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展举行,澎湃新闻参与主办

澎湃新闻记者 陆斯嘉
2022-10-01 08:2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策展人朱国荣谈贺友直展。 编辑 陆林汉(02:54)

今年是一代连环画大家贺友直(1922-2016)诞辰一百周年。

1922年11月21日,贺友直生于上海。在其百年诞辰纪念之际,10月1日起,由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联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澎湃新闻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小人书大智绘——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展”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一楼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展出上海美术馆、多家机构馆藏以及私人收藏的贺友直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除了世人熟悉的贺老名作《山乡巨变》,还展出了贺老最为人称道的连环画《朝阳沟》等一系列代表作精品。此前从未展出的贺老临摹敦煌壁画系列、《儒林外史》系列以及相关文献、题字的酒瓶等也一一呈现。据悉,此次展览的正式开幕式将在贺友直诞辰纪念日前后举行。

晚年贺友直自画像

展览现场的海报局部

 追怀:一代大家与逝去的时代

贺友直先生无疑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连环画家之一,在他的连环画中,人们所看到的不仅只是一幅幅风俗画,更可以藉此追寻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朱国荣在展出现场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展览是用艺术作品对一生耕耘于连环画坛的贺老深切缅怀,也是用作品让大家重新认识我国连环画艺术上的这位大师。通过他的作品来重温看着他的连环画成长的那段快乐时光。”

据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介绍,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为此次展览筹备极久,并向多家艺术机构馆藏以及私人借展贺友直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与相关纪念文献物品等,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贺友直作品展览。展览期间,上海美术馆还将举办一系列导览与纪念活动。

展出现场

澎湃新闻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与贺友直先生一直有着较深的渊源。在贺友直先生生前,《东方早报》曾多次专访贺老,并约请他为《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撰写文章,在贺老辞世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推出了16个全版的纪念特刊。

2016年贺友直先生辞世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推出16个版的纪念特刊

贺友直先生的夫人,90多岁的谢慧剑前段时间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首次全面回忆了与贺友直相濡以沫的生活,她说:“他是个明白自己的人。如果要评价他,那就是——他这一生没白活!他对得起广大群众对他的尊重!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之高,对子女的教育也是,要求他们踏踏实实、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做人。他总是说,‘我是最底层的’,他一直说自己‘不是大师’,说‘大师’这两字要让后人说,过两百年三百年。大家对他如此尊重,我是很感激的。这也是他的为人的结果,对于大家的一些纪念活动,老头子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他总欢喜说,‘知足常乐’。”

现场展出的童年贺友直照片

知名艺术评论家、贺友直友人谢春彦撰文说,“如果再过一百年,再过一百年,他的白描人物,也一定和他景仰的陈老莲并存后世,令人深切怀想,陈老莲画的是长衫,贺老画的都是短打,如果他们在天上相见,陈也一定对他佩服。因为只有贺老能以白描之线画出《朝阳沟》里空气带着湿气的早晨,试问你在古今的白描中能找出第二个这种描出的湿来么!贺老不但是一位画的巨匠,且是一位深思的画家,他从一生创作的实践中,也总结出许多可贵的理论,短而深,允为箴文言,亦足传世。譬如他说好画的标准即‘好看、高雅、功夫’六个字,我曾评之为‘新六法’,我想念这位从平民平凡中奋斗而起的巨匠老头。”

“这一展览是目前我所见到的最用心的贺老纪念展,几乎一网打尽所有的代表作精品,直面原作的魅力是巨大的。”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说,“贺友直先生的价值、意义并不仅仅是一个连环画家,更是一位朴素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位有着真正平民情怀的大知识分子,贺友直的连环画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小人书,更是一代人的集体文化记忆,凝聚着贺友直先生对社会人生平实而深邃的思考。贺老艺术的白描高度与平民性互为表里,与真诚、朴素、干净、通透、独立,也是互为表里的。贺友直先生骨子里有一种干净的人格。所以,他的画才会那么干净,即便那么辛酸的回忆,线条仍然是那么干净,让人看得到几千年来于中国平民内心流转的朴素、干净以及骨子里的雅正。”

贺友直系列作品《我来自民间》里,这一作品的自述是:“在农村里,穷人家的孩子是不知道有玩具的,要玩只有自己做。可我做的风筝从没上过天。”

