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吃了贵州八分熟的稻米,家里的米饭再也不香了

2022-09-28 0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秋天,是最让人有幸福感的季节。

每年这个时候,稻谷丰收,田野里、山林间到处都挂满了金黄的果实,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在中国,人们对“丰收”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南方小城江西婺源和安徽歙县,生活在山区的村民,会将丰收的农作物用竹篾盘架晒在房屋前后的窗台、屋顶。这种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图源/视频截图

在两江交汇的北国边境,又是另外一种风景。一年一度的大马哈鱼洄游节,是生活在黑龙江畔的赫哲族人为了庆祝大自然的馈赠举办的节日庆典,每逢这个时候人们会欢聚雀跃的喊出“达依马哈”,意思是说定时往来的鱼儿到了。

图源/视频截图

而在云贵高原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的水功村,居住在这里的水族群众有着“吃新米、庆丰收”的传统习俗。他们会放下手里的工作,把八成熟的稻谷收割,做成糯米饭;再身着节日盛装,通过赠送红鸡蛋、跳水族舞、唱水族歌、吃长桌宴等方式,与八方游客互动联欢,载歌载舞、共庆丰收。

图源/荔波资讯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水功村,来感受下他们在丰收季节里的喜悦和风俗。

水功村,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是一个总人口仅968人的少数聚集村,村里居住有水族、布依等少数民族,是贵州省知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

荔波地理位置特殊,拥有地球同纬度上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87.54%。这里奇山秀水,气候温暖湿润,是天然屏障,有水族人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

荔波小七孔景区

每年农历八月,水功村会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米节”。

新米,也就是当季熟成的新鲜稻米,但水族人在“新米节”食用的稻米却只有8分成熟。

在过去,因为粮食紧张,往往稻谷还没成熟,粮仓的储备就不够了,为了能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水族先辈们只好提前收割一部分新米,得以食用。

水族人的生活离不开米,所以水族的先人们就把米尊称为“米神”,它是可以救命的神。

如今,水族同胞的日子越来越好,但这一习俗却延续下来,每到丰收的季节,水族人就要用各种方式来祭拜米神,以此表达对先辈的敬意,新米节也由此形成。

这一天,水功村水族人常大哥夫妇起了个大早,他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新米节割稻捕鱼。

大鱼是节日宴席上的主菜,而必不可少的主食自然是新米,妻子常大嫂一早就已经在糯稻田开始了采摘。

梯田种植的稻谷不适合机械化收割,这种传统的摘禾刀更适用。

常大嫂掌握着娴熟的收割新米的技巧,她将摘禾刀刀绳缠于手掌,将刀片握于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一拉一拽间,靠着腕力完成摘禾。

摘下来的稻谷只有8分熟,没有全硬,用手指轻轻一捏,很容易掰开,还稍微带一点水分。

这样的新米采摘后,要当天加工出来,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参加新米节的客人吃到新米。

明天就是新米节了,常大哥与妻子需要抓紧时间制作。

将稻穗直接放入锅中煮,这已经是烹煮米饭经验之外的方法了。

而这仅是制作炕糯的第一步,待谷粒微裂,还要取出晾干,再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将晾干的稻穗,平铺在锥形的垫板上,这样的设计确保柴火烧不到炕箩,还能起到受热均匀的作用。微火烘干的过程,需要花上三个小时时间。

等待的时间,常大嫂要用稻杆编织“羹嘎”,这是盛放新米的器皿,只有过新米节的时候,水族人家才会编织使用。

烘干的稻穗,接下来迎接它的就是脱壳。

在经过三个小时的等待后,谷粒已被烘干,常大嫂将稻谷取出,用木槌敲打稻杆至谷粒脱落。

到了舂米环节,这是最原始的谷物脱壳方式。

只见常大哥一只脚有节奏的踩着木槌,上下间,便将米粒与稻壳分离,取其精华而食,这是古人长久劳作经验的积累,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待到簸尽糠壳,得到的新米,色泽金黄,这是水族新米节的必备佳品。

水功村得早晨,在新米节的忙碌中醒来。

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稻谷清香,人们忙着杀猪宰牛,迎接节日的到来。

农耕民族共同劳作的经验,也在节日中被唤醒,大家不分你我,为摆长桌宴席准备着。

常大哥家的炕糯也开始下锅,糯食因其耐饿,长置不馊的特点,一直为水家人所钟爱。

煮完的新米放入甑子,等待远方得亲朋来品尝。

客人陆续到来,热情的常大哥开始烹制韭菜包鱼,这道宴席上的主菜,他每年都要亲手制作。据传,水家人用九种草药和鱼制作成能治各种疾病的药方已失传,用韭菜代替九种草药,制成佳肴“韭菜包鱼”来待客,一直相传至今。

韭菜代表长长久久,鲜鱼代表年年有余,这也是水工村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渴望。

寨老们尝过新米后,长桌宴才算正式开始。

在这张长达几十米的长桌上,汇集了炕糯、韭菜包鱼等水功村独具特色的水族食物。

人们依次排开,举杯畅饮,享受着属于他们一年辛苦劳作换来的美食。

春种一粒,秋收万颗。

古老而常新的老祖经验,在新米节中薪火相传。

朴实无华的稻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是属于水族人民财富,也是他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传承。

- END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