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雪健:我也怕让别人失望
朝人生边上走去,李雪健反思良多,“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反思今后怎么走”。
李雪健的家乡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离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很近。1964年,10岁的他跟在大人身后走出家门。
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少年惊惶的眸子里汇成雄浑的浪潮,向西南方奔涌。
他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于交杂着十几万个声音的阵营里抬起了头,看清浪潮汇聚的焦点——人们在奔赴一场葬礼。
焦裕禄去世的那一年,李雪健尚且年少,但是那种沉重的氛围却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图为《焦裕禄》/图源豆瓣
“这是什么人啊?”少年鼓起勇气问。
“这是焦伯伯(焦裕禄)。”故人比少年的父母年纪大一些,所以家人教他如此称呼。
“焦伯伯是干吗的呀?”家人回答,焦伯伯是兰考县委书记,他去世了。
沉痛的氛围里,少年的好奇心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可大人们没有责怪他。少年又问“他是怎么死的”,大人们说“他是为人民累死的”。
58年后,当李雪健回顾当时的情景,他因疾病而受损的咽喉里传出略带哭腔的声音,犹如心灵创口深处的悲鸣。
《焦裕禄》剧照。
渴望艺术,尊敬艺术
伤怀的夏天很快过去,崭新的春天悄然到来。
“放羊,上树……”记起那顽皮的日子,68岁的李雪健笑眯眯的,“我迷路了,放羊叔叔说回家走这边。我偏不,然后走错了,走到那边开始下大雨,电闪雷鸣。”
花甲之年的李雪健依然对年少的经历历历在目。/北京国际电影节供图
放羊叔叔拿这少年没辙,早就在反方向上走远了。少年低着头,较劲似的一直走。雨还在下,他远远看到一位老大爷坐在打麦场的库房前。
少年一步步靠近,一点点看清雨幕后那张脸。少年走上前去,告诉老大爷他迷了路。时至今日,李雪健仍会想起老人家朴实、可靠的模样,“就像电影里梁音老师演的老大爷”。
李雪健的成长之路较为坎坷,但命运偶尔也会眷顾他。他的努力和坚持换来一些机会,也换来集体的关怀与前辈的赏识。
一路走来,李雪健塑造了很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角色。
上世纪70年代,成年不久的李雪健从工厂来到部队,业余宣传队演员的工作得到延续。那时他主要演些小节目,有小舞台就跳舞,没有小舞台就说快书。
业余宣传队有一个特点:待在部队的时间特别多。队伍刚开始待在“二炮”,李雪健他们跟随建设导弹坑道的部队,亲眼见证过全连上下冒着生命危险,阻止坑道塌方的场景。
在李雪健当业余宣传员的时候,曾有专业队伍到大山里慰问演出。
1998年,李雪健出演了《荆轲刺秦王》(1998),饰演秦王。
对没什么机会跟外界交流的战士们来说,看演出就像过年。大家总是兴致勃勃,揣着自己种的瓜子、花生,背着暂为板凳的背包,恨不能瞬移到现场。
有一次,昆明军区的杂技队前来演出,充当临时舞台的高台定位车停在山里。一阵山风呼啸而过,未满20岁的李雪健看到一位25岁出头的“老大姐”从高台定位车上跌落。
虽然有绳子保护,但老大姐还是摔得口腔出血。稍加处理后,她急忙返回舞台。直到演出结束,她才在战士们的泪眼目送下,被吉普车送去卫生队。
原来渴望艺术、尊敬艺术,是这样一种感觉。李雪健他们成了这位老大姐的“粉丝”,之后再路过昆明,他们会到她所在的文工团附近转一转——明知见不到,也都心满意足。
部队是一个火热的大熔炉,用独一无二的经历锻造了李雪健。/受访者供图
部队是一个火热的大熔炉,用独一无二的经历锻造了李雪健。23岁考入空政话剧团时,他已经是一名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铭记于心的合格军人。
但凡对李雪健这些经历有所认知,便很容易接受并理解他身上的正气。这种气质很微妙,若少了岁月的积淀和亲历的体悟,恐怕很难杜绝硬拗感。
李雪健没有硬拗感。在许多人心目中,他和他诠释的角色仿佛理应如此,饶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或坏透的反派,他的表演也总能激起人们对民族大义的尊崇。
“做作吗?假吗?我是发自内心的”
为李雪健带来职业生涯第一波高潮的,便是这样一个有争议的,或者说不全然正面的角色。
1980年,在专业表演领域初出茅庐的李雪健接到话剧《九·一三事件》的演出任务,他要饰演的角色是林彪。
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李雪健饰演林彪。/话剧《九·一三事件》剧照
“林彪不好演”这件事,可以说是演艺界的一个共识。26岁的李雪健决定为他拼一把。
