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活在战国︱随白起出征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形成了崇尚军功的社会风气,传世文献对当时秦国社会细节的记载有限,但近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大量秦简和文物弥补了这一不足。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里耶秦简、岳麓秦简等,提供了秦国社会生活的许多细节,陕西秦陵兵马俑更为我们直观地展现出秦军的威武面貌。
本文以《史记》所记载的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兵攻打赵国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这一历史事件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各种史料来构建秦国兴兵打仗的整个过程。
秦、赵光狼城之战示意图
征兵入伍
秦国的兵士主要从在籍的丁壮和刑徒中征召。秦国男子身高达到六尺五寸(约合今150公分)后要在官府登记,开始给国家服役,叫做“傅”。各国普遍采用身高这一随时可以测量且不能作假的服役标准,六十岁之后一般不再服役。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长平之战时,秦国因前线需要在短时间内征召大量兵员,所以就将河内地区(今河南省黄河以北部分)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发入伍。
男子傅后不会立即上战场,而是要先在本郡县、国都、边关戍守,接受训练,有了一定军事素养之后才能真正上战场。能成为军兵的都是良家子弟,他们往往都识文断字,素质较高,这对军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十分重要。如果兵员需求量较大,则会征发刑徒、赘婿(大户人家招赘的女婿,当时地位类似家奴)、商贾、逋亡(擅自迁徙的流民)等。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国士兵写给家里人的信件
秦国朝廷的征兵文书到达各县后,各县县尉会按户籍征发兵士。这些兵士和他们家人的心情往往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兵士们极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建功进爵,为全家带来一大笔赏钱和田地,忧的是担心他们遭遇不测。不过,家里人还是会很快给兵士们准备好出门在外的必需品——钱。虽然兵器和粮食等都由官府统一提供,但衣服等生活必须品还是要自己花钱购置的。
开赴前线
各县征召的兵士会在县尉的带领下开赴本次大军的集结地。路上的吃住都由沿途各县解决,不同爵位和职位的人饮食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秦国的《传食律》,驿站给低级爵位和没有爵位的人每天提供一斗(约合今1.5千克)粗粮和少量盐;给中级爵位的人每顿饭提供一斗细粮、半升酱和菜汤;高级爵位的人根据具体爵位享受更优厚的待遇。据《墨子》记载,当时兵士们一天吃两顿饭。
在开饭前后,各级军官还要视察本部兵士的吃饭情况,主要是看有没有人混入兵士之中吃饭,因为一旦发生此类状况,后果会很严重。首先,混吃者需要缴纳罚金“两甲”,就是两副甲胄,折合铜币2688钱,要是混吃者无力支付如此巨额的罚金,也可以通过给官府提供劳役进行抵偿。《秦律》规定,劳役期间,如果需要官府提供伙食,那犯人每天的劳作折合为6钱,需要448天才能完成抵偿;如果犯人自己解决伙食,每天的劳作折合为8钱,那也需要336天。代价还是很大的。不仅混吃者有罪,与他共同进食的兵士要是不上报,也要被罚戍边一年;屯长、仆射等基层军官要是没能及时发现,同样要被罚戍边一年;县令、县尉等官吏也会因为失察而被处罚金“一甲”。这就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连坐和问责制度。
各县兵士到达大军集结地后会进行整编。什伍是军队的最小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屯长和仆射则是最基层的军官,屯长统领五十名步兵,仆射统领五辆兵车。他们之上还有百将、都尉、裨将、将军等。
整编后会给士兵们发放戈、殳、戟、矛、剑、弓弩等武器。如果士兵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武器上面还刻有文字。如戈的一面刻着“廿一年相邦冉造,雍工师叶”,另一面刻着“雍怀德”。意为这件戈是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由相邦(汉代之前称“相国”为“相邦”)魏冉督造,雍城(秦国故都)一名叫做叶的工师主持制造,一名叫做怀德的工人亲手打造的。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如果兵器质量出现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
刻有督造者和工匠名字的秦国兵器
秦国这次领兵的大将是白起。出征之前,秦昭襄王要先沐浴斋戒,在太庙向祖先祷告此事,而后在誓师典礼上赐给白起一系列物品:斧钺——军中最高权力的象征;虎符的左半部分——调兵的信物,右半部分在秦王手中;旗、鼓——用以指挥军队。仪式结束后,白起就率领亲兵卫队赶往集结地与大军汇合。
