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表委员热议教育减负:学生在校时间课后作业应纳入教育督导
学生的课外负担为何越呼吁,却变得越沉重?如何能够从机制体制上入手,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学习、成长的氛围与环境?这些问题,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带来提案,认为要通过教育综合改革来切实降低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同时保障师生的休息权。
在校时间课后作业均纳入教育督导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一直关心和参与着中国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进程。今年他带来了关于保障学生和教师休息权的提案。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东中西部10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造成学生休息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校内外的课业负担过重。
朱永新建议,把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课后作业量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内,加强督导,严禁中小学校违规补课。同时,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减少一线教师的非教学任务
朱永新同时关注到,教师的休息权也得不到保障。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都是老师的工作时间,而在上课以外,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少不了,课后还要批改作业、家访、辅导差生。
在教学之外,教师还承担了很多额外压力,包括准备各类检查评估材料、写论文评职称、学生安全保障等,甚至有些老师还承担着政府分派的结对扶贫任务,这些任务大多要在工作时间外完成。去年暑假就有不少教师反映被乡镇抽调去做脱贫攻坚的台账。许多教师的休息权被无形剥夺了。
朱永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须制定合理的学校和教师评价标准,尊重学校教育主体性质,剔除与教育教学关联不大的考评细则,加大对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评价占比。
负担重的根源要从机制上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认为,目前学生课外负担重的根源还得从教育机制上去探寻。现在的现状是,一方面公立学校不能实行排位摸底考试,另一方面在教育考核体制上,又要参照升学率等指标,那么学校就会寻找其他的途径去寻求好的生源,很多民营教辅机构就变相成了排位考试的实施机构。那么自然会形成参加课外教辅培训的风气,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她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大实行优质教师轮岗制度力度,缓解这种不平衡的状态。
必须实现教育均等化
“近年来,一直在提教育减负,但中小学生的负担没有真正减下来。减来减去,也许课内负担减了,但课外负担却增加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表示,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实现教育均等化以及学生选拔机制的变化。
肖胜方说,“如果实现教育投入、资金、师资等的均等化,学校之间实力差距减少,从而取消重点高中、初中,实现学生摇珠或者就近入学,学生选拔机制彻底变化,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减负。”
中国教育要下降难度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表示,“减负”是一个大话题,他反对超前教育、超长教育和难题教育。
“6岁的人学15岁的东西,我是反对的。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时间段的。你可以给树施大量的化肥,让树长得很快,但其实这棵树是病态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天才’长大后爆发力很差的原因之一。国内孩子的数学能力是很强的,但全球前100位的数学家里,美国人占了多数。”俞敏洪表示,中国教育要下降教育难度,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如何给中小学生减负,全国政协委员苏华给出了另一条思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只有普通高考,建议增加职教高考,做到因材施考。”
京粤连线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了吗?
广州小学作业控制在1小时内,家长谈“减负”看法不一
日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谈到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谈到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沉,负担不减反增。那么在广东,中小学生的减负情况如何呢?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学校和家长了解情况。
学校: 有学校尝试“无作业日”减负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中规定,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作业数量和内容,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生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目前,这项规定在全广东中小学校中执行。
天河区昌乐小学校长郑蕙表示,在按规定布置作业量的同时,学校还会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向家长和学生了解孩子的作业负担情况,避免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我们一方面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在减少书面作业,多增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和阅读作业。”郑蕙表示,本学期,昌乐小学准备开始探索“无作业日”,即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进度和需求,每周一天一个学科不布置作业,甚至全天都没有作业。“让孩子对学科产生兴趣是最重要的,无作业日也是我们对减负的一种尝试。”
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校长刘纯健告诉记者,为了切实给学生减负,学校一方面培养教师授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过去“以练带学”导致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则通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事实上,部分家长对孩子过高的增值需求,也是导致孩子负担重的一大原因。”刘纯健表示,有家长带孩子课外奔波补习班、竞赛培训,让孩子即使在假期也无法休息,这样的教育观念是不对的。“家长应该更客观地去看待孩子,尊重孩子兴趣,顺应孩子发展规律。”
家长:减负,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家长陈女士看来,孩子的书包确实“轻”了不少。“现在笔头作业少了,实践和观察性的手头作业多了,孩子的作业更科学、更多元。”陈女士认为,减负不是单纯减少作业,更不是不做作业,而是希望孩子通过作业的完成,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寒假作业,今年学校要求孩子学习剪窗花、写春联,此外还让孩子参与户外调查,我们选择的就是了解广府文化,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又增长了见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我的孩子自己查资料,和同学们逛博物馆,别提有多兴奋了。”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减负很美好,升学很残酷,在升学压力下,即使课内作业少了,也免不了补习和课外学习。“据我了解,80%-90%的家长都有择校的需求。谁不想让孩子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但是你轻松,别人就追上了,去不了好学校,以后更是追悔莫及。”彤彤爸是一名“小升初”家长,谈到“减负”的话题,彤彤爸连说了几个“不容易”。在他看来,在“择校热”、“补习热”的大环境下,想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
(原题为:《孩子的书包越喊越沉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了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