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松弛感,是最好的养生

2022-09-28 19: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最近,松弛感一词在网上特别火。

它源于博主@黑猫白袜子分享的一则故事——

一家人出门旅行,孩子的证件过期,无法登机,妈妈只能和孩子打道回府。

可剩下坐上飞机的家人行李,是挂在妈妈名下托运,由于妈妈没登机,导致行李全部退回。

一般人遇到这样的事情,要么大发雷霆,要么彼此埋怨。

但这家人却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泰然自若,一脸轻松。

就是打了个电话叫家人回来拿行李,全程氛围非常松弛。

这就是“松弛感”,它意味着允许一切发生,遇事不急,处世不躁。

在这个压力重重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因家庭琐碎而疲惫,因职场竞争而焦虑。

我们沉浸在对自己的高要求中,日复一日不敢喘息。

可那些真正幸福度高的人,都会把人生调成“松弛模式”。

你是否正在面临这样的状态:

遇到突发情况就束手无策,怨天尤人,生怕做错事;

哪怕已经很累,还是不敢停下,各种焦虑涌上心头;

心里总是害怕比不上别人,稍稍落后,就变得惴惴不安。

对于工作和未来总是胡思乱想,晚上经常失眠……

这就是紧绷感,我们总是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似乎要求越高,就越体面。

于是,父母连夜学习育儿经,寄希望成为100分家长;

职场人日以继日的熬夜加班,生怕被别人比下去。

殊不知,此举却让我们神经紧绷,陷入精神内耗。

知乎上,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年轻人名校毕业,能力不差,但他却活得非常焦虑。

PPT没得到老板赏识,他立马大为不悦,怀疑自己;

发消息给同事没回,他就反复打开聊天框,琢磨自己哪句话说错了;

哪怕接到一个很小的项目,都会犹豫恐惧,坐立不安。

渐渐的,他自己也陷入严重的精神内耗中。

著名主持人窦文涛也曾因为紧绷感,游走在崩溃边缘。

2003年,窦文涛主持《文涛拍案》节目,一炮而红,名声鹊起。

但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压力与焦虑,他曾经一天飞一个城市,忙到一天吃不着半口饭。

身上长了带状孢疹,录节目时全身乏力,皮肤灼热,疼痛不堪。

可他还要假装若无其事地工作,实在忍不住,就打电话给经纪人埋头大哭。

而后,擦擦眼泪,继续工作。

为了不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他也曾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100天没下过楼。

精神上的紧绷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抑郁症无处遁行。

英国心理畅销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说到: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己更强烈,没有任何一个法官比自己更严苛。

真正拖垮一个人,从来不是忙碌的工作,而是精神上的紧绷。

看似对自己的高要求,却不知是画地为牢,自我束缚。

只有放松自己的精神,张驰有度,才能轻松应对生活难题。

美国心理理疗师洛莉·戈特利布,曾讲述自己与松弛感战斗的经历。

结婚前夕,相恋8年的男朋友,突然提出分手。

洛莉犹如遭受晴天霹雳般,意志消沉,闭门不出。

在情绪的枷锁下,她患上抑郁症,整日抱怨自己命运多舛。

可成年人的生活就是,不论前一晚经历了怎样的血腥暴雨,第二天还得继续。

于是,她强迫自己重新开始。

用工作麻痹自己、约朋友聚会聊天、和家人共进晚餐。

一番治愈下,她终于忘掉了痛苦,也收获了未来。

通过考证,成了美国作家、优秀的心理学家。

她为《大西洋月刊》撰写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她的TED演讲也成了2019年播放率最高的十大演讲之一。

渐渐的,她的情绪越来越平稳,人生越来越松弛。

那些活得成功的人,内心价值感高的人,未必幸运。

他们只是会在出其不意的变化下打破情绪枷锁,迎来新生,活出自己。

就像樊登老师说的:

混乱、多变是世界的常态,我们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性,正确地应对它,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我有个朋友,人生前十年一直活得很紧绷。

作为人民教师,她工作体面,认真负责,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作为妻子、妈妈,她任劳任怨,把家庭打理得一尘不染,是家人眼中的“完美女人”。

我向她请教如何做到这么优秀,她的一句话让我格外震惊:

哪有什么事业家庭两不误,我整夜整夜的熬夜焦虑,既担心孩子考不上区重点、又担心自己无法升职加薪,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分裂了,非常痛苦。

