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位诺奖得主是华东师大荣誉教授!”

2022-10-05 22: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22年物理学奖颁给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用纠缠光子验证了量子不遵循贝尔不等式,开创了量子信息学”。

“这位诺奖得主是华东师大荣誉教授”,华东师大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愕教授受澎湃新闻邀请,解读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时说。

武愕说的诺奖得主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量子光学专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

2004年至2007年间,武愕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法国加香高等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de Cachan)联合培养研究生时,就曾得到阿兰·阿斯佩教授在科研工作上的指导。

2007年,武愕在基于金刚石中色心的单光子产生和单光子干涉等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在Science正刊合作发表论文,阿兰·阿斯佩教授是这项“有可能成为一项里程碑性工作”的合作署名作者之一。

2007年,武愕在基于金刚石中色心的单光子产生和单光子干涉等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在Science正刊合作发表论文,阿兰·阿斯佩教授是合作署名作者之一。

2018年10月,阿兰·阿斯佩教授就曾受邀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出席“2018年量子技术国际研讨会”,并于2019年获聘华东师大荣誉教授。“更早在2005年,阿兰·阿斯佩教授就来到华东师大参加由我校与山西大学一起主办的中法量子光学国际会议。”武愕说。

2018年量子技术国际研讨会

2018年,武愕教授与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教授在丽娃河畔接受媒体采访

2005年,阿兰·阿斯佩教授在华东师大参加由我校与山西大学主办的中法量子光学国际会议

武愕解读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01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量子信息,在你的预期之中?

武愕:是的,是在很多人的预期之中的。最近这些年量子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量子信息技术逐步走向实用化,走向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也就是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因此大家都预期近几年量子信息会在诺贝尔物理学奖有所斩获。

02

你怎么评价这三位科学家的突破性贡献?

武愕:三位科学家在验证贝尔不等式方面的突破贡献为量子信息技术大厦的奠定了基石。

03

具体来说,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有哪些标志性的工作成果?

武愕:第一,阿兰·阿斯佩第一次在精确的意义上实验上验证了贝尔不等式不成立,证明了量子理论的正确性。第二,阿兰·阿斯佩第一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单光子的干涉实验,验证单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第三,阿兰·阿斯佩第一次在实验上比较了费米子和玻色子的二阶关联。

04

在光子纠缠实验研究方面,他们克服了怎样的难点?

武愕:光子纠缠的实验发展受限于很多实验技术与实验仪器,在早期的实验中,由于纠缠光子对产生效率低,光子探测效率低,光子探测噪声大,很难将有效的光子信息读取出来,因此光子的量子特性很难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三位科学家经过巧妙的设计实验,发展了不同的纠缠光子对产生方法,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尽可能不断贴近理论设想,在实验上验证了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

05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主席Anders Irbäck说:“获奖者对纠缠态的研究非常重要,甚至超越了解释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怎么理解这句话?

武愕:以纠缠光子验证贝尔不等式不成立不仅是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解答,更重要的是开启了纠缠态在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中应用。

06

在量子信息领域,目前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武愕:目前量子信息领域中的核心问题有几个方面:量子通信,量子模拟,量子传感,量子计算。

07

您觉得距离实现真正的量子计算机,还有哪些核心科学问题需要解决?

武愕:距离实现通用的量子计算机,目前需要解决的核心的科学问题还是要实现量子比特的大规模化制备与操控。

听了武愕教授对本届物理学诺奖的解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年来过华东师大的诺奖得主——

这些年,来过华东师大的诺奖得主

(按来校时间排序)

除了阿兰·阿斯佩

这些年

还有哪些诺奖得主来过华东师大?

来看盘点:

01

阿瑟·肖洛(Arthur Schawlow)

阿瑟·肖洛(Arthur Schawlow),美国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东师大老校长袁运开(左)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参观肖洛教授实验室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肖洛教授就曾访问华东师大,1979年,肖洛教授受聘为华东师大荣誉教授,两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肖洛在诺贝尔获奖感言中,表达了对华东师范大学光学研究成果的感谢,因为测量精度、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每一次提高,都会推动科技向前发展一步。

02

理查德·恩斯特(Richard R. Ernst)

理查德·恩斯特(Richard R. Ernst),瑞士科学家。恩斯特教授首次提出了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方法,确立了二维核磁共振的理论基础,后又在发展和应用二维核磁共振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并因此被授予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2年10月,恩斯特教授到访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研习班。

