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查医生援鄂日记》为何能发行20多个国家

澎湃特约评论员 方圆
2022-09-29 21:1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查琼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出席党的二十大的基层代表,几度出征抗疫第一线,因为撰写《查医生援鄂日记》而广为人知。据媒体近日报道,目前该书已译成9个语言版本,在全球20多个国家发行。

《查医生援鄂日记》英文版书封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查医生援鄂日记》在日本正式出版发行    交大出版社 供图

由此笔者想到,这本书为什么会如此畅销?我觉得《查医生援鄂日记》的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的真实。

这种真实,首先基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之际,查琼芳随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抗击疫情最前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重症病房坚守的67个日夜里,查琼芳与同事们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对每一个患者一视同仁,未曾放弃一丝生的希望。面对一个个重症患者,直面被传染的风险,查琼芳毫不退缩。

在武汉抗疫期间,查琼芳亲眼见证了中国速度,见证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拔地而起,也见证了医护人员用医术仁心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看到危重病人在医护和病友的关爱和鼓励下,顽强战胜了死神,迈开脚步笑着走到阳光下,查琼芳更加坚定抗疫的信心。

在繁重的救治工作之余,她坚持以每天写工作日记的方式,记录前方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经历。她的笔下除了有共同抗疫的战友、后勤保障的队员,更有参与这场特殊战役的普通人、平凡事,有为她们提供免费接送的专车司机、夜归时给她们送上热腾腾餐点的酒店服务人员、站岗执勤的公安干警和消防队员、向武汉捐钱捐物的各界善心人士、还有在患者不幸去世后主动捐献遗体的家属……《查医生援鄂日记》以真实与细节打动了无数国内外读者。

援鄂第一天,查琼芳写下日记:“第一次有了在24点起飞时进入新年的人生经历,凌晨4点酒店大堂人声鼎沸,气氛紧张,从酒店望出去金银潭医院一眼可见。”

2020年3月19日,日记中写道:“今天武汉的温度达到23度,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非常难受!希望天气不要热得太快,再给我们一些时间。”

2020年3月31日,结束了援鄂任务,查琼芳要随医疗队返回上海。那一天的日记是这样写的:“第67天,武汉,阴。凌晨1点,朋友圈里还有队友在发消息和点赞,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难以入眠吧……”

《查医生援鄂日记》的字里行间凝聚着真实的情感。这种真实,则来源于作者朴素的立场。“希望自己像萤火虫一样尽己所能地发出微光,让更多人看到人世间最可贵的礼物:爱和希望。”“我们从事的是一项无比崇高的工作,是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我愿意做一束微光,照亮他人前行的道。”“我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我希望在大家看到医务人员逆行付出时,给予这个职业相应的尊重,因为生命至高无上,尊重才能互赢。”这就是在67天里查琼芳写67篇援鄂日记的立场。

真实的立场来自于思想上的成长,它需要行动上的历练。“在武汉的时候,我就看到无数同行逆行而上,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查琼芳说,“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责任与担当。的确,在互联网时代,人人可以发“日记”。但只有融入到现实中,了解事实的客观,感受大众的情感,坚守正确的立场,写出来、发出来的“日记”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真实。

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书中所展现的抗疫经验、传递的抗疫信心,仍然激励着全世界许许多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查医生援鄂日记》会红,也应该红。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