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网评多校提前开学:让“偷跑”者现原形素质教育才有晴天
风口浪尖的教育之乡衡水,又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据报道,近日河北省衡水市多所高中的学生联合举报学校寒假提前开学。按市教育局下发的通知规定,普通高中寒假后于正月十六正式开学。然而衡水多所高中却提前开学,这引起学生普遍不满,各高中学生联合向新闻媒体、政府门户网站举报。
最终,胳膊拧过了大腿——衡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重申中小学寒假时间,禁止学校集体补课行为的紧急通知,各高中通知学生正月十六正式开学。有媒体评论为之点赞,认为这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可是仔细推敲一下,深层次的问题昭然若揭:第一,一个地方多所高中提前上课,不说涉及千家万户,起码也是动静颇大。教育监管部门何以“非举报不自知”?闹到满城风雨才出来一纸禁令,这究竟是个什么意思?第二,既然敢提前开学,就是明目张胆公然违规。顺着这根“违规补课”的藤蔓摸排下去,难道会仅仅结着一个犯众怒的瓜吗?
有个细节,叫人畏惧。对于提前开学一事,部分家长其实并不反对。“假如衡水教育的管理抓的不严的话,你还会让你的孩子来衡水上学吗?”这话还可以翻译得更通俗一些:如果超量补课、超载补习不足以支撑衡水教育,家长干嘛要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拼搏?可问题是,衡水模式的持久魅力,究竟在于管理之严还是在于抢跑之快?
衡水多所高中不约而同提前开学这种校际之间的“焦虑”,是研究一些基层教育传奇的典型样板。我们不否认衡水模式之于地方教育创新的进步意义,但是偷跑式、抢跑式高强度教学,掐尖式、掠夺式分层次教育,是不是在“教育创新”的幌子之下,连年上演着“劣币驱逐良币”的闹剧?有案可稽的两个现状是:第一,衡水模式里的时间,确实有可能精确到“秒”来计;第二,河北省教育厅的一名官员曾表示,“这(衡水模式)简直就是一台抽水泵,管子伸到哪里,(优质生源)哪里被吸干。”
中国基层教育之苦,寄寓着多重价值期待与利益关系。我们无意于原罪衡水模式或棒杀补课恶例,但在各种“模式”开成连锁店而席卷全国的时候,是要有皇帝新装寓言里孩童的勇气,来直面一个司空见惯又熟视无睹的现实:一些神乎其技的高考传奇,究竟是“神师神童”们创造出来的、还是投机分子们苦心孤诣“偷跑”出来的?如果“偷跑”的伎俩,经过理论化包装就能幻化为教育经验,那么,教育就不会从偏执的应试泥沼中走出来。
在刚刚举行的首届“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有专家给出一组数字:“2017年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总支出规模高达19042.6亿元,主要流向校外辅导市场,占2016年GDP的比重达2.48%,相当于当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总经费27700.63亿元的68.7%!”城市里是家长高价钱分散着补,农村里是学校义务式集合着补。明规则之下,监管不到位的基层学校反倒沾了“恶补”的光。家长省心省钱、地方沾名得利、学校创造“神迹”,如果学术化包装得好,很可能成为教育产业链而“花开遍地”。
最近,教育部等四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不过,城市里的违规培训班好禁,村镇上的校内明规则又该怎么办?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里的穷孩子是这种“偷跑”之风下的最大受害者,他们既沾不到“山高皇帝远”的免费补课的光,也没法去机构进行高价学习。
中小学一天究竟上几课、一周究竟上几天?如果这个常识问题在各地继续演绎出花式答案,那么“减负”大计终究会是“狼来了”。从教育公平上说,让基础教育“偷跑”者现出原形,素质教育才会真有晴天,而解放孩子才不至于成为梦一场。
(原题为《提前开学算不算“衡水经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