当剃了光头的李雪健化上妆,换好衣,站上台,张开口,观众通过这个初出茅庐的演员,真真切切地看到“野心的面目”,他也因此斩获中国戏剧最高荣誉“梅花奖”。
李雪健很真,对表演、对人、对事,皆是如此。
接受《新周刊》专访那天,年近古稀的他在蓝布衬衫外罩了件靛青色外套,走进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下文简称“北影节”)的采访间。
李雪健参加了2022年第十二届北京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供图
工作人员迅速把采访间中心空了出来。从李雪健整洁的领口向下看,只见他将袖口卷起两寸,露出骨节分明的双手,将保温杯放在了桌子上。
李雪健转过身,寻来自己的黑色旧挎包,翻出一个有些磨白的天蓝色圆盒子,取出里面的助听器。他把仪器别在胸口,笑眯眯地坐下来,点点头说“好了”。
李雪健戴着助听器接受采访和提问。/北京国际电影节供图
李雪健调整好自己的声音,说:“要说很难忘,那肯定是处女作。第一次上舞台,第一次上银幕,第一次上电视,(第一次)进入(百姓)家庭、艺术。”
观众对这个话题显然有不同想法,他们大多对演员的代表作印象更深,而这些作品正是因为观众难忘才成为“代表”。
《九·一三事件》如此,电视剧《渴望》亦然。
电视剧《渴望》剧照。
早在成为专业演员前,李雪健便已经开始为表演吃苦。还没进空政话剧团的时候,跑龙套、打杂他样样都做,引来导演鲁威“踏实、能干、认真”的称赞。
鲁威把李雪健推荐给正在为《渴望》选演员的导演鲁晓威。
2022 年8 月12日,北京。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天坛奖”评委会成员(从左至右)吴京、秦海璐、李雪健、柯文思、郭帆出席。(图/ 视觉中国)
后来,李雪健凭借该剧荣膺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
用演员黄渤的话讲,好演员分两种,“有的是自己带的个人魅力,有的是沉淀下来的力量”,而李雪健两种都是,“他真的就是融进去了,是用骨血在演戏”。
黄渤认为,李雪健已经达到让扎实的演技吸附在角色上、跟角色一起纠缠地成长的境界,短时间内无法被企及,“到最后你根本分辨不出来角色跟他本人之间的区别”。
40多年来,李雪健一直在用行动而非言语诠释何为“为观众玩命”。仅在上世纪90年代,他为观众奉献的作品就多达20部。其中,塑造于首尾两年的两个角色,令他无限回味。
一个是1990年电影《焦裕禄》里的焦裕禄,“让我演我的父辈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演自己的爹娘”。
在接到焦裕禄这个角色后,李雪健说“他骨子里想演,并且誓要演好。”/北京国际电影节供图
李雪健“骨子里想演”,并且誓要演好。在导演王冀邢的带领下,全组人下足了功夫,影片最终获得的反响与褒奖,也远超大家的预期。
“走到哪我们都受到最好的接待,以前哪有过呀?沾了光了!沾谁的光?沾焦伯伯的光。”温和的李雪健激动起来,“没想到,真没想到!要说难忘,有,那是人生难忘的事。”
影片里的焦裕禄让观众交口称赞,还得到金鸡百花奖的肯定。能跟小时候学习的榜样和偶像祝希娟、陈强等得同一个奖,李雪健觉得不可思议。
面对人们的夸赞,李雪健直言“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受访者供图
领奖那天,他留下一段经典的感言: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这句话被人反复提起,李雪健本人也多次在采访和公开场合里,阐释过他何出此言。今年北影节的这次专访也不例外。
“老百姓把对英雄人物的情感,寄托在我们创作人的身上。我是演员,我是这个剧组的代言人,我是创作集体的代言人。”
李雪健叹了又叹,“做作吗?假吗?我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实话。”
“我害怕让别人失望”
5天后,李雪健借开展北影节大师班的契机,追忆另一个令他回味的角色——1999年电影《横空出世》里的冯石。
导演陈国星记得,当时请李雪健出演的过程颇有些曲折,“原来的剧本是希望要改的,先不能给雪健看,因为我们希望剧本可以更加丰满一些,所以当时我给雪健讲了一个故事”。
电影《横空出世》剧照。
1971年氢弹试验时,冯石站在机场跑道上,指挥投弹失误而归的轰-6轰炸机安全着陆,阻止这颗造价7亿元人民币的氢弹爆炸,否则中国的核试验起码要倒退40年。
陈国星想把这场戏用作影片开场,李雪健听完当即点头,并深度参与到剧本创作当中。
编剧陈怀国当时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重写剧本时,陈国星和李雪健经常去那里找他“谈本子”。后来他也写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剧本,“说实在话,没有哪个演员会跟你一块谈本子”。
演员李幼斌也为李雪健的加盟而欢欣鼓舞。
