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让小学生睡饱也是切实减负
新学期伊始,便有两则教育优化管理的地方政策出台。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倡导各地试点“小学早上推迟上学”,让孩子吃好早餐、睡饱觉。其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点,冬季还应适当延迟。江苏南京则在全市小学全面实施“弹性离校”,各校托管统一为18点结束。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但是,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达标。2016年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显示,睡眠是学生发展指数中较低的一项,在被调查的四年级学生中,只有54.1%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9小时及以上。
睡眠不足、早餐吃不好,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这次杭州推迟上学时间,虽然只延迟了几十分钟,却可以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从容地吃早餐,堪称“德政”,政策虽小,受益面却很大。
睡眠不足之外,中小学生肥胖率也在逐年提升、中小学生近视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所以,要改善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还需要在延迟上学时间之外系统施策,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内课外负担。
此前,教育部门出台过不少“减负”措施,比如实施3点半放学、缩短在校时间,限制作业布置数量。但实践效果并不好,反而催生出新的问题:由于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学生放学后无处去,只好送进培训班、托管班。这也就是王国庆所说的“校内负担减了,校外又增加”的问题。
这次南京推行弹性离校,不仅可以减轻家长接送孩子难的压力,还可以通过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等措施,缓解愈演愈烈的校外培训热。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对当前教育生态不佳的一个集中反映,其中是家长、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政府、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各方的复杂博弈,但是未成年人的利益必须得到优先保障,特别是要解决孩子能睡足觉、吃上早饭这些关乎国家未来公民身体素质的基本问题。
从各地推出的延迟上学、弹性离校等措施,再到教育部等四部委启动对校外专项治理行动,充分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在治理老大难问题中所能发挥的关键作用。政府部门坚定治理决心,并科学施策,便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减负的教育改革还是要看“疗效”,必须要让孩子和家长从中得到现实益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