重,但是现在你再去看,已经变成了一个生态城市,这种转变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方面,这里头有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北九州在保持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在仍然以重工业为主的情况下,实现了环境质量的根本性改善,这个是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具体在举措上呢?

贺泓:总体上看不外乎这几个方面,首先是提高标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2018年要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城市建设离不开钢铁,我们应该制定更高标准来自我要求,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其次就是循环经济。实际上任何污染物,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能把这些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当然,还有能源结构的调整,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少用污染重的能源,把一些高排放、高耗能的产业逐渐压减,再去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

机动车治理不能“一刀切”

“短时期内解决柴油车超标排放问题,改造是最现实的手段”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单独提出了对柴油车货车超标排放的专项治理,为什么高排放车辆会被提到这样的高度?

贺泓:其实,如果从能源消耗角度来说,柴油车应该是更加绿色的交通工具。因为它的吨公里油耗少,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汽油车要少,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会推崇柴油车。但正因为如此,欧盟在制订排放标准时,我个人觉得对柴油车是略有宽松的。

针对我国国情,我个人认为应该实行统一排放标准,不管用什么燃料,都应该达到所规定的环保排放标准。对于新能源车也应该做全生命周期的考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具体做法呢?

贺泓:首先我想应该做的是提高新车标准,尽快实施刚制订出来的国六标准,相当于现行的欧六标准。对于在用车且确有道路排放高情况的,我们应该去改造它,一部分不能改造的则淘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成都划了一个高排放车辆的禁行区,这种政策是否对污染减排有积极的作用呢?

贺泓:划定禁行区是一个办法,当高排放车不能进入后,车主就有两个选择,淘汰这个高排放车,或者是进行技术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划定禁行区是必要手段。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但柴油车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很重要的存在,因此,也不能说完全就淘汰吧。

贺泓:就运输量和经济性而言,我们不能完全摆脱重型卡车,运送货物、工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需要它,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它废掉。同时,如果全都用汽油车,实际上的排放量会更多,且我们也没有发展重型汽油车。

也有人提到全换成电动车,但是这取决于我们电池的技术,如果电池的续航能力达不到或者费用太高,那还是做不到广泛普及,此外,还有能源利用效率和电池回收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一步步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近期柴油车被电动车取代是不现实的。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治霾没有捷径,只有源头减排”)

    责任编辑:谢寅宗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