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月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致命爱人:家庭凶杀案中的两性关系
《1914:世界终结之年》
[澳大利亚]保罗·哈姆著,杨楠译,方尖碑|译林出版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漫长的19世纪”画上了句号,使1914年成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道重要分水岭。从长远来看,俄国革命爆发、《凡尔赛条约》签订、纳粹主义崛起、冷战格局形成……20世纪的诸多重大事件都肇始于此。本书立足新的文献资料,回望那个充满不安的年代,揭示了当时的世界如何一步步走向撕裂和瓦解的。
《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民族主义、世俗化与现代中东的困境》
[美]福阿德·阿贾米著,钟鹰翔译,理想国|当代世界出版社
在本书中,黎巴嫩裔学者福阿德·阿贾米从政治、文化、文学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历史。他沿着哈维、阿多尼斯、迈哈富兹、穆尼夫等阿拉伯知识分子的生命轨迹与思考路径,讲述了这个伟大坚韧的民族数十年来经历的振兴与磨难,试图回答一个已被苦苦思索了近一百年的问题: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波普主义》
[美]安迪·沃霍尔,[美]帕特·哈克特著,寇淮禹译,艺文志|上海文艺出版社
波普艺术,鲍勃·迪伦,地下电影制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尔。他的工作室,那个以“工厂”之名为人所知的曼哈顿敞间,正是整个六十年代文化圈的枢纽。《波普主义》以幽默坦率的爆料,为那改变世界的十年留下了一份终极的内幕记录。
《波斯锦与锁子甲:中古中国与萨珊文明》
韩香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萨珊波斯与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大文明策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本书利用多语种文献以及中西方考古文物资料,探讨了萨珊波斯与中国的互动关系,以及双方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的转译与适应等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小到物品、物种等的交换与交流,大到技术、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力图修补中外文明交往史上这块模糊的拼图。
《重说工业革命的经济史》
[挪]克丽丝廷·布鲁兰等编,马国英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工业革命并不只是蒸汽时代、棉花时代或者钢铁时代。它是一个真正的进步时代。本书通过四位历史学家的研究,反映了全球史学家马克辛·伯格在她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中所关注的经济史领域,帮助读者了解是什么加速了工业革命,是什么为英国“赢得了世界”。
《腓力二世传》
[英]杰弗里·帕克著,陆大鹏、刘晓晖译,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腓力二世是西班牙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国王,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帝国——“日不落帝国”的统治者。他统治国家长达数十年,但只享受过六个月的和平。杰弗里·帕克为腓力二世统治失败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解读:他的帝国过于广阔和分散,所以才无力维系?或是拥有更优秀的政治才干和性格特征的人才更适合治理这个帝国?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美]托马斯·库恩著,伊恩·哈金导读,张卜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书中首倡的“范式转换”,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
[日]毛利嘉孝著,耳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本书循着音乐研究中经常缺失的政治、经济视角,自“流行音乐纯粹只是音乐”这样的观点中跳脱出来,从全面包裹着流行音乐的整体社会性脉络出发来对其进行重新思考。
《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
[法]吕西安·戈德曼等著,张亮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精选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学界有关卢卡奇的经典研究论述,系统展现卢卡奇各个思想发展阶段、各个思想发展维度的国际学术共识,努力为国内卢卡奇研究提供学术支撑。《卢卡奇研究指南》三卷本分别对应卢卡奇早、中、晚期的思想。
《没有我们的世界》
[美]艾伦·韦斯曼著,王璞译,新经典|上海三联书店
异常高温、气候危机、病毒肆虐,如果我们没有明天,世界会变得怎样?艾伦·韦斯曼以惊人的想象力、遍及各大洲的考察、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描绘了人类消失后的未来图景。人类消失,自然将会刻不容缓地收回它的失地,动物重返城市、欧洲变为森林、猩猩占领地球。人类对于地球并非不可或缺,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清末民国人口贩卖与家庭生活》
[美]任思梅著,施美均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研究清末民国人口交易的实现机制及其背后的社群和亲属网络。作者运用大量一手史料,将个案与群像相结合,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如何将人口贩卖视作普通的交易事件。在审视关于奴隶和人口贩卖的法律辩论和精英话语的同时,也深入到了人贩子和受害者个体的世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全面的处于历史变革中的底层人口流动图景。
《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
[德]弗兰克·特伦特曼著,马灿林、桂强译,后浪|九州出版社
本书从全球三大消费模式起,叙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消费的理念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对社会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之后的发展趋势。作者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对我们不懈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这一全球挑战提出了长远的看法。
《商业社会中的政治: 让-雅克·卢梭和亚当·斯密》
