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凡十年·交通篇丨湘潭交通运输工作十年“答卷”

2022-09-26 0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交通篇

大道如虹腾飞起

——湘潭交通运输工作十年“答卷”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涛 通讯员 陈石

大道如虹天地宽,车轮滚滚畅通途。从“黄金水路”到“超级大道”,从边陲小镇到城市中央,过去十年,与速度有关的故事时刻都在湘潭上演。

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将农户的粮食、蔬菜运往城市,智慧立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民众通勤办事提供便利,内联外畅的交通运输网络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湘潭交通运输越来越便民、安全、绿色、智慧,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湘潭速度”越来越稳、越来越快。

电动新能源出租车上线。

建设有力“强筋骨”

湘潭县青山桥镇因皮鞋而闻名,享有“中部鞋都”的美誉,但这个被戏称为“湘潭小西藏”的偏远乡镇,曾一度因为交通落后而发展遇阻。过去,青山桥镇百姓出行只有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窄、陡、弯不说,加之路面年久失修,已是破败不堪,偏远地方驾车进城甚至要颠簸三四个小时。为此,镇里不少制鞋企业外迁,前往交通便利的县市。

2017年,湘潭县着手打造一条拉通青山桥镇镇区到许广高速的二级公路,希望通过公路衔接改变当地交通不便的现状。2020年1月20日,青山大道通车,道路全长6.78公里,宽12米,它连接了青山桥镇镇区、园区与许广高速,打开了当地发展的“咽喉”,这直接改变了镇区5万多人的出行方式,以及产业园区30多家企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青山大道的通车,青山桥镇区和工业园区到许广高速只需10多分钟,进城时间更是从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如今1个小时。

青山桥镇是湘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的一个缩影。根据统计,过去十年,我市交通累计完成固定投资352.22亿元,新增(含改扩建)公路里程100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里程达79公里,形成了“三纵两横三支”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六纵七横三支”的综合路网体系;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0000公里,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达100%,开启了从“村村通”到“户户通”的新篇章,兑现了“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承诺;过去十年,我市国省干线水泥路面“白改黑”里程共计实施121公里,危旧桥梁改造达到100%,国省干线优良路率达到96%,国省道水泥、沥青混凝土铺装率达到了100%,路面通行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十年间,我市公路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干线为脉络、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公路网,构筑起一个干支相连、县乡互通、纵横交织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立体路网体系,成功创建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经过治理后的湘潭港河畅水清。

 

工作人员对G107国道进行养护。

多式联运“通脉络”

张琳是湘潭市一家私企的上班族,随着城际铁路的开通,她前往长沙吃喝玩乐的频率逐渐增多。“我每次出门都先乘坐公交车,然后再转城际铁路前往长沙,这样一趟下来不仅车价实惠,出行也特别快捷,真切感受到了湘潭越来越发达的公共交通。”张琳说。

长沙人熊婕比张琳更依赖发达的公共交通,由于她的工作地点在湘潭北站附近,所以每天早晚她都选择坐高铁上下班,单次车程大概只需要10多分钟,交通的便捷程度超乎想象。熊婕说,如果没有高铁,很难想象自己会选择在另外一个城市就业,然而现在却成为了日常,高铁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人民交通为人民。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湘潭北站正式建成通车;2016年12月26日,长株潭城铁正式投入运营;今年9月16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全线“车通”。过去十年,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多元立体,湘潭市民出行方式越来越便捷,交通更是让湘潭与其他城市的自然禀赋、产业发展、人缘文化更加亲近。

从城市内部循环来看,湘潭公交出行分担率稳步提升,绿色出行渐成新风。过去十年,我市先后实施国有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城市公交资源整合,持续推进公交线网优化。据统计,我市城市公交线路从十年前的58条增至如今的90条,公共汽车数量从十年前的989台,增至如今的1365台,清洁能源率达10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公交覆盖面积达到224平方公里,公交线网总长度增加约145公里,实现了城区乡镇、建制村的公交全覆盖。此外,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全市行政村通客运(公交)班线车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湘潭市搭建了全省首个“一站式”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市民可以在“掌上”随时获悉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车辆等公共交通实时信息,实现了从“坐等公交”到 “人车相约”的转变。

S219湘潭桐子坪至姜畲公路改建项目。

行业升级“促循环”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企业所有货物实现了不露天、不落地,同时经处理的雨污水直接流入城市污水管网,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这是2022年华源港口的真实写照,而就在一年多前,这家港口码头企业因为满地煤灰的“黑历史”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批评。

在督察组发现问题的第二天,华源港口就全面启动清淤清污、搭建防尘防淋钢架棚、新改扩建环保设施设备、加强现有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升级改造雨污分流工程等,最终企业实现了华丽蜕变,企业也步入现代、绿色、规范的发展新路子。

在我市运输行业,像华源港口这样实现转型的例子还有很多。过去十年,湘潭交通运输行业紧盯“智慧、绿色、科技创新”,坚持转型升级,行业发展动能日益壮大。2016、2017年,我市集中对湘江湘潭城区段133艘三类隐患船舶进行整治,全面消除水上安全隐患顽疾;2020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全面完成了30处非法码头渡口整治任务,湘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精神;2021年,湘潭完成铁牛埠码头、河西中心港区和易俗河港区等港口码头污染整改工作。

一系列举措让湘潭水运发展从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成为湘潭运输行业新的支点。据统计,我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从2012年的1155万吨跃升至2021年的2046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从263950万吨提升至316205万吨,公路货运量从2012年的6984万吨提升至2021年的7286万吨,水路旅客运输周转量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

新能源公交车助力“绿色交通”。

管理创新“展新貌”

就在过去几年内,湘潭市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执法模式实现了历史转变。过去,执法人员主要依托路面执法打击超限超载车辆,但是现在执法人员可以凭借非现场不停车检测系统及综合治超管理平台,自动筛选出路面上涉嫌超限超载车辆,并且如果车辆涉嫌出现故意遮挡车牌、污损号牌、压线行驶等规避超限超载处罚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还可以将相关信息移送到交警的信息中心,交警部门再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罚。整个处理过程几乎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同样,也得益于现代科技,“两客”(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车辆的管理也进入了智能化时代。在“两客”车辆智能监管平台的“监视”下,驾驶员的一举一动都被“电子眼”盯着,一旦出现打瞌睡、抽烟、不规范变道、车距过近、未巡检乘客安全带等行为,系统将直接把信息发送给交通执法人员。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3套治超非现场执法不停车检测系统,完成全市64家重点源头企业和28家15万吨以下源头企业现场设备安装和联网,从源头上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管控,实现治超工作从“人治”向“技防”转变,全市境内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和高速公路入口超限率均稳控在0.5%以下。

此外,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推动出租车行业规范绿色发展,实行了以公司化管理为核心的行业改革,依法规范出租车公司服务行为;全力组织出租车企业和驾驶员使用新能源车,目前新能源出租车占比过半;率先在省内开展驾培改革,切实维护老百姓利益,打造了先培训后收费,先刷卡再上课,第三方托管学费的培训机制。

大道如虹腾飞起,长路放歌谱华章。过去十年,我市不断推进交通运输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觉把“四好”理念贯彻落实到交通运输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