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举办军民融合研讨会促进成果转化,专家详解“虚拟人”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实习生 王爱知
2018-03-03 22:04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3月3日,军民融合专题研讨会暨国防科技大学校友企业项目路演会在南京举行。

“如果不是苹果发明了图形操作系统,PC(电脑)也许不会发展到今天地步。同样,如果没有好的人与AI(人工智能)交互的界面,那么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此普及。”

当南京七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姜志宏在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虚拟人”技术时,该行业迅猛发展的2017年刚刚过去。相比于总是超前的书本、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他们不断向人们抛出时下最新概念,普通大众对“虚拟人”一词显然还有些陌生。

不过好消息是,这种“陌生感”并不会持续太久。

姜志宏是在3月3日南京举办的国防科技大学校友企业项目路演会上带来他的研发成果的。作为国防科技大学93级学生,他毕业后在该校任职多年,2017年底下海创业,投身时下火热的AI领域。

“‘虚拟人’是具有人形特征和人机自然交互能力的交互系统,实质上也是一种AI,”姜志宏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通俗地理解是,如果将人工智能系统看做是一台黑盒式的主机系统的话,“虚拟人”可以为之提供一个人化的操作和交互界面,使得人和AI系统更好的“相处”。

这与2016年出版的科幻书《虚拟人》可不大一样。《虚拟人》作者玛蒂娜•罗斯布拉特讲述的,是一种把大脑中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复制到机器上生成的“虚拟人”,或者说“复制人”,然后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技术伦理的探讨。姜志宏这里研究的“虚拟人”更多是一种交互方式,一种拟人的AI系统,最终希望实现的是提高人类与AI的交互意愿,降低人类内心的抵触感。

在他看来,人类的交互是基于群体社会进化出来的,无论语音、手势还是表情都是基于对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而不是面向物发生的,所以要“自然”相处,就需要给物化的AI系统加上一层人化的界面。

“设想一个场景,家里的冰箱已经实现了诸多智能,甚至是‘比你更懂你’,但是人们会不会愿意朝着这台冰箱说话,朝他做手势或者朝他使眼色?”姜志宏说,“大部分人其实不太乐意,甚至觉得很别扭。但如果哪怕是在冰箱门上有一个简单的动态卡通形象,这时候的交互就会顺畅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姜志宏愿意将其称之为“New AI, For AI”的原因所在。就趋势来说,这种人化AI的需求会在技术进步愈发展,AI系统愈普及的时候变得更加通用。

姜志宏的听众是一群年纪相仿的校友和投资人士,他们同台竞技,展示最新的成果,并为此寻求融资支持。这也正是江苏省军民融合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讯江苏举办此次军民融合专业研讨会暨项目路演会的用意所在——希望为相关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与军民融合相关的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尝试,着眼从“科学”到“产品”的转化。会议指导单位还有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像这种“虚拟人”技术,就可用于装备人机交互,辅助训练和培训等,例如虚拟参谋。眼下就民用需求来说,他们的尝试方向是虚拟售货员、虚拟培训师等。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