[英]伊什特万·洪特著,康子兴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学者们通常强调两位伟大的18世纪思想家卢梭和斯密的对立,卢梭被视为现代性的批评者,而斯密是一名辩护者。然而,伊什特万·洪特在他们的著作中发现了显著的共性,通过在斯密与卢梭的理论关切的相似性上建立的论证,洪特展示了商业社会与现代政治的相关性——民族国家的政治、全球商业、国际竞争、社会不平等和民主责任。
《甚至还未过去》
[美]托马斯·萨格鲁著,叶一译,一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涉及的是种族这个美国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提纲挈领地呈现了美国社会种族方面的全貌,并清晰地梳理出了美国种族问题发展的历史。本书告诉我们,那种认为奥巴马的当选意味着美国进入后种族时代的论点过于乐观,美国依旧深陷种族的悖论,承受着种族分歧的重负,并不能指望黑人总统本身能为美国社会带来根本的改变。
《数字断联》
[美]罗伯特·W.迈切斯尼著,张志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的核心关注是:资本主义、互联网和美国的治理危机,三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数字革命这一带有进步色彩的技术革新,在现实中如何一步步褪去其梦想光环,给美国带来深刻的时代危机?作者基于政治经济分析,展现互联网被资本主义塑造和驯化的历史过程,以及其中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政策斗争。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
[美]艾尔曼著,高远致、夏丽丽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通过对横跨元明清三代、千余种科举相关史料的研究分析,艾尔曼对科举制度的探讨修正了很多我们先前对于这一考试体系实际运作过程的看法,其中既有对科举作为政治和文化组织运作的分析,也有对科举在被现代改革者们无情废止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无法预料之社会后果的反思。
《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传播 : 为新观众“设计”自然》
[加]伯纳德·莱特曼著,姜虹译,万川|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是研究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科学传播,作者探讨了30多位高产、有趣和颇具影响力的科学普及者。这项跨学科研究涵盖了科学、宗教、性别、文学、出版和视觉文化等众多学术领域,对科学知识的市场、宗教与科学的张力、科学职业化与文化权威的角逐、科学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意识、进化论的传播和争议等议题提出了全新见解。
《我在中国二十五年——〈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回忆录》
[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著,邢建榕、薛明扬、徐跃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他是斯诺的老板,支持了《红星照耀中国》的采访与出版。他是著名的西方观察家和评论家,是《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约翰·本杰明·鲍威尔。他于1917年以新闻记者身份来到上海,亲历、见证了近代中国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后遭日军迫害,作为交换战俘回到美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写下了这本他眼中的近代中国回忆录。
《以色列简史:1897—2011》
[英]马丁·吉尔伯特著,扈喜林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历史学家马丁·吉尔伯特爵士在本书中,搁置固有观念,讲述了以色列富有希望和建设成就的起源、演变过程。用2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历史档案,完整记录了以色列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以色列人民的生活,再现了以色列建国之路,以及在中东战火之下,以色列人努力寻求和平、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英格兰史六部曲》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著,王喆、赵国新等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以恢弘的笔触书写出英国所经历的历史进程:从封闭的岛国,借助宗教改革、议会制度、技术与思想的革命、贸易与殖民扩张,逐步成为领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以及在帝国衰微的今天,又如何重新在战后的新秩序中定位自己并继续影响世界。
《友谊的辩证法:阿多诺、本雅明通信集1928—1940》
[德]西奥多·阿多诺、[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刘楠楠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德国20世纪举足轻重的两位大思想家,本雅明和阿多诺之间的友谊一直被学界津津乐道。本书收录了两人留存至今的全部121封信件,并附有详细注释。这些书信记录了两人非同寻常的深挚友谊和思想碰撞,从侧面描绘了一幅动荡时代的历史画卷,见证了犹太知识分子在黑暗历史时期的悲惨遭遇。
《致命爱人:家庭凶杀案中的两性关系》
[英]简·蒙克顿·史密斯著,尹晓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亲密伴侣凶杀案在全世界导致大量女性死亡。杀手不会突然失控,而对于家庭暴力,人们惯常的态度却是:既视而不见,又拒不相信。犯罪模式学家简·蒙克顿·史密斯为此专门将家庭暴力案中逐渐升级的凶杀风险分为八个阶段,即本书核心内容“凶杀时间轴”。这部作品为及时干预家庭暴力从而拯救更多生命提供了各种策略。
《中国的变法:黄遵宪与日本模式》
[美]蒲地典子著,闾小波译,凤凰出版社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黄遵宪的成长历程以及出使日本、美国等国经历。通过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著作,作者揭示了黄遵宪对日本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的全方面敏锐观察,对国际政治与东亚局势的深度思考。作者广泛利用日本与美国方面的材料与黄氏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黄遵宪文化观念的转变。
《中世纪的面孔》
[法]雅克·勒高夫主编,申华明译,商务印书馆
本书由中世纪史专家勒高夫领衔,选择了112个中世纪著名人物,通过人物小传和相关的同时代艺术资料如绘画、雕塑等,带领读者探究中世纪——这一极具创造力的历史时期。这些来自中世纪的面孔——包括女性和虚拟人物如圣女贞德、侠盗罗宾汉等,共同塑造了与大众认为的黑暗印象大相径庭的、另一种中世纪的面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