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展攻略丨关于伊特鲁里亚人的故事:生活的尽头
上一期观展攻略,我们从铜镜窥探了伊特鲁里亚人的日常生活,而世俗生活的尽头则是葬仪,他们不仅享受着生活中的无限乐趣,也用大量的时间对死后生活进行丰富的想象。
伊特鲁里亚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又希望自己死后归于何处?
和我们所熟悉的土葬不同,火葬在伊特鲁里亚文明中十分流行。他们认为,火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能够沟通起灵与肉,为了保持能够享乐的肉体实感,用火葬才能让分离的精神和肉体再次结合。
早期的骨灰瓮形状像一座小房子,直至公元前 4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随着家族墓地开始盛行,各种具有鲜明造型的骨灰瓮诞生。
屋形骨灰瓮
眼前的这具骨灰瓮由雪花石膏制成,上部是人形的盖子,下部则是盛放火化后骨灰的容器。
男性骨灰瓮
盖上的男子右手端着一个帕特拉碗,一只手肘撑着身体,神态悠然放松,望着前方,似乎是在思索某件欢乐的事。请大家仔细观察,帕特拉碗上还刻有文字,这就是主人的名字:维尔·泰塔·阿恩塔尔。
帕特拉碗在“伊特鲁里亚”特展的其他展品中也有,大家能找到吗?
男子还愿雕像
(手持帕特拉碗)
献祭者雕像
阿提卡式红绘克雷特皿
帕特拉碗是用于祭酒仪式的浅口杯,象征着神圣的宇宙,中间的凸起代表着天地胚芽,能够幻化成世界一切物质。盖上再现了主人生前的形象,身体一直裸露到肚脐以下,这种斜卧着身子的姿态是伊特鲁里亚人在宴会庆典上常见的仪式,这时又出现在骨灰瓮上,透露出从内而外的安心顺从之情。
人们相信,拟人化的骨灰瓮能够复原在火葬中失去的肉体,女性逝者的手中则握的不是帕特拉碗,而是象征身份的镜子、花朵、石榴等物。
女性骨灰瓮
女子还愿雕像(手执鲜花和石榴)
男性骨灰瓮容器部分画面
再回到这件骨灰瓮,我们将目光往下转移,四名年轻男子正在狩猎一头野猪,画面中心的一人赤膊执矛,正激情地投向野猪,而另一人则双手举起战斧准备一击,最右侧一人则身背箭袋手持弓箭等待时机(矛和斧头在展品中也能找到)。
青铜斧头
矛和标枪头
整个画面洋溢着勇武的战斗气息,英雄们的衣襟随风摆动,眼神坚定且自信,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若是熟悉古希腊神话,便能辨认出器身描绘的正是卡吕冬狩猎的故事,卡吕冬的国王俄纽斯忘记给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献祭,愤怒的女神朝原野上放出一头巨大的野猪肆意糟蹋庄稼作为报复。俄纽斯的儿子墨勒阿革洛斯召集了一批英雄来捕杀这头凶恶的野猪,让人们免于神的诅咒。卡吕冬狩猎的故事彰显着力量与征服,这也证明了伊特鲁里亚与希腊之间的渊源关系,希腊神话已经完全和伊特鲁里亚宗教信仰融合。
伊特鲁里亚晚期文明的“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00年~公元前100年),越来越多具有典型希腊风格的装饰物与器物出现,这种艺术趣味正在改变伊特鲁里亚贵族的生活方式。他们和希腊文化共享英雄的理想形象与经典故事,骨灰瓮上的画面寓意着神能保佑人的来世与重生。
生与死的界限到底在何处?伊特鲁里亚人相信自己还会在往生后以另外的方式存在,不光是坟墓里被布置得像生前居所,生前的一系列物品也跟随陪葬,骨灰瓮所描绘的便是这个相近于现实而又有别的世界。
这件器物制作于公元前3世纪,已经是罗马征服伊特鲁里亚之后的产物,不复早期艺术品的粗狂而简洁,但仍旧闪烁着自然的情调和生动的个人特征,这不隶属于任何范式,主人从容的生命状态从中流淌而出。
现在就让我们边欣赏第四部分的展厅,边想象伊特鲁里亚人的彼岸世界,与他们一起举起酒杯,聆听乐曲,参与宴会。即便是面对死亡,伊特鲁里亚人仍保持着热情与乐观,向我们分享着那场激烈的战斗,没有让人感觉到哀伤,也没有任何恐怖、神秘的画面流露。这背后是否暗含着伊特鲁里亚人对于生命与幸福的思考?从这件骨灰瓮,我们至今能观察到伊特鲁里亚人面对死亡时的快乐、坦然、平静。
参考文献
[1](英)露西·希普利著:《鸵鸟蛋黑陶与铜肝 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2](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著:《文明的日与夜》,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年。
[3]乐骏:《罗马文明的“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文明》2014年第6期。
特展信息
展览时间:2022年8月30日—11月30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二展厅
撰稿:朱天怡,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观展攻略丨关于伊特鲁里亚人的故事:生活的尽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