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龙场之悟中的王阳明|守住一颗旷达心,走出人生困境
1508年,36岁的王阳明开始了生命中的至暗时刻。说起来,适逢他的本命年。
这一年,他被贬谪到贵州龙场,担任龙场驿站站长(龙场驿驿丞)。
“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这是《阳明先生年谱》里对龙场的描述。这里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在这个小村落里住的还大多是少数民族兄弟,语言也不通。
在这个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王阳明居无定所、缺衣少食,遭遇如此困厄,但他却始终抱持着“道自升沉宁有定,心存气节不无偏”的坚定信念,耕种,修炼,讲学,悟道……
王阳明在《瘗旅文》中,坦陈了自己的心得: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二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挫折是人生的催化剂。恰恰也是在这样艰险的环境中,让王阳明有足够的时间沉淀内心,用理智的坚持和忍耐为自己赢得了生机,完成了生命中的“脱胎换骨”。
在经历了对朱熹理学的质疑之后,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的主张,宣告了“心具万理,知行合一”的心学本体工夫论体系的诞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之悟”。
所有的经历或许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正德元年三月上旬,阳明怀着一腔“投簪实有居夷志”到达龙场驿,开始了居夷处困的生活。
龙场驿离贵阳治城西五十里,在群山万壑的包围之中。自从洪武中奢香开赤水乌撒道通乌蒙,立龙场、陆广、水西、奢香、金鸡、阁雅、归化、威清、谷里九驿,这条长长的驿道便成为贵阳与水西之间东西交通的要道和联系苗民汉人的纽带,苗、汉民杂居,九驿中唯龙场驿、陆广驿在贵阳界内,已经是一个逐渐“苗俗化衣冠”的地带。阳明并不是编管或流放的囚犯,他毕竟是龙场驿的驿丞,大小还是个官,又是从京都下放的名人,无辜的谪臣,他自称“却喜官卑得自由”,所以地方上的官民对他还是尊敬有加,在生活上尽量给予照顾安排。刚到龙场驿,一时没有住处,就先造了一座草庵给他临时居住。同僚们都来问讯祝贺,开怀醉饮。
耕种
这时正逢春末青黄不及断粮的时候,阳明主动提出请学于农,学陶渊明一样躬耕陇亩,种田南山,下地干活。
阳明实际是以驿丞的“地方卑官”带头耕稼,学夷俗火耕,同时推广华夏的农耕之法,进行“贫寡发余羡”的春荒救济。他自己在躬耕田亩的实践中也懂得了农稼“物理”,“物理既可玩”,真正体会到了“格物穷理”、“随处体认物理”的真谛。带头耕稼成了阳明到龙场驿践行居夷化俗之志的首善之举。
修炼
但是身处贬谪困境的“阳明山人”尤忘怀不了“默坐澄心”、“静入窈冥”的心我修炼。所以他一到龙场驿,就寻找可以静坐修炼的洞穴。他先在东峰发现了一个叫东洞的石穴,高敞深广,洞岩上建有僧寺与文昌阁。于是他就把东洞改名为“阳明小洞天”,从草庵移居到洞穴中。这个阳明小洞天既是他的起居之室,也是他的修炼之所。
阳明选择石穴居住,并不是因为龙场驿穷到没有住房供他家居,也不是因为当地苗民蒙昧到还不会范土架木造屋,更不是要浪漫地学过上古先民的洞穴野处生活,而是作为“阳明山人”的他要“豹隐文始泽,龙蛰身乃存”,从他把东洞改名为“阳明小洞天”来看,显然他是要像在绍兴阳明洞中一样在阳明小洞天中端居静坐,进行“默坐澄心”、“真空炼形法”的修炼。
为了静坐导引修炼,阳明很快又在阳明小洞天附近找到一石洞,也宽敞高深,可坐上百人。他便将石洞取名为“玩易窝”,在洞石上镌刻“阳明玩易窝”五字,洞口也镌刻上“阳明小洞”四字,表明这个石穴既是他玩《易》用《易》的阳明洞,也是他静坐澄心修炼的阳明洞。道教的内丹学本来就是借用《易》学的卦爻思想体系建构起来的,在玩易窝中,阳明奇妙地把用《易》占《易》同静坐修炼的实践结合起来,儒家《易》学同道教内丹修炼学珠联璧合。
阳明在玩易窝中,俨然把自己看作为一个“甘囚奴,忘拘幽”的周文王在演易卦,但他的玩《易》用《易》却落实到他的静坐导引的修炼实践中,所以能“函六合,入无微,茫乎其无所指,孑乎其若株”,最终达到了“精粗一,外内翕”的修炼境界(万物一体,我道合一),也成为直接开启他的“龙场之悟”的心钥。小小的玩易窝与阳明小洞天不仅是他静坐修炼的洞天福地,而且也是他读经求道、反思宋儒之学、顿悟心学的精神逍遥游的天地,他的《五经臆说》就是在玩易窝与阳明小洞天中写出来的,他的“龙场之悟”也是在玩易窝与阳明小洞天中“日坐石穴”、“澄心精虑”中豁然顿悟的。
讲学
阳明贬谪到龙场驿不仅抱着个人修道自悟的信念,而且更怀着为民居夷化俗的“君子儒”的志向。他是作为一个以倡“圣贤之学”闻名天下的理学家贬谪到龙场驿,从贵州地方官民来说,他们自然最希望阳明能在南夷民间讲学教学,培养诸生,教化百姓,传播推广中原文化。这正同阳明居夷化俗的志向抱负合拍。所以阳明到龙场驿只一个月,到四月中,驿地夷民就为阳明构建了龙冈书院,请阳明主教书院。龙冈书院在龙冈山下,书院中建有西园,是阳明的起居之所,他从草庵搬居到了西园,生活终于安顿下来。
“龙冈”是取诸葛亮隐居卧龙冈的故事,阳明有自比孔明之意,要在龙冈山下潜隐,学做许由、子游、颜回、管仲、乐毅、庞统一流的人物。夷地如故乡,不知夷居之陋。