“真的高兴,因为在此之前我跟雪健老师拍摄过几部戏,一是电视剧《抉择》,还有电影《飞虎队》,对我个人来说,我特别崇敬雪健老师。”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剧组里只要有李雪健,就像有了定海神针,也像苍茫天地间有了一面旗帜,带来令人感到踏实和坚定的力量——不是孔武的,而是平和、朴素甚至粗粝的。
李雪健为了呈现新疆沙漠的感觉而不戴风镜,牵着骆驼迎风前行。/电影《横空出世》剧照
李幼斌崇敬李雪健的这股力量。他难忘李雪健为了呈现新疆沙漠的感觉而不戴风镜,牵着骆驼迎风前行,“一部戏(拍完)脸都没了呀!吃了那么多苦,没有任何怨言”。
吃了什么苦是李雪健“不善言辞”的一类话题。不过陈国星觉得,需要李雪健做创作集体的代言人的时候,他还是会说话的。
然而,生活像是笃定李雪健还得更粗粝一点儿似的,给他制造了又一个坎——这位观众和同事都很爱听他讲话的敬业演员,在一年后因鼻咽癌“失声”。
李雪健生活照。/受访者供图
“随着年龄增长,放疗、化疗的后遗症越来越严重,20多年前那个病闹的,”李雪健抬手指指胸前,“我现在听你们说话都要通过这个。”
既然听不清也说不清,李雪健便坦然做出决定,尽量减少在活动中露面。一方面,他怕自己丢人;另一方面,他怕辜负别人的期待。
“我也怕让别人失望,因为拍戏时你没说清楚,可以让你重拍,但是活动没有机会允许你再来一回。”
“我信”,一段长情的告白
李雪健一直觉得,能通过作品向观众汇报、跟大家交朋友,就已经很好。而喜爱、尊重和关心李雪健的朋友们认为,还有其他途径能帮他实现这个愿望。
今年上半年,北影节组委会向李雪健发出邀请,希望他出任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
听到这个消息,李雪健一开始有点蒙。“评委,还是主席,妈呀!”他收起孩子气的表情,接着说,“主要有两点,让我决定来。”
在这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李雪健的新身份是“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北京国际电影节供图
首先是北影节这“国际”二字,“对于我来说机会太宝贵了,我要珍惜这个机会”;再者,李雪健在第二届北影节上是“表演杰出贡献奖”的领奖人,在第八届北影节上是颁奖人,今年再做评奖人,恰好走过10年。
李雪健也和北京有缘,他说:“我工作在北京,生活在北京,和北京(的创作者和公司)合作拍了很多戏。除了电影之外,也演过很多电视剧。”
缘分让李雪健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包括本届“天坛奖”评委之一、英国电影人柯文思,他形容李雪健为“一个非常有智慧,并且非常有能力的主席”。
自诩“傻小子”的李雪健,在面对自己时同样非常有智慧。
聊戏的时候,李雪健的神情最是认真。/受访者供图
他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没有明确的转折点,因为人是在潜移默化和不知不觉中提高、变化的,转折不在一瞬,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李雪健清醒地认识到,他目前的年纪和身体状况,给表演带去了不可抗的限制。但他没有因此伤春悲秋,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反思,“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反思今后怎么走”。
他也会时不时想起以前演过的角色:“有一些让我现在再演,肯定比那会儿演得好,因为我有了经历,有了一些认识上的提高。”类似的思考让他觉得“挺有意思”。
今后的路怎么走呢?李雪健想,最起码要跟上时代,不能落伍。既然还想接着拍戏,那么拍一个就得成一个,“拍的时候你不能掉链子,你拍到一半,拍不了了,那你毁了别人,这不行”。
聊戏的时候,李雪健的神情最是认真。他几近严肃地强调,接下来的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适合自己,能跟自己有共鸣。只有当他的价值观在角色上有所展现,他才能和角色达成统一。
年龄的增长让李雪健开始思考身后的事情,思考该给后人留一个什么“名”。
“我想留一个‘好名’,这个‘好名’就是争取能够多留几个人们喜欢的、生命力长的角色。而且这个‘名’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是经过历史考验的。”
李雪健说,“好名”不是想留就能留的。他的“名”来自演员这份职业,与他的角色画等号,所以他无比珍惜每一次创作,更当着记者的面告白:“我会一直演下去,直到演不动为止。”
李雪健加盟《流浪地球2》。
第二天,《流浪地球2》发布了一条预告片。
李雪健所饰角色有一句充满力量的台词:我信。短短两个字,仿佛一段长情的告白。
本文出自第619期《极限人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