说罢,她从头上抓出一大把头发:“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好在孩子上小学后,她开始调整自己——

家里大小事不再亲力亲为,把更多时间留给了自己去放松、体验。

对孩子的成绩也不再斤斤计较,以平等的身份带孩子从生活中成长。

哪怕在工作上,她也学会了顺其自然,尽人事听天命。

其实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数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身处战场。

工作,家庭,孩子,都要做到完美无瑕,否则就会迎来灭顶之灾。

可相比战胜其它的人和事,战胜自己才是一种成长。

与自己和解,保持松弛感,才是最顶尖的人生哲学。

2018年,加拿大温哥华机场。

正在等待转机的孟晚舟,突然遭到无理由扣押。

此后的三年里,我们除了看到孟晚舟铮铮傲骨,还看她对待生活的那股松弛感:

在扣押期间,孟晚舟怡然自得,保持着读书学习的习惯,有空还会和母亲孟军一起包饺子。

给父亲任正非的生日贺信,满纸都是“俏皮话”,信尾还附上自己的小名猪儿,尽显温婉大气。

和丈夫刘晓棕,出去散步,尽管被保安紧紧盯着,但是孟晚舟还是和丈夫有说有笑,闲庭信步,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靠着良好的松弛感,孟晚舟挺过在加拿大一次又一次的指控,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松弛感,是现代人的必修课,是我们和这个混乱且无序的时代对抗的武器。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修炼松弛感,以下三点建议给到大家。

1、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一个男人要搭飞机,去见客户。

但妻子和他说,今天是结婚纪念日,必须陪她。

他和妻子再三解释这个客户的重要性,可妻子死活不答应。

最后拗不过,他只好推掉客户,留在家里陪妻子。

妻子开心了,但他却损失了一张几千万大单,男人觉得很难过。

但是这时,电视里传来男人将要搭乘的飞机失事的报道。

男人和妻子喜极而泣。

曾仕强先生曾经说过:

“世上发生不好的事情,都是在老天帮你。”

有时一件事看起来是坏事,可换个角度想,也可能就是好事。

2.拐点自律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拐点理论:任何一段上升趋势的开始,一定是从位于最低处的某个点延伸开来的,低谷不是结束,而是新一轮增长。

眼科医生陶勇,在诊室被人持刀砍伤,身受重伤,心灵也受到极大的伤害。

然而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听从医生的安排,每天按时吃药,坚持做康复运动。

他说:

被砍伤后的两个月里,是人生最黑暗和沮丧的两个月,但是鬼门关里走一遭,老天爷留了我一条命,可能是让我继续给大家服务。

陶勇医生把低谷当作成长,把悲惨当作命运的转弯与成长,这样的人往往都拥有“拐点自律”。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遭遇低谷与失落。

唯有低谷中自律,自强,才有可能攀上生命高峰,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3.破局思维

司法考试时,罗翔老师遇到过一个让他非常感动的学生。

这位学生高考没考好,这时有人跟他说:你只要交钱,就可以先上车后买票。

学生信了,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书。

有学生证,有饭卡,有班级,每次考试都一模一样。

四年过后,也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但这张毕业证却是假的。

与此同时,他考上了研究生,法考也通过了。

但最后因为毕业证是假的,考研作废了,法考也作废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崩溃,会抓狂,会自暴自弃。

但这位学生怎么做的呢?

他没有花很长时间内耗,短暂地哭了一会儿,紧接着以最快的速度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办法。

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去自考本科,然后又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参加法考与考研,最后全部通过!

正如《破局思维》里说的:

只有没想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解锁生活中很多困局的钥匙,就在思维,思维一变,就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边的行为会跟着变化,最终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经常面临工作或学习的死局。

不破不立,只有改变思维,打破僵局,才能拥有更广袤的世界。

毕淑敏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中写道:

要像烟灰一样松散。只有放松,全部潜在能量才会释放出来,协同你达到完美。

压垮一个人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情绪。

情绪紧绷的人,内心就是一座牢笼,把自己困于方寸之地;

情绪松弛的人,人生就是辽阔平原,让自己处于自由宽广。

人活于世,挫折常有,没有谁比谁更幸运。

有的人之所以幸福快乐,是因为他们把心态调成了松弛模式。

心态松了,路就平了。

原标题:《松弛感,是最好的养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