在龙冈书院中,建有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等,都是为书院来学诸生而设,鲜明表明了书院培养“君子”的教育宗旨。何陋轩是诸生来集问道之所,轩名为阳明所取,是发挥孔子“君子居之(九夷),何陋之有”的思想,他专门作了一篇《何陋轩记》给诸生看。在阳明看来,中原华夏貌似典章礼乐文明灿烂鼎盛,但是自古及今的当权者们蔑弃道德,专用法令,专制独裁,法网严苛,极尽杀戮残民的权术,人心谲诈奸猾,浑朴尽失,礼俗已是恶陋;而边地夷民反倒是原始淳风未泯,淳朴天性犹在,可以启蒙教化,行礼化俗,何陋之有。所以君子才欲居九夷,以居夷化民为乐,不以“陋”视夷地夷民夷俗。阳明便在君子亭四周种上了象征“君子”的竹子,又作了一篇《君子亭记》,进一步发挥君子居夷不陋的思想,提出了居夷君子的四大品格。
阳明说的“君子”就是指君子儒,他自己以这样的君子儒自期,他在夷地的书院主教讲学,也是要培养这样的君子儒。书院中的“君子亭”,成为君子儒的崇高象征。阳明描绘这种伟岸的君子儒:持敬以直内,虚静而若愚,遇屯而不慑,处困而能亨,顺物而能当,守方而不拘,意适而非懈,气和而能恭。在这里阳明其实不仅塑造了一个居夷处困的贬谪者的形象,而且更塑造了一个居夷化俗的心学大儒的形象。
悟道
阳明的“大悟”是针对朱学而言,他的“龙场之悟”就是悟朱学之非、心学之是,实质上是一个“是陆非朱”之悟。
阳明认为既然心即理,心即太极,心具万理,心含万物,所以吾性圆满自足,理在吾心,心外无理,自然不假外求,毋须向外格物求理,而只须自求其心,格正心中之理。这是一种宏大开阔、易简直截的心学本体工夫论之悟,在这种对“格物致知”的大悟中,又包含了本体论之悟与工夫论之悟两大悟:
(1) 在“格物”上,阳明悟到“心即理”作为一种心学本体论,是认为理在吾心,格物是格正心中之理,不是格外物之理,于是他把“格物”解释为“正心”;
(2) 在“致知”上,阳明悟到“致知”作为一种心学工夫论,是“知”,也是“行”,知即行,行即知,致知即行知,于是他把“致知”解释为“知行合一”。
在“格物”上,朱熹以理在物中,把“格物”解释为向外的“穷理”(格外物之理)。阳明一反朱熹之说,以理在吾心,把“格物”解释为向内的“正心”、“正念头”。
在“致知”上,朱熹提出了敬知双修,将知与行分为两事,主张先知后行,行而后知,知行循环交互为用。阳明一反朱熹之说,提出了知行合一,知即行,行即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一如同体。
“龙场之悟”的觉醒,也使阳明陡然生起了担当一代心学道统圣人的使命感与勇决心。
正德四年八九月中地震、天象灾变不断,荒于嬉戏的武宗栗栗危惧,被迫下诏求言,起用“言士”。正好阳明在平阿贾、阿札之乱中以建言立功,完全符合武宗的“言士”标准,徐文华适逢其时把阳明的“言士”功绩报到朝廷,被武宗看中。无奈这时武宗的“内阁”全为奴颜媚事刘瑾的“阁老”们所把持,正是这班阿顺刘瑾的“阁老”阻遏了阳明以“言士”进京任职,只给了阳明一个小小的庐陵知县敷衍了事。武宗自食了起用“言士”的御诺,只含糊留下一句“(明年)冬间入觐”的话,虚情慰抚了一下失落的阳明。
阳明的功升庐陵知县,宣告了他的罪臣贬谪生活的结束。处险地而反求吾心,自反而缩;处困境而不变其志,不改操守。阳明就是这样在龙场驿的谪地困境中不屈地挣扎着,忧时不负君臣义,抱着“道自升沉宁有定,心存气节不无偏”的坚定信念,踏着格物正心的觉悟之路,他走出了龙场驿,又回到时代的“风波”中搏击奋进,亦开始了他的超越陆九渊心学的“良知之悟”的心路探索历程。
今日荐读
《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
束景南著
分上、中、下卷,历时50年写就
《王阳明:“心”的救赎之路》
束景南 著
《阳明大传》精华本
王阳明的伟大在于超越传统儒家
狭隘的忧君忧国忧民,
上升到忧人忧心忧道
创立致良知、
复心体的心本哲学体系
人人通过致良知的工夫,
复归善,实现"心"的救赎
摒弃500年来种种“谜案”“误解”“偏见”“前见”
凭史料说话,据事实立论
历时50年写就一部王阳明思想大传
作者简介
束景南
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导
专攻儒家文化,早年研究朱子学,出版有《朱子大传》《朱熹年谱长编》《朱熹佚诗佚文全考》等著作,《朱子大传》获得第七届中国图书奖、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朱熹年谱长编》获浙江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1999—2001年度优秀图书一等奖,《朱熹佚诗佚文全考》获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在阳明学研究方面,出版有《阳明佚文辑考编年》《王阳明年谱长编》《王阳明全集补编》等,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阳明学研究论文。其中《王阳明年谱长编》《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分别获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和二等奖。
原标题:《龙场之悟中的王阳明|守住一颗旷达心,走出人生困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