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舌尖3》总导演:爱是最好的调味品,食物背后永远站着人

张炎良/红星新闻
2018-02-20 13:45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总导演刘鸿彦接受采访。 红星新闻 图

“第三季的‘舌尖’,我们想拍出中国人是如何一口一口吃成今天的样子。”《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说。作为央视纪录片老兵,刘鸿彦1993年进入《东方时空》栏目组从事纪录片创作,制作过《中国人的活法》、《中国人在非洲》和《我们这五年》等一系列作品。

“我的生命是由一部又一部片子串联起来的。”刘鸿彦说。2017年4月,刘鸿彦由央视新闻频道调入纪录频道。“我觉得是无知者无畏吧。”刘鸿彦接手的第一个重点项目便是启动《舌尖3》的拍摄制作。在《舌尖3》播出前夕,红星新闻对话总导演刘鸿彦,揭秘《舌尖3》拍摄创作的幕后故事。

“爱是最好的调味品”

红星新闻:《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您做《舌尖3》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鸿彦: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创新。从《舌尖1》到《舌尖3》,过去了将近六年时间,时代在变,观众的审美口味也在变,一个品牌的成长肯定需要不断创新,这是一个规律。

红星新闻:《舌尖3》和前两季相比,它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刘鸿彦:“舌尖”这个品牌对于我们央视的纪录片来说,持续创新是这么多年来能够历久弥新的一个核心因素。

在我们这一季进行筹划和策划过程中,首先确定了一个大的主题,就是我们海报上面写的“品味中国、品尝人生”。希望能够近观食物之美,远眺我们的文化渊源。

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确定了八集的主题,分别是器具、礼仪、食养、融合、点心、小吃、节庆、宴席。

我们分集片名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切入,会根据每一集的主题,选取一个合适的中国字作为片名。希望能够在对字的追根溯源中,把中国文化和食物进行最直观的结合和表达。

在创作的方面,我们在追求呈现最精美食物表现的同时,能够有一些纪实影像和纪实风格的体现,让观众有更真实的对于故事的接受和表达。同时,我们在纪实影像风格下,强调了很多关于声音、现场的同期录制等因素。

总之,我们拍摄过程当中,一位主人公的一句话挺打动我们的,他说“爱是最好的调味品”。我们这些创作团队的人都是凭着对于“舌尖”这个品牌的爱,对于这个节目的爱和对于观众这种期待的爱,来做这样一部作品。

“10个月跑20多个省市区”

红星新闻:《舌尖3》的拍摄团队是怎样的,如何在10个月内完成这样一部作品?

刘鸿彦:这是一个年轻且国际化的创作团队,比如说有来自荷兰的摄影师和剪辑师,整个团队大概有将近200人的规模。

我去年4月份从新闻中心调到纪录频道,来了之后接手这个项目,基本上到播出满打满算加一起才10个月的时间。

在短短10个月里,我们的足迹遍布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拍摄地点多达115处,调研采访人物300多人,拍摄美食400多种。

我觉得在这10个月的过程中,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这次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个平台的力量。这个品牌不是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么大的影响力,背后有太多人的支撑。

红星新闻:拍《舌尖3》做了哪些功课,有没有对《舌尖1》、《舌尖2》反复看?

刘鸿彦:当然会看。在主题的确定上,所有细节的深入程度上都做了很多功课。

纪录片中的很多东西,一方面在于创作者,另一方面需要跟观众一起来完成,它毕竟是一种传播。观众接受到了,他的反馈也到了,那么你的传播才完成。

红星新闻:拍摄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或难忘的事?

刘鸿彦:我们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对外拍摄时不能告诉对方我们是在拍“舌尖”。第一涉及到保密,不想过早泄露我们拍了哪里;另外这个品牌影响力太大,一旦说了会有太多的人围观,很难保证现场的真实感。

比如说在某个地方拍摄的时候,旁边有一堆大姐大妈在跳广场舞。拍主人翁时,声音需要安静一些,我们的摄影师小伙子要想着法子跟大妈们沟通。

另外,我们转场的设备量特别大,十几个箱子都是少的。我们去的很多地方不可能都是大城市,也不可能都有机场,坐高铁转的时候,小站就1分钟停车时间,十几个箱子不可能从一个门下来,要提前算好,“哗哗”赶紧下,一下完火车立刻开走。

“君子爱食,食之有道”

红星新闻:《舌尖3》拍的是美食,实际上传递的是一种价值观,您更多想通过纪录片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刘鸿彦:简单说就是“君子爱食、食之有道”,这是我们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核心。也包括像我们海报上的宣传语“品味中国、品尝人生”是一样的。

品味这个词是多意的,一方面是指食物,因为食物不可能跟人脱离开,但食物背后永远站着人。另一方面,通过展示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递传统健康饮食的理念。比如中国人是按节气吃饭的,我们的先人是“不时不食”的,按季节吃才不会生病。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哲学观的东西会附着在《舌尖3》不同集的主题上做不同的呈现。比如说第一集“器具”,更多地想呈现一种匠人精神;“小吃”这集,来呈现人身上的坚守。

大的概括就是“君子爱食、食之有道”,这个道是很多义的。八集中每一集不同的主题下,都会呈现不一样的中国美食文化。

红星新闻:您最希望观众从《舌尖3》里获得什么?

刘鸿彦:观众会获得对于美食的一种满足感,会被食物背后的人物故事所触动,同时也会有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叹。希望观众能有兴趣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

其实在食物背后,我们想更多地去探寻文化性的东西。把文化吃到肚子里,这是真正的“咬文嚼字”。在发现食物之外,更多地去探寻美味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渊源,或文化元素。我们想在前两季优秀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增加一些文化色彩。

期待除了勾起观众的食欲之外,勾起他们的乡愁,勾起他们想去翻开书本,想去了解这个食物背后关于民族、国家更多东西的欲望。

(原题为《对话《舌尖3》总导演:“爱是最好的调味品”,食物背后永远站着人》)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