贺友直从1949年创作第一部连环画《福贵》开始,贺友直先后创作了百余部长长短短的连环画,作品逾万幅。其中《火车上的战斗》获1957年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山乡巨变》《白光》分获全国第一、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并有作品先后在法国、挪威、意大利、瑞士参加国际性连环画展,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连环画家。他先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央美术学院连年系工作,对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贺友直也是一位来自民间的艺术家。长于贺友直10岁的端木蕻良说过:“艺术描绘生活之后,生活虽然过去了,而艺术的生命还在。”

朱国荣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关于贺友直的展览,全国各地办过不少,这次展览的特点和亮点,是打破观众对贺友直的印象。《山乡巨变》是贺老上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改革开放后,他有5部连环画获得全国大奖,这段时间是贺老艺术阶段的另一座高峰。晚年,他还创作了风俗画。贺友直认为,他最好的作品是《朝阳沟》,这批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从“翻译”进入到“创作”状态,他脱开文字脚本,更加注重美学追求。展览中,还呈现了此前从未展出过的贺友直临摹敦煌壁画、《儒林外史》画稿以及《连升三级》等4部短篇连环画,这些作品是从两三千件上海美术馆馆藏和其他馆藏或私人藏家处精选的。

展览也不忘为参观者提供“打卡”处。初到上海当学徒的贺友直身后是一组老上海风景,这些造型取自贺老的早期作品《我从民间来》。其后,贺友直与夫人谢慧剑的人形板又“逛到”了南京路步行街。这些互动场景拉近了观众与艺术家的距离。 

展览现场选用的贺老早期作品《我从民间来》

 

展览现场选用的贺友直夫妇大幅照片与南京路背景

人生:从学徒开始,小人书做成了大学问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串联了贺友直的艺术生涯。第一部分为“学徒与大师”。

贺友直在上海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亲戚开的小铁工厂里做学徒,之后又到印刷厂做过外勤跑腿和打杂工,饱尝艰难困苦。上海解放初,贺友直自编自绘了第一本连环画《福贵》,从此与连环画结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连环画工作者,再后来他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7年,又到法国、德国举办连环画个展,向世界介绍中国连环画艺术。贺友直以他的勤奋和智慧,把小人书做成了大学问,从学徒转身为艺术大师。

《贺友直自说自画》中记录了《福贵》的创作

贺友直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秘诀在于一手抓生活,一手抓传统。他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从传统艺术中找到适合他的绘画语言。贺友直很早就从事连环画创作,但是直到创作《山乡巨变》时才对建立个人风格的重要性幡然醒悟。贺友直在《山乡巨变》创作完成后总结出了三句话:“从生活中捕捉感觉,从传统中寻找艺术语言,在创作实践中发现自己。”

贺友直《山乡巨变》

贺友直《山乡巨变》

澎湃新闻记者在展厅读到一段贺友直手记:

在五十年代,适逢上海集中了一批人画历史画,所以使得我有机会接触了一些国画老先生,也只是到这时,我才明白,中国画竟是这样好,这样妙,再加上当时出了一批好画册,如《清明上河图》《水浒叶子》等,我便买了一大批,认真从里面吸收。我从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那里找到了线描的语言,从《清明上河图》那里找到了构图的方法。

贺友直将《清明上河图》《水浒叶子》等古代名画中的线描表现形式改造成为描绘现时代人物的绘画语言,从而把连环画艺术提升到独立于文字作品之外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高度。

在此次展览中,还展出的贺友直笔下的老上海世相,如《海上繁华》(卷)、《贺友直画自己》(册)、以及贺友直汪观清合作的《市民大世界》等。

贺友直笔下的老上海,并不是梧桐婆娑、洋房林立的繁荣浮华,他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平凡的小市民形象,虽然或许处在生活的底层,却生动可爱、生趣勃勃。

《市民大世界》

难得一见的是,现场还展示了贺友直1979年在敦煌临摹的壁画,这也是这批作品首次面对公众展出。据贺友直女儿贺小珠在现场介绍,当年为了能学习更好的壁画,他专程去敦煌,非常不易地进入一些特窟,跪着趴着临摹了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后来都捐赠给了上海美术馆。

贺友直1979年在敦煌临摹的壁画

 

贺友直1979年在敦煌临摹的壁画

创作:生活与传统,翻译与创造

展览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是“生活与传统”“翻译与创造”。

朱国荣在策展前言中说,贺友直用他的艺术作品解答了“艺术为何”这个问题。贺友直画的连环画、风俗画,抑或插图、漫画,其出发点都是画给人民大众看的。他既不会“为艺术而艺术”,也不会为谋财而艺术。他到农村体验生活,再苦再累也乐在其中,只因为他从生活中寻觅到了连环画创作最需要的东西,他的“四小”(小动作,小孩儿,小道具,小动物)和“六字要诀”(记得牢,搭得拢)都是在这个“源泉”里获得的。他住在“一室四厅”里,再逼仄局促也是胸襟开阔,心情舒畅,因为他心里装载的是大千世界。