198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磁共振讲习班,左起第九位为恩斯特教授

03

杨振宁

杨振宁,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贡献卓著,在物理学界影响力很大。他曾在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合大学念本科、硕士,后赴美念博士。他与李政道于1956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而分享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5年1月24日,上海海洋带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诺奖得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物理系教授杨振宁与该校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舒贝尔教授出席仪式,了解河口海岸研究进展,磋商两校校际交流,并受聘为华东师大荣誉教授。

2018年10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67周年校庆日,杨振宁做客大师讲堂首讲。

04

约翰·霍尔(John L. Hall)

约翰·霍尔(John L. Hall),物理学家,美国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JILA)教授,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讲师。霍尔与德国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因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而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该奖的另一半由美国物理学奖罗伊·格劳伯获得。

2009年10月,第四次造访华东师范大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霍尔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约翰·霍尔以“光学频率梳”为题做演讲

约翰·霍尔以“光学频率梳”技术发明获得殊荣,其在激光实验领域成就享誉国际,原本仅用于实验室研究的激光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科学基本工具之一。

05

根岸英一

根岸英一出生于1935年,196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63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长期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并成功地发展了钯或镍催化的各类金属试剂如镁、锌、硼、铝、锡、锆的交叉偶联反应。其中锌、铝、锆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即为著名的“根岸反应”(Negishi反应),这一反应提供了条件温和、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分子的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制造复杂化学物质的可能性。由于根岸英一教授在过渡金属催化领域的重要贡献,2010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渡大学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教授应邀于7月23日访问华东师大,并于当日下午为校庆60周年学术论坛做了题为Magical Power of d-Block Transition Metals—Pd-Catalyzed Cross-Coupling and Zr-Catalyzed Asymmetric carboalumination of Alkenes (ZACA)的报告。

过渡金属催化是当代有机化学中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根岸英一教授在报告中系统地回顾了过渡金属催化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过渡金属催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特别强调了含有d-轨道过渡金属如钯或镍在过渡金属催化领域中所具有的优势。他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当代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趋势,即高产率、高效率及高选择性。

06

杰哈·莫罗

(Gérard Mourou)

Gérard Mourou教授,法国科学家,电子工程与高能激光领域的先驱之一, 因与加拿大科学家Donna Strickland一起发明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CPA),荣获了 201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长达 50 余年的科研生涯中, Mourou教授在激光技术领域做出了诸多开创性贡献。

2011年4月2日,Gerard Mourou在沪访问期间,到访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07

勒克莱齐奥

(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著名法语作家,他因为“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而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

勒克莱齐奥(右)与华东师大法语系教授袁筱一

2011年8月,外语学院邀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来校主讲大夏讲坛,探讨文学的“都市土壤”。这也是他获得诺奖后第一次在中国大学发表公开演讲。他告诫年轻人,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并没有奥秘,只是执着使然。“如果你热爱文学,千万不要放弃。创作只需一张纸、一支笔,可以带给你的却太多太多了。”

08

丁肇中

丁肇中,华裔美国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次原子粒子,并把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2011年12月21日,诺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访问华东师大。丁肇中院士名誉教授受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于当天上午在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举行。

丁肇中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寻找由反物质做成的宇宙”的学术报告。AMS凝聚了丁肇中十六年的心血,而他仅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用最平实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这一世界最前沿的物理科学。

09

莫言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2年5月,莫言在“杏坛高议”文化论坛“第一讲”中作题为《写什么、怎么写》的演讲,指点学生体味写作人生。

杏坛高议第一讲现场

“杏坛高议”首场讲演者莫言为论坛题字

演讲结束后,莫言受聘为华东师大中文系兼职教授。

2012年5月16日,莫言主讲杏坛高议

莫言在群贤堂

当年的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也因此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籍作家。颁奖词称:(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传说、历史与现实有机地融为一体,对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10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激励理论的奠基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3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爵士做客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为校内外师生演讲。

詹姆斯·莫里斯表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资产价格可由未来租金或股息的累积贴现值决定。但这恰恰是错误的,因为任何理论都无法决定长期资产的价格,包括土地股票以及货币等资产价格巨幅波动都将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后果,本次全球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理论上应对之策是关闭有关资产市场(例如创投货币联盟),原因在于完备市场条件下,资产市场本身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当被问及自己同其他诺奖得主有什么不同时,他通过自身的案例风趣地表示:持续努力的研究及努力的思考不断促使了自己前行。

11

保罗·罗默(Paul M.Romer)

保罗·罗默(Paul M.Romer)美国经济学家。201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经济增长领域,构造了经济中人们有意识地进行研究开发以促进技术进步的数理模型。

