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日寒露。

网信回民区
2022-10-08 11: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10月8日15时22分迎来寒露节气。

此时节,寒露如玉,夜凉似水,草木之间,生出莹莹一地露水。天寒,深秋已至,我们需要更多的温暖在心,在岁月的甬道上留下滚烫的印记。

寒露·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插画《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央视新闻《夜读》X 水墨画家皇小小特别呈现

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寒露是一个成熟而又内敛的节气,此时已褪尽了夏的喧嚣和聒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露水更多,触手冰凉,快要凝结成霜了。

古人特别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的深浅。这一天,看到露水浓重的海滩突然出现很多土黄色蛤蜊,而此前成群飞往大海、在海面上盘旋的黄雀,都集体不见了,便以为黄雀变成了蛤蜊,因为它们身上都留有相同的条斑纹。

“雀化为蛤”究竟是古人的思稚见拙呢,还是对“归隐田园”的一种超级隐喻?

走在树下和林子里,再也听不到蝉声了。落叶如蝶,间或能看到蚂蚁在啃拖甲虫的尸体。“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风在这个时候最宜人,风里满是黄豆的味道、红辣椒的味道、鲜花生的味道,还有河滩地里一垄垄山芋的味道。

篱边墙脚的鸡冠花,顶着通红的穗状花序,肉乎乎的,扁平而厚软,像盛装的鸟冠,又像倒呈的扫帚。

这是一年中极好的时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是该额外加紧做点儿什么。

古时有文化人多不愿待在家,总是在路上,湿衣愁雨,小酒两杯苍茫,留下了太多跑路的诗词文章。一枕山水半枕黄粱,除了为功名外,还有就是游学交友侃大山。人在他乡,就算回一趟家,菊花酒喝过,还是要上路的。

在江南,等候他们最多的,将是走不尽的石拱桥,生满绿苔,翠萝披拂。“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这样的桥,你加盖过脚印,他加盖过脚印,古人加盖过,后人仍将加盖,一路盖去,缠绕青山峡谷。

秋天里在外行走,碰到最多的就是菊科的花儿,它们几乎是热热闹闹地陪伴一路,菊花脑、黄鹌菜、百日草、绒毛草,还有雏菊,植株高高矮矮,有的热烈昂扬,有的温柔乖巧。

一大片聚族而居的野芹,绿茎顶梢皆擎一枝伞状花,白花花一片。要是凑近细看,会闻到一股微酸的类似话梅糖的味道,吸引许多蜜蜂和黑衣的豆娘飞来飞去。

有时走在山道上,沿途也有它们的踪迹,只不过稀稀疏疏,是少许落单的野芹在齐腰深的草丛里努力举着伞花,那种清明、清透的白,衬托着荒野异常岑寂。山一程,水一程,要是走到一处开满簇簇红蓼花的渡口,夕阳映着飘絮的芦花,羁旅乡愁,会不会被拉得韧长韧长?

黄叶飘飘,金风送爽。放纵不羁的晋人张季鹰,在那个遥远深秋里,忽然思念起家乡的鲈鱼脍,便吟道,“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这个“真正的吃货”,到底还是熬不住,脚底一抹油,呔,告辞了,回乡吃鲈鱼解馋去!

秋风落叶,最易勾起口腹之思啊。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想象飞物化为潜物,是古人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寒露百花凋”,但菊花偏偏在寒露时盛开。所谓“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之盛可窥一斑。

寒露·赏心乐事

秋雨梧桐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梧桐无疑是秋天最浪漫的树,寒露风过,一地的梧桐是一地光阴的静和,逢着秋雨又是一番别样的滋味。

山楂满枝

在山林清冷的寒秋,熟透的山楂是一抹重彩。此时节,山楂酸甜正宜,裹糖后便又成了另一道经典的美食,糖葫芦。一串灼灼如火的糖葫芦,可以串起多少人孩童时期最美最甜蜜的回忆呢?

菊花倾城

人间有菊是清欢。秋已深,切莫再错过赏菊的好时机。菊花团团灿灿盛开,可悦眼目,可做菊花糕以慰胃肠,还可学《红楼梦》的姑娘们,设螃蟹宴,咏菊花诗,吃得欢喜尽兴时,喝一口解腻又解腥的菊花酒,敬友情日子的长长久久。

好“柿”成双

寒露过后,红彤彤软糯的甜柿更添了一层喜气,带着山野特有的秋韵与秋霜,美美地咬上一口,清甜脆爽,是独属这个季节的美味。闲来无事,也可登高去山中看看一树树火红的柿子,与自然的热情打个照面。

图 | 视觉中国

寒露·草木人间

视频《寒生凝露,也生花》

央视新闻《夜读》X科普博主@一方见地

独家呈现

秋意渐染渐浓,

浅酌一杯季节的陈酿,

倒也醉了流光一场。

这样美的秋日,

带着从假期中积蓄的力量,

开启年终岁尾一阕新的词章吧!

寒露重,来《夜读》留言区

对牵挂的人说些温暖的话吧。

原标题:《今日寒露。》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