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十大代表风采 | 张伟:笔墨丹青诠释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
新黄河记者:徐敏
张伟,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党的二十大代表。多年来,张伟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在社科理论研究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作为党支部书记和行政“一把手”,张伟带出一个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党支部和战斗力强的科研团队。从业17年,张伟用自己对文化研究的坚守,践行着为人民做学问的初心使命;用丰硕的学术成果,诠释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为人民做学问”,是使命也是担当
汶上县是京杭大运河边上的一个文脉悠久的县城,孔子曾做过这里的最高长官“中都宰”。出生在这里,张伟自幼感受着儒风雅韵成长起来。一路求学,一路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2005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工作,把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成她毕生的事业和追求。
兴趣固然是让一名研究者对工作充满热忱的源头,然而“为人民做学问”的信念是指引研究者不断前行的光明灯塔。作为一名社科系统工作者,科研服务现实、服务人民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造福人民群众。张伟深知,文化研究只有服务现实、服务人民,才能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
刚工作不久,张伟参加了一次重要调研。那时,山东的文化产业正在谋求进一步改革创新突破,省里交给山东社科院一项重要调研任务。张伟跟随调研组,几天时间走遍了临沂、日照、莱芜的调研点,深入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深切感悟到人民群众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然而,没想到报告的撰写却经历了“千锤百炼”的过程。张伟请教领导、请教同事、查阅资料、加班加点,报告却连院内专家这一关都没过。时间紧、任务重,张伟继续请教专家,连续数天熬夜奋战,终于拿出一份备受好评的报告。
此后,张伟一边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一边不忘观照现实,又撰写了多篇研究报告,有些经过批示进入了决策程序。前不久,张伟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撰写的研究报告《打造山东黄河文化“两创”新标杆的几点建议》,被批示给有关部门参阅,为我省黄河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深入开展调研,用脚步丈量大地,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现实的基础。”张伟说,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故事讲出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这是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三力”齐下,带出一个讲政治的党支部
凭着“为人民做学问”的热忱和敢于攻坚克难的工作态度,张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她在CSSCI来源期刊等高水平刊物和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学术文章、理论文章近百篇,出版专著10部,编著10余部,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连续10年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多次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成为山东省社科理论界文化研究的佼佼者。
“孤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线。”2019年成为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以后,除了做好本职的科研工作,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和行政“一把手”、带好队伍也成为张伟思考的重点。“在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是一个大所,人员较多,情况复杂,怎样把大家的力量更好地凝聚到一起,是我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张伟说。
张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聚力抓党建、奋力抓人才、合力抓科研”的工作管理模式和“用真情感化人、用制度约束人”的人员管理方式。聚力抓党建,就是每周定期召开支部扩大会议,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共识,使支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打造了“书香党建、活力党建、文化党建、公益党建”一体四维党建品牌矩阵;奋力抓人才,就是针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合力抓科研,就是以课题为引领,根据每个人的研究特长,组队参加课题,确保科研成果水平,提升科研团队能力。
“三力”齐下,刚柔并济,张伟带出了一个旗帜鲜明讲政治、立场坚定顾大局的党支部,以及梯次合理、战斗力强、成果丰硕的科研团队,承担了10余项国家和省级社科基金课题,完成10余项各级交办的重大科研任务,先后获得院级、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100余项,成为山东社科院人才队伍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编辑:周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