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罗店之子:潘光旦纪念图片展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2018-03-09 08:3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宝山区罗店镇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罗店走出的代表性人物,潘光旦正是这种底蕴的集中体现。

为了传承先贤精神、发掘文化根脉,3月7日,民盟宝山区委、宝山区档案局、罗店镇人民政府、《新民晚报》(社区版)联合举办的“罗店之子——潘光旦先生纪念图片展”在罗店镇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了开幕仪式。

1899年,潘光旦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今属上海市宝山区)。罗店潘氏自明代中期迁至罗店镇以来,亦商亦读,至潘光旦父亲潘鸿鼎中进士、点翰林时达到了顶峰。潘光旦就是在这样世代书香的氛围下成长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活动家,以及中国民盟的早期重要创始人。

抗战期间,潘光旦任教西南联大,以优生学研究闻名。图为潘氏夫妇与女儿们在昆明。

潘光旦身兼新旧、中西之学,在优生学、社会学、性心理学、民族学多个领域做出了杰出乃至开拓性的贡献。“潘先生是学人,同时也参与政治,他的学术活动与政治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在参加把传统中国转型为能够与现代文明世界和谐相处的现代国家的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克艰评价道。

在现场,除了可以看到展现潘光旦生平和学术的历史图片外,还可以看到由潘氏后人捐赠的手稿、生活用品等遗物。作为潘氏家属代表,潘光旦的外孙女潘玉回忆了与外祖父相处的时光:“我5岁前跟外公一起生活。他是一个残疾人,但在我心目中没有这种感觉。他走路非常快,我只能在后面跑。”

“他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文革’时家被抄了,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睡在地下,他还给我讲故事。同时他也是个很严格的人,小时候吃饭绝对不能浪费一粒粮食,不可以挑食。”在潘玉看来,记忆力的这些琐事,当时不觉得什么,现在回看,“他的五个女儿个个成材,和他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潘光旦转向民族学研究。他克服身体残疾的不便,跋山涉水,为土家族“正名”。图为他与鄂、湘、川交界地区的土家族老人聊家常。

“潘光旦先生的著作近年来出版了不少,这是一个开始,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去读潘先生,研究潘先生,他的遗意将会为我们今后的学术文化事业和社会建设事业提供更多的启发。”陈克艰说道。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