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黑龙江:去年六成以上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工作
黑龙江正在成为就业创业新热土。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证实了“龙江热”现象。
“人才外流”、“孔雀东南飞”……曾几何时,这些词汇常用来形容东北的人才流失局面。不过,2月26日,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公布了一组数据:2017年黑龙江省81所普通高校毕业生21.45万人,留省就业合计14.39万人,全年留省就业率67.1%,比2016年增加3.4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意味着,2017年,黑龙江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都留在了本省工作。黑龙江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热土,高知高智青年也成为黑龙江创新创业主力军。
他们留在龙江
记者走访省内多所高校发现,选择留在本省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多为创新型企业的企业主。
以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张政为例,他与来自佳木斯大学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不同学科的9个人,组成了创业团队,创办了佳木斯凛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同专业的9个人各自发挥所长,将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并充分利用,培育、改良优质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品种,还研究了芳香植物的提取工艺,研发出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认可。2016年创立公司第一年收入为3万余元,2017年收入已达到16万元。
据张政讲,2018年,公司将与佳木斯郊区区政府深度合作,打造佳木斯市郊区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所以,我肯定就留在黑龙江,这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高照亮也是创新型企业的企业主,创办了哈尔滨艾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科研、开发和推广,手中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1月已在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目前,高照亮的公司有职工18人,其中6人都是2017年的应届毕业生。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重点培养的6位实习人员,都是高照亮的“师弟师妹”,东北农业大学在校大四学生。高照亮说,这6个将在今年毕业的“师弟师妹”,现在态度很明朗,毕业后留在龙江,留在公司继续创业。
近年来,很多高校学生都是校园社交APP“校酷”的“忠粉”。其实,“校酷”的背后,也是一名选择留在龙江的高校生——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廉松霖,他创办了哈尔滨同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帮助大学生认识新同学的APP“校酷”,产品上线后很快获得了种子轮投资200万元。
2017年,廉松霖的公司正式员工和全职实习生共计18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廉松霖的校友,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毕业生。公司还有一只“潜力股”,未签订合同的哈工程在校兼职学生25名,“他们毕业后,也极有可能留下来”,廉松霖说。
为什么选择龙江?
为什么没有“东南飞”,而是“东北飞”,选择了黑龙江?记者向20余名留在龙江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大致相同,选择龙江有两大理由。
其一,花样翻新的政策红利。张政、廉松霖记得很清楚,2015年,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从8个方面采取30条政策措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其中不少政策措施都是“真金白银”,例如每年安排1亿元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支持在校和毕业5年以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辟建孵化基地等等。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统计,在政策红利的带动下,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出现良好势头。截至目前,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527个,创业大学生由2014年的1543人增至16111人,全省大学生注册企业达2074个,留在本省创业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其二,“服务型政府”特色日益凸显。高照亮说,他看到不少人经常登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因为数据库里有人“授课”,根据每一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是他们与黑龙江省人社厅推出的一项服务措施,“类似的服务举措还有很多,比如整合省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微信平台和各高校就业信息网,打造‘互联网+就业创业’的智慧服务平台;组织高校深入黑龙江省各地挖掘就业机会,建设省内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完善毕业生精准对接机制等等”。
该位负责人称,这些服务措施已现成效,近年来,本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攀升,就业和创业人数年年递增。
(原题为《黑龙江成为就业创业新热土 六成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工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