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沃野千里,长春的黑土保护哲学

2022-09-25 12: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广阔的玉米带、水稻田、大豆地,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预示着丰收的景象。丰收,是经年居安思危的积累,也是黑土地给予珍惜它的人们最好的回馈。

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所辖区域内耕地面积2642万亩,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5.87%。十年来,长春加强黑土地保护,稳定和提升黑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保障了长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保卫黑土,让土地“肥”起来“绿”下去

随着黑土地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肥料出现在长春的田间地头,化肥用量也在不断减少。农民们也一改传统,使用保护性耕作,让原本变薄的黑土地又“肥”了起来。

长春市制定了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建立多部门合力保护机制,将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同时,特聘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市直及基层单位专家,组建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黑土地保护提供高水平的智库支持。

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长春市投资2.25亿元在所辖的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实施了第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每县每年实施面积10万亩,按照同一地块连续实施3年的原则,累计实施面积90万亩。2018年至2020年,投资1.17亿元对公主岭市继续开展保护利用试点建设工作,保护面积50万亩。2021年,6个县市被纳入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实施范围。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长春市趁热打铁,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090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1056万亩保护性耕作任务。

长春市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推进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田间灌排、田间道路等建设工程,全面提升黑土区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另一方面根据黑土地分布现状,重点通过农田土壤侵蚀治理、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三大方面提升地力,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

为了让黑土地“绿下去”,长春市完成化肥减量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并在各县市区建立35个百亩以上化肥减量连片示范区。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速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推广应用。加大有机培肥力度,实施粪肥还田沃土行动,推广膜覆盖发酵堆肥处理技术模式,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 加强微生物活动能力,提高地力。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采取以旧换新等多种方式激发农户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依托废旧物资收购站在重点乡镇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

用养结合, 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长春的保护性耕作面积从最初的不足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超千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长春市持续的强力推进,更是农民的高度认可。如今,长春市榆树、农安、公主岭等地,都跨进了全省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行列,推广面积超过适宜耕地的70%。

保护性耕作的开展离不开政策保障。为了实现黑土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吉林省颁布实施了国内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将每年7月22日设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在全国首创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建立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院士工作站,研发生产了全国第一台牵引式重型免耕播种机,制定了全国第一个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总结形成了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3种区域保护模式,探索建立吉林黑土地保护10大技术模式。

保护性耕作的落地离不开资金补贴。任何一项重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长春市强化农民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扶持政策,优选一批作业组织和专业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引导保护性耕作形成规模化。为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从2011年开始,长春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累加补贴、示范区(点)建设及远程电子监测终端设备补贴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经费,在政策上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离不开农机配套。近几年,长春市免耕播种机以每年超过1000台的速度增长,保有量已由2010年的不足100台,增加到现在的1万台,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长春市牵引式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位居第一。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把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重点倾斜对象;落实农机项目时,以扶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首选;信息服务上,为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搭建平台……随着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新发展起来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保护性耕作的主力军。目前,长春市农机服务组织已发展到4639个,实施全程机械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超过300个,实现了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所有乡镇全覆盖,并向村级延伸。在榆树、农安等地,还组建了一批以推广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为主的协会和合作社。

保护性耕作离不开技术指导。长春市农业部门举办技术培训,积极探索保护性耕作菜单式集成技术指导服务;实施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十百千”行动培训计划,到各县(市)区巡回开展技术讲座;多次召开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中耕深松追肥机具现场会,在关键作业时节发布技术要点……如今,长春市各级农业部门都会定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重点村屯进行指导服务,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2022年,长春各县(市)区利用春耕整地前的农闲时间,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组织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110次,培训人数超过25000人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黑土地保护,为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迈向100亿公斤阶段性水平奠定了基础。

长春市地力评价测试数据显示,长春市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27.6g/kg。榆树市、农安县免耕两年以上的地块,土壤微生物和分解酶增加明显,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预计到2025年,长春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将达到1200万亩以上,推广面积达到适宜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的80%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性耕作政策支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

藏粮于技 数字化版图勾画现代农业

由于地处肥沃的黑土地带,水稻种植条件优越,历史上的九台区,曾是“贡米”的故乡。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走出乡村,到外地上学打工,红光村中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为更好发展水稻种植,红光村走上了集中经营、机械化耕作的道路。近年来,村里共投入2000多万元,将全部水田建成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同时购置了65台(套)各类农机具,水稻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了98%。

在走向现代农业的新路上,由长春市政府牵头、中农阳光数据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铁塔与九台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数联网”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示范项目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可实时查看的当地温度、日照、水质、土壤环境、风速等信息。为实现对九台全域的重点覆盖,中农阳光目前已在九台区建立了200个智能建设站,并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气象监测、视频监控以及地面传感五大数据融合应用,为九台区量身定制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除农业监测外,该平台还在防汛、人居治理、生产监测、环境监测以及森林保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进行高密度宣传推介外,九台区在长春、北京,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设“九台贡米”直营门店、旗舰店,商超专柜建设,并统一店面设计、统一装修风格、统一上架产品、统一连锁商超专柜展示销售价格。还发展了机场形象专柜展示、社区品牌形象店、5A旅游景区形象店,以及与连锁餐饮企业合作展示等。如今,九台区已成立九台贡米集团,力图树立九台贡米的品牌形象,组团打造稻米产业标杆,昔日的“贡米”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宝贵的资源。东北是世界主要黑土区之一。长春市不断提高东北黑土区的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逐渐深入的观念理念,有条不紊的实践行动,构成了符合长春地域特色的黑土保护哲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