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滇国相印”等汉代官印封泥与大量汉简出土

宗和
2022-10-05 10:01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古滇国考古获得重大突破,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封泥和简牍,这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已对云南行使治权,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在近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河泊所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为“滇国相印”等大量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及汉代简牍。

从空中俯瞰云南河泊所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河泊所遗址中出土部分封泥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其东北约一公里便是曾出土金质“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

考古工作者在检查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9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2021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支持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泊所遗址中的上西河村西南地点、上蒜第一小学北侧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勘探发现地下保存十余处台地与河湖沉积,年代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

对河泊所村东地块发掘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与封泥同出的还有瓦片、陶罐、陶釜以及其他铜质和石质的文物。“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从实物资料上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标志着汉武帝在设立益州郡、赐滇王王印的同时,也设立了“滇相”,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体系。

“滇国相印”封泥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正雄介绍,去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发现建筑基址、灰坑、墓葬、河道、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封泥、简牍、铜器、铁器、骨器、玉石器等文化遗物2000多件。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为封泥、简牍、大型建筑基址、道路等。”刘正雄说。封泥共发现500余枚,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私印封泥有“宋虞之印”“君冯私印”等。这些封泥集中出土点可能是当时文书资料的销毁场所。

简牍集中出土于上蒜一小探方的灰坑中。出土简牍目前仅清理了一小部分,发现字迹明显的简牍残片200余片,字迹不明显的简牍残片1000余片,已辨识出“滇池以亭行”“建伶县”“始元四年”等文字,是反映当时益州郡行政往来和司法制度的物证。

河泊所遗址中出土的部分简牍残片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考古领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志龙介绍,本次发掘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宽达12米的道路、长达48厘米的瓦片、瓦当和铺地砖等,表明西汉设置的益州郡郡治就在发掘现场附近。

云南自古为多民族地区,古滇国是从战国延续至汉代的区域性政权,属西南夷的一部分。汉武帝以兵临滇,滇王投降。汉朝既设置益州郡,又“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河泊所遗址现场进行清理发掘工作(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蒋志龙介绍,大量简牍的发现,是中国南方继湖南“里耶秦简”发现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其发现的行政、司法简牍,内容丰富,与已经发现的封泥相互印证,是西汉中央在云南行使治权的有力证据,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增添了重要的实证。

(本文据新华社、央视新闻综合)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