两军交锋
白起在秦军的行军路线上建立了许多补给站,这些补给站和秦国在晋南地区的一块块飞地隐隐连成了一条线——秦军的生命线,这条线的终点就是光狼城。《孙子兵法》说:“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虽然白起也善于从敌国劫掠粮草,但这条补给线依然是他打胜仗的最有力保障。
秦军远来,利在速战。所以稍作休整,白起就定下了决战时间。决战当天早上,白起下令杀牛犒军,官兵们按级别和爵位分配肉汤和酒。饱餐之后,白起指挥秦军在一片相对空旷的林地旁与赵军展开激战。随着鼓声响起,秦军开始列成整齐的方阵向前行进。盾牌兵和弓弩兵位于战阵的最前方,秦、赵两军的距离达到射程后双方就开始对射,将士们则冒着箭雨继续前进,直到短兵相接。
《尉缭子》记载不同的方阵有不同的旗帜和佩饰:“左军苍旗,卒戴苍羽;右军白旗,卒戴白羽;中军黄旗,卒戴黄羽。”这是为了便于军官和兵士相互识别。在喊杀声惊天动地战场上,各级军官通过军旗进行指挥,秦军兵士会紧跟自己所部军旗的指向前进。秦军军官们不直接杀敌,《秦律》规定,大夫一级的军官要是参与斩首,就要流放。《商君书》也记载,百将和屯长在战场不得参与斩首。军官们需要在混战中指挥兵士维持阵型,让各方阵协同作战。
在这场战争中,白起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巧妙运用疑兵、奇兵,在敌军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动突袭。赵军阵脚发生紊乱后,秦军抓住时机全力冲击赵军最薄弱的部分。赵军从小规模的溃败,到整个阵型陷入混乱,最后无法再组织起有效反击,赵军主将随即鸣金撤退。秦军则一直追杀到光狼城下方才收兵。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兵马俑的复原图
论功行赏
秦国被时人称作“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所以秦军回营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统计战果。《商君书》记载,百人队斩获敌军的首级超过三十三个就算达到指标要求,百将和屯长都能进爵一级。一般兵士则是斩首一级进一爵。在野战中,全军斩获的敌军首级超过两千就算达到指标要求,主将和所有军官都能获得赏赐。
所有进爵者会按照等级赏给相应的田地和铜钱。爵位的作用有很多:可以通过退还爵位来减免刑罚;如果父母或妻子因犯罪被罚为官府奴隶,兵士们还可以通过退还爵位来将他们赎为平民。如果应该进爵的兵士在之后的战斗中阵亡,其爵位由子嗣继承。战斗结束之后,相应的进爵文书会很快传递到兵士们户籍所在的各县,县里的官吏会在规定时间内尽快落实爵位。
爵位的诱惑力不仅能让秦军在战场上奋力搏杀,也会让秦军因争夺首级而大打出手。睡虎地秦简《封诊式》记载了一个案例,士兵丙为了争夺士兵丁所斩获的首级,用剑将丁砍伤,一名军官派手下将两人送到军法机关审核查验。《封诊式》没有记载案件的结局,不过这件事性质十分恶劣,士兵丙估计难逃死罪。
攻取光狼城
野战获胜之后,白起下令乘胜进攻光狼城。秦军攻城时会组织“陷队之士”,也就是“敢死队”,并会对最先登上城头的兵士予以重赏。《墨子·备城门》记载,当时常见的攻城手段有十二种:临(利用较高的器械跃上城楼)、钩(用飞钩攀爬城墙)、冲(用冲车撞门)、梯(架云梯攀上城楼)、堙(填塞护城河)、水(用水灌城)、穴、突、空洞(挖地道的三种不同方式)、蚁傅(如蚁一般密集爬城)、轒辒(能防金、木、火、石的一种牛皮四轮车,可运载士兵到城下作业)、轩车(瞭望车)。攻城一方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这些手段。名将白起更是能将这些手段的功效最大化,最终秦军攻下了光狼城。
根据《商君书》,攻城战中秦军要斩首八千级才算达到标准。《史记·六国年表》记载这次秦攻赵,“斩首三万”。白起等一干将领肯定是能加官进爵了。在攻城战中,守城的一方会发动城中男女老幼一同协防,城破之后,平民的伤亡肯定也会很大。加之秦国兵士都想斩获敌人首级,所以后世史家谯周说“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
战斗结束后,秦军还俘虏了大量赵国兵士。时人称秦军作战时“左挈人头,右挟生虏”,俘虏一名敌军可能和斩首是同等军功。根据《秦律》,俘虏的敌军士兵一般会被充作官府奴隶。
秦国杜地虎符(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得胜凯旋
这场对赵战争以秦军大获全胜而告终,不久,新来的官员和戍卒接替了光狼城的防务,白起则率领大军班师回国。大军达到指定地点后解散,兵士们将兵器和甲胄全部上交,有专职人员对这些兵甲进行登记和查验。一场大战下来,武器的损耗往往十分惊人。如果缴获的敌军兵器质量较好,则会被刻上秦国文字供秦军继续使用。
白起率领一部分兵士返回秦都咸阳,秦昭襄王为他准备了盛大的凯旋仪式。秦王要在太庙向祖先告捷,白起率兵士献上俘虏和敌军首级,同时大奏凯乐。祭告仪式结束后秦王大宴群臣,为白起庆功,叫做“饮至”。史官则会将这场胜利载入史册。
参考文献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徐富昌.睡虎地秦简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0.
张觉.商君书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6.
于振波.秦律中的甲盾比价及相关问题[J].史学集刊,2010(05).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