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强监管下2017年万能险规模腰斩,珠江人寿逆势增长84%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2018-03-08 19:24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强监管之下,2017年寿险保费增速放缓,万能险规模出现“腰斩”。

3月6日,保监会网站公布了2017年保险统计数据。相比2016年,保险公司名单增加了9家新面孔。2017年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同比增长18.16%。其中,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6039.55亿元,同比增长20.04%,这是2013年以来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首次下降。

总的来看,2017年,寿险公司“规模保费”为3.24万亿元,较2016年的3.45万亿元下降6%。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投连险独立账户(多为万能型产品)本年新增交费的大幅下滑。2017年,前述两项数据合计2849.84亿元,同比下降50.29%,相当于是“腰斩”。反观2016年,这一数据为12799.13亿元,同比增长53.86%。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导石晓军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是中国保险业规模增长正常化的过程。保费增速放缓不是一个突然的减少或者是降低,而是对之前过度放松的情况下增度过快的正常回调,“基本上是一个挤水分的过程。”

“所谓正常增长,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情况来讲,保费的增长大概是GDP增长的两倍,这个就是很正常的。在中国的话,我自己的观点就是,只要保费保持在15%的增长就可以达到国家之前对保险业设定的比较合理的中长期规划目标。”石晓军分析称。

20家险企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收缩,安邦旗下的和谐健康降66.28%

保监会公布的85家人身险公司中,有20家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收缩。

具体来看,有3家险企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下降超过50%。由于流动性枯竭而暂停新业务的中法人寿2017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仅为18.06万元,同比下降99.72%;华汇人寿在2017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缩水超过七成,为2.33亿元,同比下降73.81%。

中法人寿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中法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下降,为-4035.94%。经营指标方面,2017年第四季度,中法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0元,净利润为-1300万元。

为应对流动性危机,中法人寿采取了协调股东借款、管理层降薪、削减非必要支出等多项应急措施暂缓风险暴露,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已向股东借款1.31亿元,且日常运营均靠股东借款维持。

此外,安邦旗下的和谐健康2017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60.86亿元,较2016年下滑66.28%。相比之下,安邦人寿和安邦养老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安邦人寿这一数据为1895.78亿元,同比增长66.01%;由于安邦养老这一数据基数较小,2016年仅为25.57万元,其原保险保费收入在2017年呈现爆炸式增长,相比2016年增长308734.77%,达到7.89亿元。

在石晓军看来,现在保险市场的保费增相较于前几年有所回落,但是还是比较正常的。2017年保费增速放缓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外部监管压力传导的作用,二是渠道的变化,三是前几年发展较猛的互联网保险发展态势显得较为疲软。

石晓军认为,三点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外部监管压力传导的作用,相当于把原来有点偏离正常轨道而飞驰的保险业列车拨回正轨。“特别是130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产品作了非常严格的限制,使得保险产品结构出现了一个变化,即2017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期交,如此一来,当期的保费就不会很多。而中短期产品往往是一次性趸交,那保费看着就长得很快。”

前海人寿万能险收入降99.17%,珠江人寿、上海人寿万能型产品占比提升

2017年,万能险规模不断缩水,降幅最为明显的集中于2017年第一季度。

今年1月,不少万能险较为激进的险企纷纷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据澎湃新闻统计,12家万能险较为激进的险企中,除和谐健康、富德生命人寿和珠江人寿外,有9家的万能型产品占比在2016年超过50%。不过,这一数字在2017年末骤降至3家。

部分保险机构2017年万能型产品占比变化

近年以来,万能险的快速发展潜藏了较大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也在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强化重点公司监管。随着监管部门的不断“敲打”,前海人寿、君康人寿、安邦人寿等万能型产品占比超过60%的险企,万能型产品一度缩水至1%以下。但究其原因,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监管要求,被责令暂停万能险新业务。

从总体上看,险企的万能险收入呈下降趋势,比如,前海人寿、安邦养老、幸福人寿、和谐健康等公司万能险收入分别下降99.17%、94.4%、94.35%、90.33%。不过,仍有23家寿险公司2017年万能险保费收入呈正增长态势,其中招商信诺增速达到16538.87%(因为上一年基数较低)。除此之外,中美联泰、建信人寿、弘康人寿、工银安盛、交银康联等万能险收入增幅超过100%。

石晓军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万能险“腰斩”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在前几年的保险市场已经出现分化的情况。一些老牌的大型寿险公司的经营情况还是比较稳健的,他们的万能险产品一般是以期交型为主,没有过分强调理财的成分,并且最低收益率也满足监管要求。所以,此类公司的万能险业务还是能保持正常增长。

“‘腰斩’的往往属于短期、高收益率、趸交型的产品,保监会134号文要求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后,这些公司的万能险保费收入自然会出现‘腰斩’。”石晓军说。

保监会数据显示,前述10家的万能型产品占比总体呈下降态势,其中前海人寿、君康人寿、恒大人寿、安邦养老同比下降超过50个百分点。但相较于年初,不少险企又开始提升万能型产品的占比。比如,君康人寿的万能型产品占比已从年初的0.37%上升至12.93%,安邦人寿从年初的0.93%上升至21.99%。而上海人寿和珠江人寿则从年初伊始一路扩充万能险产品线,珠江人寿的万能型产品占比在2017年第三季度一度占到63.02%。但从保费收入来看,这两家险企的万能险产品收入却是天差地别,上海人寿为80.48亿元,同比下降32.89%;珠江人寿为152.52亿元,同比增84.09%。

    责任编辑:郑景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