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喜剧难得一年一度
去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决赛现场,马东邀请了国内十多位优秀的影视出品人、制作人、编剧出席,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和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也正襟危坐露出父亲般慈祥的微笑、国民级喜剧演员贾玲沈腾空降现场,当沈腾一本正经开始朝这些大佬点头鞠躬时,现场掀起了第一波高潮。
一个小小的录影棚积聚了资方、执行、产品、出品等各个环节的重量级人物,马东这场局攒得有点大,决心也很足。这些名声显赫的大人物们在等待一场喜剧决赛的开始,而后台正准备着的,是喜剧界的无名之辈们。
弹幕一致飘过“太感动了”、“大家终于被看到了”、“节目组有心了”,当然我觉得这里面最直接也最真诚的一条是——“喜剧演员们终于有工作了”。因为这是一个行业正常运转的里程碑式的标志:喜剧行业变得专业和系统化、喜剧作品依赖技术而非灵光一闪、喜剧演员能吃得上五险一金以此保证创作基础。这种在欧美已经成型剧作模式,或许在这里慢慢起步。
这种叫做“sketch”的舶来品原本在国内还鲜为人知,以至于很多热心的观众依旧认为这是“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小品”。事实证明,马东确实是“王牌制作人”,无论是用辩论、乐队还是喜剧,关于创作的态度和自我表达,总能在年轻人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根据云合数据显示,2021年综艺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报告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均在列,拥有不错的口碑和数量庞大的观众基础。豆瓣也顺利拿下8.5的高分,每一期节目播出都能在微博掀起一轮新的讨论,从话题讨论度和传播度来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确实走出了一条新喜剧发展的“开荒之路”。
一年一度能否梅开二度,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事情。节目下一个阶段的“新”和“喜”,也是节目的重点。这一次喜剧大赛第二季上线,作为观众而言,当然希望快乐他妈还能给快乐开门了。
线上线下两开花
要说如何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应该从第一季节目结束后说起。
去年第一季结束,节目的余韵还未消散。节目之前查无此人的演员们,在节目之后,终于“找到工作了”。
热度最高的“皓史成双”继续将cp嗑到了节目后面,两人在《二十不惑·2》依旧饰演一对小情侣,同时在今年跨年的时候还有一部合作的电影《透明侠侣》上线。史策在B站大扭蛋机计划短频《危险之吻》饰演女一号,在腾讯网剧《黑土无言》中饰演女二号。王皓将会搭档井柏然、谭松韵在爱奇艺的网剧《归路》里饰演男三号。
“丧尸26号”蒋龙也开工了,参演了爱奇艺定制剧《虎鹤》、院线电影《了不起的夜晚》、院线电影《倒仓》;铁男参与了“正午阳光”制作的电视剧《县委大院》;蒋易将在国庆上映的院线电影《抬头见喜》中饰演男一号。
除了线上,节目的播出也带火了喜剧表演的线下,各大喜剧厂牌都尝试做出自己的新喜剧作品。这次节目第一个作品里的刘旸就是线下的单口喜剧演员,所在的喜剧厂牌“单立人”也是节目合作的老朋友,厂牌旗下的“牙花子新喜剧”一直在上票演出中,看单立人此次的官宣微博,旗下的演员和作品能占到了节目的很大一部分;包括此次以脑洞大开征服全场的“飞扯不可”也是出自喜剧厂牌“喜番”旗下,并且一直在线下演出中。
以单口喜剧起家的众多线下喜剧厂牌都在往多种喜剧方向发展,即兴喜剧、sketch、漫才都在慢慢进入大众的视野,节目培养的观众正在慢慢走入线下。比如节目里“胖达人”组合里的吕严就是成都“AUV喜剧“的创始人之一,这个厂牌主要以新喜剧的演出为主,在成都本土有很好的口碑。
同样在去年参与到编剧的普拉斯和王小利是成都过载喜剧的单口演员,她们“学成归来”后也在俱乐部里开启了新喜剧的培训和排练,目前部分成熟作品已经在商演中出现。
不过作为开荒之路,路上也不全是花团锦簇。演员、平台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和平衡可能还难以把握,最直接来说,虽然线下开始发展起来,但是线上的演员就很可能再难回到线下。
就像孩子终于考上大学要离开家乡一样,对于演员们来说,线下熬了那么多年,现在终于可以在电视剧和院线电影里露脸,自然对流量曝光与影视合作更有激情,又累又苦的线下演出可能并不吃香。演员们在节目后商务和工作变多,相应的喜剧创作就会少很多,加上sketch、漫才对演员的团队合作要求极高,很有可能几位演员在节目结束之后很难再有合作的机会,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个不小的遗憾。
