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5年中文互联网迭代,大厂人涌入Web3? | 湃客一周解读
一周热点,湃客解读。
每周六,湃客编辑部联合优质湃客账号,网罗全球热点,呈现有思考力的佳作观察。本周我们回顾中国互联网35年的发展浪潮,解构伍迪·艾伦的电影人生,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与治疗,追忆刚刚辞世的儿童文学泰斗任溶溶。
互联网35年迭代,
留下了什么?
【科技】
1987年9月20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到达德国,内容为“穿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中国首次实现与互联网联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23亿。大浪淘沙35年,互联网产品经历潮起潮落,有些彻底被时代遗忘,有些跃为现象级巨头。
@互联网那些事 在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35年之际,怀旧了一波曾经火过的互联网产品。从“占沙发”“挺LZ”等网络用语起源地的天涯论坛,到前校园社交标杆的人人网,都承载着不少人的青春记忆。时光轮转,如今天涯论坛的手机移动端优势不再,人人网也在和微博、微信、豆瓣等后起之秀的比拼中一步步没落。今年5月,爱彼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6月,坐拥千万级用户社群的短视频社区VUE VLOG停止运营⋯⋯互联网产品的退场速度与崛起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迎合时代潮流,做好产品基石,抓住核心用户——35年迭代,互联网世界的生存逻辑永恒。激烈竞争下,每个时间点都是关键节点,下一场产品革命在哪里?是短视频、元宇宙、还是Web3?新名词、新玩法越来越多,产品升级背后,随之“迁徙”的从业人员也亦步亦趋。
据每经头条报道,今年以来,多个知名Web3项目的新一轮融资身后,都出现了Web2时代曾投资大量互联网巨头的老牌风投的身影。和资本加速布局相对的,是前大厂从业人员的涌入。Web3强调去中心化,把信息的使用权和流动权都交给用户,在这个世界里,大厂代表着“旧秩序”。
@首席人物观 观察到一群投身Web3行业的互联网人,有人实现财富自由,有人去大理定居、远程工作,有人因项目解散而失业,有人至今不清楚Web3是什么——炒币、信仰还是投机?新旧时代的分割点很难用一个还未“落地”的科技名词概括。技术需要祛魅,退潮之后,留下的往往还是有大众价值的产品。
伍迪·艾伦考虑息影?
解构“风流绅士”的电影人生
【文化】
9月18日,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接受西班牙媒体《先锋报》采访时表示,在完成正在制作中的第50部电影长片后,他将考虑退休。第二日,伍迪·艾伦方否认“退休”说法,其发言人称,“伍迪·艾伦只是在考虑不拍电影,因为制作直接或很快进入流媒体平台的电影对他来说不那么愉快。”
“从《安妮·霍尔》到 《午夜巴塞罗那》,再到《魔力月光》,伍迪·艾伦一直用他冷静而客观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审视着我们每一个人。” @非虚构时间 摘录陆泉枝为《伍迪·艾伦传》作的译序,回顾这位备受宠爱与争议的人物是如何引领电影行业发展的。
伍迪·艾伦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少年时代恰好与美国电影的黄金年代重合。他于1963年登台《今夜秀》,成为纽约夜总会和电视脱口秀的宠儿,并在两年后正式从影,走上了自编自导自演的道路。
在@新京报书评周刊 摘录的《伍迪·艾伦谈话录》中,伍迪·艾伦多次强调自己是一个懒惰的电影制作人,他不想去肮脏危险的地方,也讨厌在极寒极热的地方工作。因为懒,他全凭直觉拍摄:“我和伟大之间的唯一阻碍就是我自己。”
“喜剧天才”对他而言是一种婉转的贬低方式。伍迪·艾伦说:“喜剧天才和真正的天才的区别,就好像穆斯洛奇的村长与美国总统的差别。”观众的追捧尚且没有为他赢得更多金发女郎的目光,比起死后继续活在人们的脑海里,他更愿意继续住在他的公寓中。若伍迪·艾伦当真自此息影,不论他是否愿意,独属于伍迪·艾伦幽默符号已经刻入电影业发展的长河之中。
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
走进被困在时间里的他们
【社会】
2022年9月21日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9月2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病变,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具有隐匿性和不可逆性,患者会从一开始的健忘,演变为沟通困难,行为模式渐渐发生改变,甚至具有攻击性。
照料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镜相特约作者@李百川 在文章中写道,“照护者们是既能完整地感受发病过程,又能充分见证疾痛体验的人。”
随着病患的渐渐遗忘,照护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昔日亲人间的温情互动变成自己的“独角戏”。有时,这台“独角戏”也可能变成“对手戏”:病患可能会将照护者当成陌生人甚至仇人,照护者不得不承受“病患发病时突然袭来的混沌行为和巨大的情绪张力”,承受漠视和敌意。
文章将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过程,形容为神话人物西西弗斯把巨石推上山顶的过程,他一遍遍地推,巨石却一遍遍地落下。照护之路还有多遥远,照护者们无从知晓,但怀揣着对亲人深沉的爱,他们坚信只要在路上,就无限接近希望。
@看理想 回顾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现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知之路曲折而漫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代代科学家们不断更新着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这种疾病的命名,也正是为了纪念医生爱罗斯·阿尔茨海默对此病的贡献。
不过,遗憾的是,直到今天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仍没有被完全证明。
面对未知的发病机制,我们能做些什么?
文章建议,要把人的身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整体上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此外,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应该更多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去治疗、去照料。“把‘治疗’生活化、日常化,或许是一种跨度更大、也更值得尝试的思维转变。”
“没头脑和不高兴”之父
任溶溶离世
【逝者】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等童话故事,但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把这些经典童话翻译进中国的幕后人物是任溶溶。
除了是翻译家,任老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原创了许多中国童话。他的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几代孩子的童年回忆。
9月22日,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不辍八十载的儿童文学泰斗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2011年,在@上海文联 的采访中,任老回顾了自己的翻译和创作经历。他从1946年开始翻译外国儿童小说,认为译儿童书跟译大人书不尽相同,“不对照原文和译文,根本无法知道翻译家付出的艰辛劳动及创造性。”
任老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儿童心理和阅读特点,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乐趣。他从年轻时起便从事文字改革工作,因此特别注重口语,这对他的儿童文学工作极有助益。“口语表达,浅显易懂。原作者要孩子好懂,自然用口语,我也用口语翻译。原文深,我便深;原文幽默,我也幽默。”此外,他还从京剧和中国诗歌等文化形式中获得启迪,让孩子读起作品来朗朗上口。
长期的翻译工作,为他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启发和借鉴。他创作的童话《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儿童诗《爸爸的老师》《强强穿衣裳》等,童趣盎然,至今仍脍炙人口。
@文艺报 评价任溶溶是儿童文学的“盗火者”,“将国外儿童文学中闪亮耀眼的火种,带给中国的小朋友和儿童文学工作者,惠泽深广”。
他一生保持着一颗诚挚动人的童心,与孩子们打交道,为他们写故事,丰富了一代代孩子的童年。“而与此同时,他又用一生的努力在中国的儿童文学史上构建起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度,高山仰止。”
任老曾表示,“我很幸运,活在有儿童文学的年代”,而中国的儿童和中国儿童文学事业能有任溶溶,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责任编辑 / 胡雅婷 实习生 卢璐璐
主编 / 徐婉
文章封面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