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医院教授回家过节帮乡亲看病引热议,媒体:别让苛责给善心施压

红星新闻
2022-10-06 16:14
舆论场 >
字号

视频截图

一名衣着朴素的医生对着阳光举起CT片,仔细查看,不大的房间内站满了拿着片子等待的乡亲。10月4日晚,“医院教授回家过节帮乡亲看病”登上热搜。次日,视频中的主人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廖正银教授告诉记者:“这都是小事。”

据拍摄者回应,网传视频拍摄于今年端午节期间。但“迟来”的曝光,并不妨碍公众对此善行的褒奖。据说,廖正银每一次回乡,哪怕是大年初一,都会有很多乡邻慕名而来求诊,并且都是“免费给大家看”。尽管从视频拍摄的内容来看,这样的“问诊”,不管是从场景,还是从医患关系上,都是“非正式”的,但它却恰恰让人看到了理想中的医者模样。

作为华西医院的主任医师,廖正银的专业能力显然毋庸置疑。不过,他真正打动人的或许是向有求于自己的乡邻所展示出的医者态度。拍摄者称:“他特别和蔼可亲,每次都给我讲得特别细,不怕花时间,而且都能讲到点子上……”这或是比“华西医生”的头衔,更让乡邻信任的原因所在。

笔者注意到,在这条新闻的下方,有不少网友称自己的某个亲属医生,回乡后也会同样给乡邻免费看病。就此而言,像廖正银这样的医者相信不会是个案。但相较于社会尤其是农村居民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来说,这样一种系于个人医德自觉的善举,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将廖正银之于乡邻的态度,与一些患者平时在医院的问诊体验对立起来。毕竟,廖正银这样在家乡为乡邻“不怕花时间”的“问诊”,并不能以一般的“行医”来理解,用他的话说,就是“帮着看一看片子,指一指路,能帮就帮了”。而在医院正式坐诊,由于需求量大,医生的一些行为就难免变得更程式化。当然,不管是什么场合,人们希望医者表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够充分地为患者解疑答惑,这都是很自然的期待,也是医者应该有的职业追求。

诚如廖正银所言,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小事”,但对于那些渴望得到帮助的患者而言,这显然是天大的事。一定程度上说,这样的做法也是在有限范围内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足的难题。类似的善举被更多人看见,实际上也充当着医患关系缓冲剂的作用。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样的医生,这样的善行,都是多多益善。

不过,此事也引发了一些让人意外的声音。比如,有网友认为,“应该违法了,他的执业地点在医院”“非法行医了解一下”“像这点小事就不应该上新闻”……这样的声音看似“理中客”,实际是一种苛责。要知道,廖正银为前来求助的乡邻“看一看片子,指一指路”,都是“免费”的。与其说是行医,不如说是基于熟人社会的一种互帮互助。这种情况下,动辄扣上一个“非法行医”的大帽,既不符合事实,也为善行善心施加了不必要的压力。

谈到医德,很多人都知道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很大程度上说,廖正银免费给乡邻看病的做法,更多是一种帮助和安慰。在这样的医者仁心面前,公众多些理解,不吝于褒奖,少一些苛责,也是对于医者的慰藉。当医生和患者都能够获得彼此的正向反馈,医患关系也就必然会更加健康。

    责任编辑:柴敏懿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