而在sketch、漫才里面出挑的各位喜剧演员,不见得能在星光璀璨的大咖明星前显山露水,更多的时候还是以配角或者打酱油的身份出现。剥离掉了“新喜剧”这层外壳,喜剧演员们是否还能在更广阔或者说竞争更大的地方闯出天地,可能暂时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而线下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新喜剧对于服化道的要求很高,而大部分喜剧厂牌的剧场(大部分厂牌还没有自己的剧场)也无法达到跟节目一样的舞台条件,自然在线下的演出中会逊色很多。舞台的限制也会形成对创作的限制,人力成本以及物资成本,算是对于喜剧厂牌来说是个巨大的消耗。
然而没有人不喜欢快乐,现在的年轻人也愿意付费享受快乐,在单口喜剧已经较为固定地成为线下演出的集中点,或许新喜剧的线下生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
喜剧越来越像回事儿了
在第二季为选手打call加油的视频里,不乏白鹿、关晓彤等当下很火的明星,被网友戏称是喜剧人赢麻了。选手们可能是这些明星的同学、老师、或者是合作伙伴,节目的门槛好像越来越高,换句话来说,新喜剧可能需要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参与。
从节目前采就看得出来,选手们基本都在舞台剧、戏剧的舞台上磨练了很多年,表演的基本功都比较扎实。除了台前,幕后也在强化当中,第二季的编剧也积攒了第一季的经验,或许在创作成品方面可以强强联合,为观众呈现出更多的优秀的作品。
▲在《家有儿女》里饰演鼠标的张艺文也在参赛
创作者越来越专业,其实是一件好事。至少在向观众传达一个观念——喜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行业水平,同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的加入。
归根结底来说,喜剧毕竟还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业,因为它的评价体系还是较为主观,好笑不好笑是能够及时得到观众的反馈和批判的,所以创作者的压力极其之大,做出了一个作品,能不能做出第二个;做出了爆笑的,能不能做出更爆笑的;做出了十分钟的,能不能做出一个小时。观众的需求会越来也高,没有更多人喜剧人才的齐心协力,节目打好的根基可能还不会构成一个好的平台。
同时喜剧的容错率也非常低,一次不好就可以被定义为不好笑,观众的容忍度就会变低。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可以把不好的筛选下去,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可能会造成喜剧的同质化过于严重。
目前来说sketch、漫才这些新形式的喜剧之路才刚开始,迎合市场是一种必要,但也不用过分讨好市场,相信观众会在这一季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突突突突突围》中,黄渤提到了演员台词问题,这是为喜剧表演又一次提高了门槛和专业度。在单口喜剧里,口音不是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成为标签。但是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节目里,表演的节奏、台词、舞台控制、舞美设计,都将越来越专业,也是节目在内容和形势愈加成熟后的基础条件。对观众而言,第二季的好看程度和好笑程度,或许值得期待一把。
▲第二季的舞美灯光的设计都很高级和复杂
除了演员的专业程度,编剧的专业更多的体现在对于创作的精准,这也是喜剧大赛的节目总能在引起热烈讨论和传播的重要原因。去年上线的第一个节目《互联网体检》就戳中众多冲浪网友的笑点和槽点,打开了节目讨论热度的大门。编剧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精准吐槽,把身边小事无限放大的“接地气”的感觉,将会继续在今年的闪闪发光,
在今晚播出的第一期的六个作品里,我几乎每次都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好笑程度肯定有保证。我本人就非常喜欢《黑夜里的脆弱》这个作品,把当代年轻人的深夜emo和白天的假装坚强刻画得入木三分,大概才开始几分钟,底下就有观众红了双眼,我本人在看的时候哪怕笑出了眼泪也能在下一秒就鼻头一酸,但是,绝不煽情!绝不煽情!绝不煽情!
我想底下的观众跟我一样,都在这个作品里看见了,同时也治愈了自己。当然没必要说什么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的毒鸡汤,但是能在不如意的生活找点乐子,其实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过好每一天的信念。当然暂时把这些寄托于喜剧上,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结语:
喜剧一年一度,或许对现在的创作者是市场来说很好的一个平衡。选手今年一月就已经开始在北京开启了创排表演,八九个月过去了,作品才开始成型,其中的辛苦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然好饭不怕晚,只是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喜剧可以一年两度或者一年五度,每一天,都可以是喜剧的诞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