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戊戌年话|在中国求学孟加拉小伙:我一直好奇春节是什么样的
【编者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到新春共语年话时。
在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回望过去的丁酉鸡年,展望戊戌狗年,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有何心语心愿?
时值新春佳节,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聚焦近年新闻事件或日常场景中的家庭和个人,听听他们的“年话”。
【人物名片】
口述者:Zahid ,中文名:郑河,孟加拉国人
职业:学生
学校名称:华中科技大学
专业:经济学
家庭成员:父母
我的名字叫Zahid,我的中文姓名叫郑河。在我们孟加拉国,大部分国土面积都是平原,加上濒临孟加拉湾,全国有很多河流,因此我的姓名中有一个河字。
我从去年8月份开始在华中科技大学求学,所学专业是经济学。2017年12月17日,我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虽然在中国的时间不长,但中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就包括我看到的春节前的情景。我一直很期待在中国体验春节,我对中国春节也有很多想象,也许明年我就会实现这一愿望。
Zahid中国的食物实在太丰富了
我来自孟加拉国,叫Zahid,今年21岁,到了中国之后有了一个中文名,叫郑河。我从去年8月份开始在华中科技大学求学,所学专业是经济学,同时我也在学习汉语。
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认识都来自书本和互联网。我知道中国面积很大,有很多的人口,经济发展非常快。当中国GDP进入世界前三后,我就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去年,我如愿以偿。
中国真的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尤其在饮食方面,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在我的国家,米饭、咖喱、鱼肉、牛羊是主要的食物,制作方法是煎、烤等,也有不少美食。来到中国之后才发现,这里美食种类超过了我的国家。我感觉中国人天然就喜欢美食和热爱发明美食。就以鸡蛋为例,中国人用蒸、煮、炸、煎、炖等不同制作方法做出了不同花样的鸡蛋。在学校食堂都可以吃到荷包蛋、水煮蛋、蒸蛋羹、炒鸡蛋等不同做法的鸡蛋。同学还告诉我,他们家里还有红枣煮鸡蛋、炸鸡蛋、冰糖鸡蛋等高校食堂一般不出现的做法。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饺子,饺子真的太好吃了。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饺子可能只是一种主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但对我来说它是一种美味。在中国有各种各样的饺子,饺子馅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有蔬菜的,有海鲜的,有猪肉的……很丰富,选择非常多。
在我看来,热爱美食的人们也是热爱生活的。虽然我来中国时间不长,并且这半年主要生活在武汉,但我已经感受了中国人们对生活的热情。现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快递、高铁、互联网比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还快,这些领域的发展加快了各个地域美食的流通和融合。去年,我使用智能手机在网购平台上网购了天津的麻花,没过几天就收到了这种天津的特产,真的是太方便了。我同学告诉我,现在中国很多农村的特产或美食都能在网购平台上找到,即使不到当地旅游,也能尝尝当地的美食或特产。
一个隔壁班的同学曾经说了一句话:科技改变生活。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我觉得自己的国家也应该多学习一些中国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让孟加拉国产品包括美食产品(物资)更多地流向世界,让国家的经济发展得更好。
我一直好奇中国的春节是什么样的
在寒假来临之际,我同学邀请我去他们家乡旅游和欢度春节,但由于一些情况,我不得不回家一趟。我心里很想在体验一下中国最大的节日。虽然对中国真正的接触只有几个月,但是我感受到了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这样更激起了我的好奇。
在我身边,春节前夕,无论我的同学还是朋友,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准备回家过年。我听说,因为春节,中国还有了春运。每年春运,在外务工、学习和工作的人都会在这个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回家,这造就了世界上短期内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壮观景象。有一些人甚至坐火车几天几夜都要赶回家过年。有同学告诉我,一些没买到卧铺或坐票的乘客,站十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不是完全站,可以席地而坐)都不介意,这让我非常吃惊。
通过互联网以及和同学的聊天,我得知在中国春节期间,有很多礼仪、仪式、民俗和美食。进入中国农历12月(腊月),整个国家就开始进入筹备春节的时间段。在农村有人杀家禽、备年货,制作各种家乡特色的美食。到了除夕,有贴春联、吃团圆饭等传统。大年初一则开始拜年,大年初二回娘家探亲……
我对春节期间的美食比较关注。听同学说,虽然大家都在过春节,但各个地方在春节美食上又有一些差异。比如,北方春节吃饺子、腊八蒜和面,南方则有各种用大米制作的年糕、粉条等等。我了解到,在中国有各种菜系,比如川菜、湘菜、粤菜和鲁菜等等,春节期间各地吃得最多的就是各自不同的菜系。
我还会在中国求学几年,也许也会在中国工作。下次有机会,我会去同学家里体验中国的春节,吃春节美食、看春节民俗活动……总之,我很期待,也很好奇。最后,我给友好的中国人拜个年:新年快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