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心!有陷阱——生活避坑指南 | 10月主题书单
生活中我们难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陷阱,本来进超市只是想买瓶洗发水,最后却大包小包地从商场走出来;本来想准时下班,最后却被一堆毫无意义的工作生生拖成“996”。有更多隐藏更深的陷阱,例如女生总是觉得自己不够瘦,每个女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某些app打开了就停不下来,消耗掉一整天的时光。
本期书单梳理了一些不易被人们察觉的生活陷阱,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的专业角度剖析这些陷阱背后的社会学成因和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愉快避坑,重获自由与轻松。
01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02
如今的社会越发相信,成功的必经之路就是量化人的绩效,公布结果,并根据数字来分配酬劳。当我们饱含热情地投入科学严谨的评估过程,我们却由测量绩效变成了痴迷于测量本身——这就带来了“指标的暴政”。《指标陷阱》甫一出版即风靡西方,本书不仅指出指标崇拜的普遍问题,还提供了一份何时以及怎样运用指标的清单,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或岗位,都可以用这本书给迷失在指标中的自己加以警醒。
03
生活中,你曾陷入这样的手机陷阱吗?本想要认真倾听朋友谈话,手却总是控制不住地伸向手机,刷微博、微信、抖音……稍不留神,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为何当代人沉迷于用手点按手机屏幕?为何手总是忙碌?手与我们的精神生活究竟有何关联?
其实,从婴儿的游戏到成人的社交,从远古祭祀仪式到现代数字生活,手无处不在,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手的使用史。跟着《手的精神史》,著名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将带你揭开“手”的秘密。
04
在美国,死于药物过量的人多过死于车祸的人。医生开的处方,怎么会跟海洛因和死人扯上关系呢?接受了最好的戒毒治疗怎么还戒不掉呢?止痛药依赖怎么会让海洛因趁机进入主流社会?
《梦瘾》让人看到了一枚硬币的两面,致瘾的止痛药的合法和非法面孔,为了治病一不小心却掉入毒品的陷阱。
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瘾君子到阿巴拉契亚的药厂,再到墨西哥小镇毒贩子的故事,作者山姆·昆诺斯追踪了海洛因从美国城市贫民区到市郊地块的传播路径,描述了一种“灾难性的协同效应”,即过量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会导致上瘾,其中许多人甚至转而使用更便宜且无处不在的海洛因。止痛药的泛滥,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05
“上帝给了你一张脸,你却自己造就了另一张。”这句来自《哈姆雷特》剧本中的台词成为当下整形美容市场的一个生动注脚。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经济背景的现代人,为了变得更美更年轻,像购买一项日常服务一样选择整形美容手术。这种“美貌的神话”如何在消费革命的推动下愈演愈烈?本书指出,从芭比娃娃到韩流,美容经济的背后是全球化背景下审美观的折射;而中国女性对美的认知和身体实践,则进一步呈现了中国社会文化史的意涵变迁。
06
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和“羊了个羊”这个游戏彻底绑死,毫无悬念,每天玩好几十次一连玩了好几天,一次都没有通关过,而“羊了个羊”的上瘾机制和老虎机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运气的诱饵》这本书中,作者凭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类学家的辛辣眼光,一层层地呈现了博彩行业、赌博者个体和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全景:赌博业为不断盈利并掌控消费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细节;电脑和网络技术兴起后,其中的算法、画像、追踪、个性化营销、动态响应等技术更是疯狂进化,广泛应用到了一般商业世界:面对购物、运动、聊天、刷剧、烟酒、药物、加班等万事万物时,都可能无力抵抗诱惑,而戒赌的方法和陷入赌瘾的途径,乃是同一条路……
07
你的工作对世界做出贡献了吗?2013年,大卫·格雷伯在《谈谈“狗屁工作”现象》一文中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在几周内收获了超过百万次的阅读点击,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人们深切关注的议题。是谁在创造这些毫无意义的工作?它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碍个人价值的实现,加剧不公平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将自己的观察、研究与反思悉数呈现,剖析了困扰世人的当代社会病灶。
08
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充满了欺骗——无权者假装恭敬有礼,有权者则故意夸大他们的名望与掌控能力。如果仅接受这些表面价值,我们将无法把握权力关系中的各种矛盾、紧张和内在可能性。
通过考察世界各地文学、历史学、政治文化中的实例,著名政治学、人类学者詹姆斯· C·斯科特深入探讨了支配者与从属群体的公开剧本及潜隐剧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界限。
这部里程碑式著作,将修正我们对从属、抵抗、霸权、民间文化和反叛背后的各种观念的理解,并为权力关系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09
在这个社会上,作为一名女性,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忍耐,生气就会被人说成是“歇斯底里的疯女人”。丽贝卡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愤怒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我们应该正视、珍视它。《好不愤怒》从愤怒的性别化谈起,重新审视了主流文化对男性愤怒与女性愤怒的双重标准,重新审视了2016年美国大选、MeToo运动以来美国乃至全世界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对待,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探讨了各种各样的女性愤怒,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愤怒是真实的、合理的、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
原标题:《小心!有陷阱——生活避坑指南 | 10月主题书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