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焦 | 今天,你发表情包了吗?

2022-10-06 16: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南开大学团委 南开大学团委

文案:韩燚 郑骏琦 梁舒雯 李志恒

责编:龙家磊

本文共1778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你还在因为社恐而不敢结识新同学吗?

还在因为尴尬而不敢主动和别人聊天吗?

快来了解一下这款利器——表情包。

表情包作为打破尴尬,拉近距离的神器,不仅在新生开学时大放异彩,也在如今的社交活动中被众多同学视为“破冰”的不二法门。如图所示,有人在新添加好友后,文字未动,表情包先行,让它来代替自己和对方打招呼,可以更加顺畅的和对方交流;也有人先正式的打个招呼,再补发一个表情来缓解对方没能“秒回”的尴尬气氛。凡此种种,皆是表情包在同学之间破冰时的精彩表现。

除了同学之间的破冰行动,表情包在师生快速建立亲密关系这件事上也表现出众。

疫情期间,师生交流主要集中在线上。一些5G冲浪的老师也会经常使用表情包,方便老师和同学们更快的打成一片。在提醒大家上网课时,在告知明日大筛要做核酸时,在接收和反馈同学们的意见时,老师都会配上相应的表情包,让原本冷冰冰的通知与文字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即使是无法发送表情的网课聊天区,老师也会用“手动狗头”“qwq”等文字版表情来提醒大家及时闭麦,避免社死。

表情包俨然已经成为破冰领域的一股清流。

字符表情“:-)”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我们从此进入了网络表情包时代。随着人们对交流需求的增长,如何更具体、更生动、更准确地表达个人情绪,“颜文字”、emoji 表情符号等应运而生。所谓颜文字,即只采用符号的形状,通过符号组合形成形象的表情,如╭(╯^╰)╮、_(:з」∠)_。而emoji比较典型的是QQ和苹果公司在系统里植入的emoji表情符号,黄脸成为经典的emoji表情。随着时代发展,以真人为素材制作表情包越来越常见,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更是成为了表情包传播共享的狂欢场。可以说,表情包是网络文化的典型代言者,是陪伴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亲切伙伴。

颜文字

01

黄脸emoji

02

自定义

03

表情包最开始只使用在线上交流,不过随着人们对表情包的喜爱日益增长,表情包也变得越来越泛用。自我介绍PPT怕尴尬?先加点表情包调调味!手机图库太单调?表情包合集满足你的一切幻想!除了虚拟空间,表情包也在不断被搬进现实生活,如今印制着表情包的T恤、背包、贴纸、挂件、抱枕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乃至将表情包作为画作复制到墙上等等。表情包的使用五花八门,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渐渐离不开这些古灵精怪的表情包。

毫无疑问表情包也在“与时俱进”,无论是表情包的组成元素、创作方法还是运用场景,其囊括的范围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充,因而表情包的理解和运用都迈向了多元化。

以emoji为例,微信表情包的第一个表情“/微笑”,官方对这个表情的释义就是礼貌而友好的微笑,但在年轻人的眼中这个表情更多代表的是无语、嘲笑甚至包含一些愠气。类似的还有“/再见”,原意为挥手告别说再见,现在被用来表示“无可奈何”“再也不想见”“友尽”等含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同一个表情包在不同情况下会被不同使用者赋予不同含义。

随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包在网络上“喷涌”而出,表情包也难免被网友打上标签分好类。比如“中老年表情包”,以鲜花、微笑、祝福、美景等作为主要元素,深受爷爷奶奶辈的喜欢,还有“搞笑表情包”“萌宠表情包”“可爱表情包”等多个种类。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表情包被分类带上标签的同时,年轻人通过表情包的类型和使用风格来划分群体,使得使用表情包的人带上一种特殊的标签。

有人喜欢惟妙惟肖的萌宠表情包,有人三句不离“蘑菇头”,有人对亮眼的“中老年系列”情有独钟(图3、4、5)……表情包彰显出不同创作主体和使用主体的多元性和独特性。而当看到屏幕那边发来风格一致的表情包,聊天者之间便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认同。所以表情包的传播过程,也是一个消融身份隔阂,在趣缘群体中形成文化认同的过程。

随着线上沟通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越来越多时间,在无声、无眼神交流、无肢体动作的屏幕两端,表情包创造了一种新的互动模式,满足了不同个体的情感表达需求,能构建表意更丰富、关系更密切的互动交流场景,进而有效拉近社交距离。

然而,表情包的使用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群体对于表情包的不同理解容易造成认知差下的交流隔阂,成为不良情绪和误解的导向。表情包终究是语言文字的一种辅助工具,当表情包“喧宾夺主”,五花八门的表情包在聊天中疯狂“刷屏”,我们的深度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许正被逐渐消解。

在表情包文化的蓬勃发展之下,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才是人际交流的初衷。而表情包作为一种碎片化、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少了文字的那份细腻与透彻。只有使用有度,表情包才可以成为我们网络社交的“新名片”、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参考文献:

穆静《网络社交场景中的表情包现象研究》 (《西部学刊》2022年3月上半月刊)

纸条君《近六成大学生不能脱离表情包:青年的 另类社交“密码”》(2021年第114期)

邓博阳 《当代表情包艺术多元化的解读》 (大连工业大学)

原标题:《聚焦 | 今天,你发表情包了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