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潮绣”传承人佘燕璇:针线之下,“凤凰”重生
据《澄海县志》记载,清代潮州人家“勤于女红,帛虽盈箱,不弃其治麻”。潮绣,一项源于生活的技艺,在潮水往复,潮流更迭中,延绵千年依旧绽放异彩。
佘燕璇的童年与潮绣相伴,在她的记忆中,七八岁时经常看着母亲和左邻右舍的阿姨们绣花,那时的潮州家庭,几乎家家都有从事潮绣绣花和勾花的妇女。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佘燕璇对潮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潮绣是一种非常传统和充满地域特色的手工技艺,我对美的基本认识,就是从纷繁华丽的潮绣开始。”
潮起潮落,再重逢
小时候的佘燕璇,学着母亲的样子,拿起针线。“人生第一次赚钱就是自己绣的小物件卖了10块钱,当时特别开心兴奋。”对潮绣的喜爱还没有消退,潮绣却突然消失在了佘燕璇的生活里。
上世纪80年代末,电脑刺绣兴起,机器开始代替手工,潮绣等手工艺品慢慢没落。在佘燕璇的记忆里,似乎一夜之间,与刺绣有关的规、针、架等工具消失在生活中,她的父母也不再从事潮绣,转行做起了陶瓷。
“可能我一直有潮绣的情结,或者说,我跟潮绣的缘分未了。”
长大后的佘燕璇发现,经常有陶瓷客户托她买潮绣作品,“好像想买的人,看不到作品;有作品的人,看不到市场。”
她从中感觉到商机,萌生了回到潮绣“怀抱”的想法。
家人朋友都不是很理解,好好的陶瓷生意不做,为什么要去做看起来要吃苦、又没什么前景的潮绣。
但佘燕璇却着了迷似的,招揽绣娘,寻找工人,寻觅设计稿,成立绣庄。
在绣庄运作过程中,她逐渐感觉到潮绣的传承是断层的,枯燥乏味的刺绣年轻人不愿意做,上了年纪的人慢慢体力跟不上。每当抚摸着潮绣的丝丝纹理,看着那些精美的潮绣作品,佘燕璇有种说不清的心酸。她意识到,传承,就必须有人有所担当、勇于担当。“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必须在潮绣这条路上走下去,我不能做一个纯粹的商人,潮绣是我的童年,是潮州文化的浓缩,传承千年的针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湮没。”
潮前,寻根;潮后,传承
佘燕璇爱研究,能吃苦。
2021年,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了一件由佘燕璇复原并捐赠的畲族潮州凤凰装。
为了更好的了解潮州文化,佘燕璇经常去各个地方实地走访。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拜访了当地的畲族村落,听老人们讲起了畲族传统服饰。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畲族文化经过时间的冲刷,形成了自己独特多彩的一面。
在走访过程中,佘燕璇了解到,畲族的人口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已融入汉族族群,一些畲族服装也慢慢失传。当地老人对佘燕璇说,畲族的传统是人过世以后要用自己民族的服饰陪葬,但是现在畲服几乎失传,这个传统也无法存续。看着老人们有些失落的样子,她萌发了复原畲服的想法。
畲族潮州凤凰装是潮州畲族妇女的代表性服饰,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
畲族凤凰装的绣制风格与潮州刺绣的风格一脉相承,它的图案元素、针法与潮州最传统的绣品有很多相通之处,即便如此,复原畲服仍然困难重重,“主要是没有样式可以参考,村内现存的服饰非常少,我带领绣娘们走访了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族老人,并查阅了《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中国民族文化大观·畲族编》和《畲族社会历史调查》等资料,希望保证每一个细节都准确。”
经过两年的努力,佘燕璇和团队成员们一针一线地亲手绣制复原出畲族服饰,包括头饰、上衣、短裤、长裤、围腰、腰带、银扣、绣花鞋、绑腿,共十一件。
“我们复原的是未经改良的、历史上的畲族凤凰装。”佘燕璇说。中国民族博物馆对复原版畲服进行了鉴定并给予了认可,将其收入博物馆永久珍藏。
“服饰是历史的见证者,看似沉默的服饰,却能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这些传统的艺术和技艺,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灵魂。”佘燕璇说。
佘燕璇熬过了传承潮绣最苦的阶段。潮绣作品费工费时,一副成品的价格让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潮绣市场一度沉寂。
一次逛街时,女儿佘旭垒看中了一个葫芦扇形状的潮绣小摆件,标价2800元。佘燕璇琢磨着,这样的小物件,可以成为潮绣走进生活的“先手”。如果可以大批量生产,价格更亲民一些就好了。
想了两天的佘燕璇决定开始干:招聘大批绣娘,从山东找到木框架供应商,小摆件单价迅速降了下来。
2011年,潮州评选十大手信。佘燕璇带着这些小摆件,在体育馆摆起了“地摊”。很快,单价为480元的5000份潮绣小摆件全部售光。
佘燕璇说,文化自信是深沉而持久的力量,潮绣的未来也不是系于某个人的身上。
从2012年起,她和同为传承人的女儿佘旭垒,把潮绣带进了校园,从高级技工学校到职业技术学校,从中学到小学,都有她们教学的身影。
“我总觉得,这群孩子中会有人和我一样,长大后再与潮绣重逢,并为之奋斗一生。”佘燕璇笑着说。
策划|董宇平
撰文|农 墨
编辑|波 仔
校对|三 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