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退休后工资翻番,这届老年人把工作当成养生? | 湃客Talk

2022-10-04 08: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退休后,你会如何开启“第二人生”?

不久前,“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收到了大批高质量的老年人才简历。与此同时,还有不少老年人热衷创业、沉迷考证。老年人退而不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考量?他们重新进入职场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不谈养生谈就业。“湃客Talk”邀请到退休后再就业、工资翻番的老年人才王薇阿姨和 Age Club 内容主理人刘一诺老师,一起聊一聊老年人就业的话题。

(点击收听本期节目)退休后工资翻番,这届老年人把工作当成养生? | 湃客Talk
 

我虽然退休了,但59岁还是“正当年”。退休后再就业,我任职的岗位是康养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年薪30万,比退休前几乎翻了一番。目前,养老市场需求比较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

我原来学的是土木工程,在房地产企业、设计院工作过,在国外也有相关养老机构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很需要像我这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我原来的工作地在北京、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但退休后选择去三线城市、也是我的家乡继续工作。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更看重“叶落归根”。年轻人可能觉得,在大城市见识更广,更有上升空间;但对老年人而言,小城市可能更需要人才,生活节奏也比较慢。

不仅是地域偏好不同,老年人和年轻人选工作的标准也有不同。我们衣食无忧,更希望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者爱好。年轻人则更看重上升空间,哪怕是不喜欢,但有学习背景,也不得不去选择那一行。

就我本人而言,到了这个年龄就想干点和自己未来生活有关的事。养老也是朝阳产业,非常有未来。

退休后再就业,我没有遇到过太大的困难,但是我有好几个朋友遇到过。一个朋友原本工作的工厂解散了,收入也不高,养个儿子也不太争气,好像也靠不住。她很焦虑,将来老了怎么办?

因为打听到养老行业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她就去考证。但是当她去找工作的时候,却不见得有那么多的职位等着她。

这也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面临的困难。她的这些证书,同龄人或者年轻人也能拿到,门槛并不高。那同等状况下,我们年老的人肯定处于劣势。

同样的,你能当办公室主任,工作了五六年的年轻人也能当。为什么非要你这个当 20 多年的人继续当呢?如果你想拿到跟从前一样的收入,就得付出比原来更多的努力。

所以,你必须学会一项新的技能。别人有你也有,别人没有的你也得有,别人有的你得比他更好。这也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你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立在原地,你得学更多的知识,才能让自己保持原来那种相对满意的状态。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阶段会有一个自我释放的过程。他们一辈子都在为工作、家庭努力,压制的这部分自我需求,会在退休后释放。

他们会寻找一些机会去弥补自己失去的时间。那考取一个证书,就算没有找到工作,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方式。所以,退休后再就业工作未来也可能会成为养老的一种形式。

前不久,“老年人才网”的上线引发关注。有些人可能对于退休后还要重返职场过“社畜”生活,有抵触情绪。但事实上,年轻人是从自己的视角,而非老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很多老年人踊跃投简历,其中不乏一些高精尖技术人才,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够在新的舞台发挥自己的能力。

其实,现在这一代老年人和上一代的50后、60后,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的青春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因此世界观更加开放,把退休作为“第二人生”去探索。

现在的老年人不局限于在家庭中发挥价值。很多老年人在带孙辈的时候也会跟子女谈一些条件,比如说在某个时间承担“任务”,剩下的时间要去跳舞、完成学业。

此外,很多退休人群也会有自己社会位置的锚点,比如出自哪个大学或者单位,一旦退休就会丧失这样的定位。所以,有些人会选择去上大学,或者继续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退休以后清闲了,很多人会出去旅游,但轻松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最后还是回归职场。我觉得这首先是精神层面的需要。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讲,最高层次的是被认可被尊重,希望创造一些价值被他人认可,这也是我再就业的驱动力。

其次,从经济上来讲,我们这代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同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那养儿防老肯定是靠不住的,还得靠自己。

靠自己,肯定是要有经济的实力,才能安排更好的生活。所以说,退休后再就业,一方面能从精神上满足自己,一方面从经济上使自己养老更有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有些年轻人跟我聊过,说:“你们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工作,这不是跟我们抢饭碗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我们国家的老龄化越来越严峻。鼓励老年人,尤其是年富力强、身体状况好的老年人再去谋一个职业、增加自己的收入,可以减少养老可能出现的经济难题。所以不是老年人取代了谁的位置,而是凭本事吃饭。

我们生于60年代,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老年人,不要再用老眼光来看我们。比如说,养儿防老、不住养老院这种想法,我们已经不太认可。从思想观念上来讲,不要总想着靠儿女,要靠自己。

不是非要得给儿女再做牛做马,用那样的状态去过自己的退休生活,而是要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更加丰富多彩。

有些年轻人把老年人就业看作潜在威胁,觉得会和他们抢饭碗,其实是他们内心焦虑的投射。可能目前就业压力比较大,年轻人觉得饭碗有危险。

事实上,老年人就业和年轻人是有区别的,比如选择就业的城市、行业不同,老年人可能更加务实,不像年轻人那样去追逐风口。

很多老年人还在寻求一些创业的机会,这其实反过来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当然,未来可能需要创造更适合老年人的就业位置。比如养老产业,可以让老年人组织同龄人完成一些事;再比如一些中老年的论坛,市场上已经有成熟的创业项目。另外还有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一些优秀学生会晋升为老师的助教,赚取一些学费。在国外,美国有老年健身教练,日本则有老年创业者比赛,等等。