贺友直笔下的三仙姑

几十年来,人们对贺友直连环画艺术的成就可能还是停留在《山乡巨变》这部大作上,殊不知贺友直自己认为,“我最得意的作品,不是《山乡巨变》,而是《朝阳沟》。”因为《山乡巨变》还是按照文字来“翻译”的,而《朝阳沟》之所以画得好,是他有意识地在文字要求外“再制造”了情节,强调了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技巧性更高,也更耐看。改革开放后,贺友直创作的《朝阳沟》《白光》《小二黑结婚》《皮九辣子》在全国连环画评奖和全国美展上接连获得大奖,形成了他连环画艺术上的又一个高峰。

贺友直《朝阳沟》

贺友直《朝阳沟》

贺友直《朝阳沟》

贺友直在《朝阳沟》中的追求已不再是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再现,而是通过合理联想的“做戏”手段,“制造”内容需要的情节,尤其注重对细节的表现,并带有自己鲜明的感情色彩。

《白光》

《白光》是贺友直最早尝试运用水墨画形式来描绘的连环画作品,文字脚本就是鲁迅小说的原文,不作任何删减与编写。画家在作品中借助中国画水墨淋漓、虚实相济的笔墨技法营造出一种孤寂空灵的意境,建立起他新的艺术风格。《白光》在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中获得绘画一等奖。

贺友直作品

贺友直曾说:“《白光》得了奖,其实即使画完这个作品,对于如何表现《白光》的虚幻,作品冷峻的悲凉气氛,没有把握住。画画无论是表现感觉的,还是情节性的,都应心中有数。”

《小二黑结婚》是贺友直几十年中一直不断创作,也是画得最多的一种连环画,原因在于赵树理写的这个故事有趣,人物也有趣,与他喜欢幽默的性格极为契合。贺友直一生总共留下六七个《小二黑结婚》画本。

态度:拒绝“大师”称号与平常心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为“荣誉与平常心”。

展厅尾声,有三面长长的展墙,“孩提时光、漂泊上海、步入画界、日臻成熟、京城七年、陈酿醇香、晚年显真”勾勒出贺友直的一生。

贺友直作品

贺友直在艺术上获得过许多荣誉,也有许多头衔,但他始终以平常心来看待,从不愿接受“大师”“泰斗”等称呼。他曾说:“我出身于贫苦家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我显身手的舞台,我充分利用了这个舞台,才有了这项成就,若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在知名摄影师丁和的印象里,贺友直先生如父如友,酒到酣畅时,贺友直喜欢在酒瓶上题字的往事,尤见率真风趣,“贺伯伯更多时候像个朋友。酒到酣畅,我们变得‘没大没小’,他会说‘酒逢知己千杯不多’。”

展厅中陈列着几只空酒瓶,有黄酒,也有XO,并有贺友直先生的题字。贺老喜欢喝黄酒,据说他把黄酒戏称作“生命口服液”。不过,他能把酒量控制得很好,夫人谢慧剑说他从没“神志无知”(指喝得稀里糊涂)。

贺友直先生题字的酒瓶

朱国荣在展览前言中还写道,贺友直十分善于在连环画上“做戏”,在生活中也喜欢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剂气氛,但是他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里都在引导如何做一个真诚的人、有爱心的人和有趣的人。明明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待人,是贺友直在中国文化传统浸润中养成的道德观念。他一生中尽管遭遇过种种艰难困苦,总能够以强大的内心予以化解,将正面的光明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所以说,单纯朴素的白描线条既是贺友直连环画艺术的标志,亦是他的艺术人格化的一个象征。

展览的尽头,贺友直的《自画像》被改成了动画,一位可爱的老爷爷对着参观完的观众眨眨眼并道“谢谢光临,拜拜!”,同时不忘钤印图章。诙谐、可爱、亲切,一如自家的爷爷。

贺友直留下的遗产,除了看得见的数以万计的艺术作品,还有一笔看不见的精神财富,就是他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汉代大科学家张衡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贺老深知自己的成绩来自勤奋,甘苦自知。因而有人戳到他这一点时,顿时老泪盈眶。贺老始终说自己是“连环画的内行”,至多是个“画匠”,而拒绝“巨匠”这样的称号。

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展现场

贺友直生前在画室创作   澎湃新闻资料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指导,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澎湃新闻主办,展期将持续至11月20日。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