2013年,保罗·罗默受聘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做客大夏讲坛

2013年11月,这位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就做客华东师大大夏讲坛,并受聘为华东师大荣誉教授。

当天,罗默教授作了题为“城市化机会”的专题演讲。他回顾了1800-2000年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十个发达国家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就业变化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聚集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城市化”应运而生。同时,罗默教授指出,经济快速增长、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应运而生,因此“城市化”应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学者,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密切关注。

12

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

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比利时理论物理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宇宙学。在粒子物理学做出重要贡献。201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4年6月,“上帝粒子”的发现者、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教授到访华东师大,受聘为华东师大荣誉教授。

2013诺奖得主弗朗索瓦·恩格勒于2014年访问华东师大并作学术报告

上午,弗朗索瓦•恩格勒在中山北路校区参观了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参加学术沙龙,他还接受了媒体专访。受聘仪式上,恩格勒将他1964年8月31日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发表的论文《对称性残破和规范矢量介子的质量》的影印件赠送给华东师大作为特殊礼物。就是在这篇他与同事罗伯特·布绕特(Robert Brout)合作的论文里,他们提出了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

恩格勒与武愕研究员交谈

当白发苍苍的恩格勒教授走进闵行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 C区报告厅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82岁的科学家致敬。教授接过学生敬献的鲜花时,他低下头深嗅一口,展现出科学家幽默风趣的一面。当任友群介绍他的科学成就时,台下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恩格勒频频扬起比利时风格的红礼帽,向现场的听众致意。

受聘仪式后,恩格勒以“布绕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及其标量玻色子——用创造力超越我们眼见的世界”为题,为华东师大师生作了一次高端学术演讲,这位耄耋之年的教授坚持站着面对济济一堂的师生讲述其学术研究的结晶,他充沛的激情、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座的听众。

13

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

(J. Fraser Stoddart)

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苏格兰化学家,2016年凭借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与让-皮埃尔·索瓦日和伯纳德·费林加一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17年3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到访华东师大。

他身着红色缎面唐装,为华东师大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纯学术讲座:“‘机械键’的发展和未来”(The Rise and Promise of the Mechanical Bondin Chemistry and Beyond)。当天下午,斯托达特还访问了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与相关教授交流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并对实验室的科研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斯托达特将自己所做的研究娓娓道来,并强调他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和400多名学生不懈努力工作的成果。在他从事科学研究的40余年期间,做了1000余场学术邀请报告,成功培养了40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其中80余人任职于国际著名大学。

14

阿龙·切哈诺沃

(Aaron Ciechanover)

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以色列生物学家。由于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与阿夫拉姆·赫什科、欧文·罗斯一起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为纪念中以建交二十五周年,“中以学生零距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在线创新主题讲座”于2017年5月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这位诺奖得主是通过视频直播技术向华东师大师生演讲。

以色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线上讲座

阿龙•切哈诺沃教授教授以自身求学和科研经历开篇,为中以学子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创新主题讲座,深入浅出地探讨以色列作为“创新国度”的内在奥秘,通过人类平均寿命从百年前的不足50岁延长到今天的80岁,娓娓道来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以科学家的视角启迪、鼓励中以青年学子怀揣热忱、投身创新与科研事业,开启新生代力量的创新之门,并在讲座后与中以学子互动。

15

埃里克·维斯查斯

(Eric F. Weischaus)

埃里克·维斯查斯(Eric F. Weischaus),美国发育生物学家,199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研究果蝇胚胎发育。

2018年2月27日下午,普林斯顿大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维斯查斯(Eric F. Weischaus)来华东师大二附中作专场报告。

Weischaus 教授参观了二附中的创新实验室,了解了学生们的研究课题而由衷赞叹。

除了来到华东师大的诺奖得主,这位华东师大教授曾受邀出席诺贝尔颁奖大会。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马龙生

2005年,马龙生应邀参加了诺贝尔奖颁奖大会。

2005年马龙生与诺贝尔奖得主John Hall在诺贝尔颁奖典礼

2003年,马龙生和毕志毅课题组联合美国标准与技术国家实验室(NIST)和国际计量局(BIPM)开展了四台光学频率梳的国际比对研究,以10-19的不确定度实现了光学分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文章发表在Science, 303,1843(2004)。2005年诺贝尔物理奖公告引用了该数据。颁奖典礼现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霍尔(John L. Hall)和亨施(Theodor W. Hänsch)在各自的演讲文稿中也都引用了这篇文章。应霍尔的邀请,马龙生夫妇出席了当年的颁奖典礼。

原标题:《“这位诺奖得主是华东师大荣誉教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