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基层慰问走过场现象调查:发完钱拍个照,一户不到三分钟

半月谈
2018-02-22 14:12
中国政库 >
字号

新华社 图

肩扛一袋米,手拎一桶油,献上慰问金……春节前,基层干部往往都要集中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这本是了解群众需求的好机会,但一些基层干部下去慰问时,只为了与慰问对象拍个照,刷一刷亲民形象,连多拉几句家常都不愿。

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了解到,各级各部门的慰问任务太多,已成为一种负担。有些慰问对象是懒汉或家里条件优裕,慰问不精准现象值得警惕。此外,慰问是发钱还是发物,发钱是现金还是打卡?这些都让一些基层干部很为难。

发钱拍照走人,一户不到三分钟

从腊月中旬开始,某基层干部微信工作群里,常常弹出“某某领导去某某社区慰问”的照片。这些照片里人物的姿势都很相像,被慰问对象站在中间,手里捧着印有“慰问金”字样的红色信封,慰问的领导和陪同慰问的社区干部分立两旁,地上放着米油或棉被。

半月谈记者曾跟随某地基层干部一起慰问了四个村八户困难群众和老党员。虽然相距较远,但是全程走下来也就不到两小时。到每一户之前,都是村里提前联系好了慰问对象,让他们在家里等着,然后上门发完慰问金,让慰问对象签好字,一起合照后就走人,全程不到三分钟。

一次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下社区慰问前,压根不知道慰问对象的姓名,在快到慰问对象家里时才想起怎么称呼对方,于是向随行的民政科负责人要了份慰问名单,才避免了见面时的尴尬。一些领导干部下去慰问不是走村入户,而是让被慰问对象在社区大厅等着被“接见”。

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有些地方,结对帮扶竟然变成了“结对慰问”。对于分配给他们的贫困户,很多基层干部并不了解其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平时更是很少入户关怀,每次只有上面下通知,他们才带着慰问金或者礼品到贫困户家中慰问。

这些慰问通知一般要求特定日期前必须慰问结对帮扶户,并把照片上传,甚至要求在系统内进行定位。这样的扶贫慰问看似精准、要求严格,但是在很多基层干部那里却成为了“负担”。

发钱还是发物,现金还是打卡

在慰问时,某些地方还提倡不买慰问品,最好发现金。一名基层干部认为,这样做的初衷是防止有人虚报慰问品价格,让慰问金能按标准足额发放,“但是直接给现金,有的慰问对象根本看不上,还有的会转手就把这些钱拿去赌博、随礼,不如买点东西给他们作为年货,家里的孩子还能吃得上。”

为规范农村和社区一级财务,一些地方要求其开支结算非现金化,要让每一笔开支都有留痕,防止被截留套取。“慰问时不用现金,怎么体现政府的关怀?”一名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吐槽,不少老年人没有银行卡,若将慰问金打到子女卡上,一些家庭关系不和的子女会拿去自个用,“拿不到钱,到春节前几天又会到村里要钱,这会产生新的矛盾。”

“村务支出是不能用现金的,这是市纪委要求的。”一位街道办农经站负责人说,即使用村里的公卡取现金来慰问也是不允许的。一位村干部追问道,能否将慰问金打到村干部个人账户由其统一发放。但另一名村支书则觉得行不通,“打给村干部卡上,以后审计出了问题谁来担这个责任。”

还有村干部提议,在慰问信封里塞个写有慰问金额的白条,等慰问结束后再统一打卡。“如果打白条,被人传到网上,我们浑身是嘴都解释不清。”一名村干部觉得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镇街、县区部门慰问时往往可以发现金,而非现金化的要求只针对农村和社区一级。“我们村干部素质就差到这种地步?连几百块钱都会贪吗?”一位村支部书记很气愤地说,慰问不发现金的要求不符合基层实际。

既不能走过场,也要精准帮困

记者调研了解到,基层慰问不仅会由民政部门组织,组织部门、纪检委等部门也会参与。慰问时,农村和社区干部、镇街干部、县区干部往往会齐上阵。对于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来说,平时接触联系群众不多,年前下去慰问是刷一刷亲民形象的好机会。

但如此多部门多层级基层领导干部下来慰问,如何保证不重不漏,让一些农村和社区干部很为难。一位街道办副主任告诉记者,有一次下去慰问,陪同的社区支部书记都不清楚他们慰问名单哪来的。一些农村和社区原本已准备好慰问名单,也要因上级部门临时增加的慰问安排不断调整。

不少基层干部意识到,“只慰不问”——仅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的“走秀慰问”,会让一些慰问对象觉得被慰问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对政府的关怀心存感念,“有一次慰问对象甚至说,如果只有几百元慰问金就不要来慰问了。”

“每天手头的事情那么多,隔段时间就要下去慰问贫困户,哪来那么多时间?但是上面又要求必须去,否则就要问责追责。”一位基层干部说,每次慰问通知下来后,我们就得抓紧过去,早慰问完早了事,有些慰问甚至让基层干部自掏腰包。“有时还要帮领导‘代慰问’,时间短且慰问户数多,很少有时间坐下来与困难群众拉拉家常”。

一些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吐槽,慰问对象选择不精准也是一些干部提不起慰问兴趣、甚至不愿去慰问的原因。慰问的名单基本都是村里报上来的,一些村干部会优亲厚友,很不精准。一位基层干部说,有一次,他按照名单到慰问对象家门口,发现他家盖着几层小楼,还有轿车,“气得我直接转身就走,我担心慰问了这样的所谓‘贫困户’,人家会骂我,戳我脊梁骨。”

“一次上门去慰问,慰问对象到上午10点都还躺在床上睡大觉,身体也没什么病,为什么要去慰问这些懒人?”一名多次下去慰问的基层领导干部说,慰问对象应该是那些因病致贫和失去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慰问要精准,不应该给这些懒汉发钱。

(原题为《发完钱拍个照,一户不到三分钟:基层慰问走过场现象调查》)

    责任编辑:顾亚敏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