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秋风起,蟹脚肥!快看藏在兰江蟹里的富农“密码”
秋风起,蟹脚肥。连日来,永昌街道蟹塘里一派繁忙景象。选蟹、称重、打包,看着一只只肥硕的兰江蟹被装箱,蟹农们的脸上也乐开了花。据悉,为加快发展蟹产业,兰溪成立“蟹”逅美味共富联盟,推动实现了基层组织“联建”、养殖技术“联学”、发展思路“联谋”、销售渠道“联通”,助推兰江蟹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兰江蟹”品牌已成为兰溪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2021年,全市兰江蟹产量达350余吨,产值5000万元,亩均利润4000至6000元左右。
合作社带头
“遍地星”聚成“一团火”
一只,两只,三只……随着蟹笼拉网出水,挥舞着大钳子的兰江蟹浮出水面。眼前的场景,让永昌街道蟹农何林仙乐开了花。今年,何林仙30余亩的塘里养了3万多只螃蟹,目前长势良好,将于十月大批量上市,预计收益近50万元。
“以前,永昌的蟹农都是单打独斗,蟹品质参差不齐,产量很低。”何林仙表示,自从合作社成立后,兰江蟹养殖走上规模化养殖之路,经常有专家到蟹塘指导,蟹的个头品质也不断提升,蟹农口袋也慢慢鼓起来。
为破解“养殖小户”力量薄弱、动力不足等发展难题,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昌街道成立了李渔家兰江蟹合作社,积极探索“合作社+养殖户”的合作机制,将辖区16户养殖户打造成“兰江蟹共同体”,采取强强联手、多方联动、以强带弱方式,致力于走出一条合作创新的共富之路。
据悉,合作社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实施“月例会、季现场、年规划”议事制度,在技术攻坚、思路拓展、活动合作、成果共享等方面定期谋划合作。每月邀请农技专家“把脉问诊”,为“养殖小户”们统一提供最佳技术服务、争取最优政策扶持,还组织前往周边乡镇及示范地区学习取经,带动兰江蟹产业发展。
此外,当地紧扣“节庆活动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谋划“有戏有味‘蟹’逅夏李”节庆活动,开展“兰江蟹王”争霸赛、烹蟹宴擂台赛、爱心拍卖等项目,吸引游客千余人,切实提升了兰江蟹美誉度与影响力;百凤林村卡丁车越野基地新增“兰江蟹”垂钓项目后,农旅结合已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养殖户增收20余万元。
通过联盟“抱团取暖”,目前永昌街道共有蟹养殖户81户,养殖面积达2100余亩。
数字化赋能
“泥腿子”升级“智管家”
走进位于赤溪街道柳塘村的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只见渔业无人机负责投饵、用药,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池塘养殖水质环境,微孔底增氧设施根据水塘情况及时增氧。
“如今的兰江蟹,浑身透着满满的‘科技感’。”基地负责人孙华斌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基地进行了池塘标准化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养殖设备更新、养殖模式改进、尾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通过引入一系列现代化设备,现在,用一部手机就能及时了解水质等情况,科学投喂养殖,进一步提升养殖技术能力水平,切实达到了增加亩均效益、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
虽然还未上市,但从9月初开始,孙华斌就迎来了大批客商预定螃蟹,而且售价比往年上涨了40%左右。吃上“科技饭”,孙华斌对蟹养殖愈发充满信心。
摄影:王萍
近年来,为了养好兰江蟹,兰溪不断寻求更优解。通过实行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循环水工程、配套智能化设备,有效保证了生产安全和产品安全,优质的高标准池塘成为了螃蟹生长的“水晶宫”;尝试应用无人机开展饲料投喂、水体施肥、池塘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且具有高效安全、喷洒均匀、防治效果优良等特点;打造集机械化、数字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渔场示范区。目前,已建成占地800多亩的兰江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200万元。
一个个大动作、大手笔让越来越多的兰江蟹“走”上了市民餐桌,“兰江蟹”的品牌效益也“水涨船高”,不仅拥有本地客户群,新疆、天津、云南、广东等地的一万余名食客也被兰江蟹圈了粉,翘首等待兰江蟹上市。
谈到未来,兰溪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科科长李强说,兰江蟹品牌已经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目前,兰溪正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希望兰江蟹不仅能“钳”动乡村振兴新支点,更能推进生态养殖不断向着纵深前进。
原标题:《秋风起,蟹脚肥!快看藏在兰江蟹里的富农“密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