“老年人才网”上有一则麦当劳的招聘信息,引发过一些质疑。有网友认为老年人体力下降,不适合这类工作。

我也看了麦当劳的招聘职位,就是类似服务人员的普通岗位,不是那么高精尖,谁都能干。但是,鉴于老年人的体力,太长时间工作,并不是特别适合。

对于退休人员而言,再就业的矛盾之一,就是不能太闲也不能太忙。太忙了,身体吃不消,太闲了,精神上就觉得空虚。

我原来在企业工作,习惯了加班,所以我现在能一天工作12个小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但是很多人,包括我的同学,退休后再想找个事干,往往是找到了觉得身体吃不消,干一段以后就又回家了,可是回家待了一段又想出来干活。

像医生、老师这样的岗位,一周内上两天课,或者一周看两天专家门诊。这类既不是特别忙也不是特别闲的兼职,还算比较好的,但这种机会也比较少。

另外,退休后找工作,往往含金量也不高。比如做维护秩序的志愿者,有些人会怕别人看不起,心态也放不下。但如果担当一定职位,又会有业绩指标上的要求。又想轻松又想挣钱,那是不太可能的。

其实,麦当劳这类招聘信息,可以作为就业的初步尝试。很多人群,比如大学生,都是通过餐饮企业去进行第一步职业尝试的,以此再去探索能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

老年人去麦当劳工作,除了赚取生活费外,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连接,交到朋友。

现在流行的“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样的概念很多都是通过餐饮企业传播到年轻人的世界。如果老年人能够参与其中,在挣钱的同时也能接触到这些新话语,对于他们的精神健康是有所帮助的。

不过,就一些研究数据来看,目前能给老年人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比较少的。

老年人就业有一个U型的趋势,门槛高的像工程师、医生、教师、科研人员,门槛低的像外卖员、快递员,机会都比较多。但是中间的部分,却高不成低不就。未来,老年就业在这方面需要加强。

我的家人是比较支持我工作的,觉得我自己高兴就行。但我身边的同事也遇到过家里人希望她带小孩、不要工作的情况。

举个例子,有些老年人工作才挣 3000元,那请保姆带孩子可能要花5000元。一方面,经济上不划算;另一方面,时间长了不回去,又怕影响儿子儿媳的关系。遇到这种情况,超过半数的老年人肯定要返回家庭了。

我觉得,如果子女对父母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他没有考虑父母的想法,而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多少有点自私。

实际上,很多年轻人非常开明,我觉得这一点很好。他们会说:“爸妈,你别管我们了,只要你高兴,出去旅游,想到哪玩,或者上个老年大学,都随你。我们小孩也好、家务也好,都不用管我们。”

这一代子女对于孩子照护的要求非常高,育儿精细化非常明显,各种产品的使用都需要重新学习。因此老年人的带娃强度,和他们上一辈完全不一样。

甚至有很多的老年人,可能觉得自己被孙辈拴在了家里,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反而衍生出很多心理问题。

我们希望,未来,工作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社会价值,让他们走出家庭。我们要正视老年人这方面的需求,肯定他们在家庭以外的工作,这样才能促进他们融入社会,有利于他们心理状态的调整。

很多招聘网站对于老年人的培训模式,更多沿用年轻求职者的课程体系。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线下交流,或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辅导老年人再就业,效果会更好。

比如,全国开花的老年大学,可以在目前琴棋书画课程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职业培训类内容。比如现在有的老年大学会给老年人做剧本杀的写作培训,年轻人喜欢玩,老年人也可以参与进来。

我们还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老年人已经开始在小红书、抖音这些社交平台上成为种子用户。

年轻小姑娘遇到婚恋、年龄、外貌以及职场焦虑,家人说的话往往听不进去,反而是线上平台的老年人给出的建议,更有启发意义。

老年人在线兼职,未来有很多机会在本地生活方面。比如通过网上接单,老年人能够在社区里帮年轻人完成一些工作——简单照看一下孩子、照看一下宠物等。这样,老年人可以得到一些报酬,还能丰富自己的社交空间。

老年人就业,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

比如在老年大学,你有这一方面能力,可以去教别人,别人有另一方面特长,也可以当老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身心满足、教学相长。

又比如时间银行,国外一些养老机构已经施行了这个概念,就是利用自己的有效时间提供服务来获取积分,再利用积分来兑换服务,这在未来也是可以探索的。

从我个人而言,即便我不做现在的工作了,将来也会做一些相关工作。比如和同龄的老年人一起做一些公益,提供上门理发、清洁的服务,还可以做做园艺、养殖等。这样的田园生活,一方面可以陶冶心情,另一方面也可能创造一些收入。

身体可以的话,我可能会一直继续工作下去。

【时间轴】

01:16 “正当年”,59岁老年人才再就业

04:27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求职更看重什么?

07:37  老年人才网引关注,原因何在?

12:24  老年人再就业,会和年轻人抢饭碗吗?

15:42  麦当劳招聘引质疑,银龄就业怎么能不跑偏?

18:15  退休后,为什么还要重返职场?

25:14  带娃和工作,如何抉择?

27:24  除了求职,老年人还热衷考证

34:20  职业培训新探索:老年大学引入剧本杀

35:07  中老年博主,在线解决年轻人的困惑

36:04  时间银行,丰富老年服务形式

在小宇宙·荔枝·喜马拉雅APP,

搜索“湃客 Talk”关注我们 

主播、撰文、后期 / 陈玉坤

海报制作 / 周依

嘉宾 / 王薇 刘一诺

监制 / 徐婉

运营 / 实习生 卢璐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